
6月22日,AVID“新媒體發展趨勢及人才培養研討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資深影視制作人、專家、知名院校的學者應邀出席了此次會議。會場還展示了Avid音視頻整體解決方案和設備。AVID大中華區總經理Wayne Yang先生首先致歡迎詞,提出了“新媒體數字時代的路該怎么走?”的議題。成立于上個世紀80年代的Avid公司,從最初的電影制作發展到電視領域,之后又向音樂制作方面進軍,實現了音視頻一體化的整體解決方案。在互聯網時代,Avid 將在新的媒體環境當中,在互聯網技術之上,提供更加多元、開放的、音頻視頻結合的平臺。在“三網融合”的大背景下,努力實現產業、院校、廠方的“三方協作”,對于未來多元人才的培養,形成一種合力,共同打造價值鏈,使人才的培養更加符合市場發展的需要。楊總表示,希望這次研討會是與業界同仁溝通、交流的聚會,共同探討行業的發展與人才的培養。

時下,南非世界杯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來自中央電視臺制作部的崔建偉主任為與會代表解密了南非世界杯CCTV的實況轉播過程,其中收錄制作系統應用了Avid MC工作站。新媒體的發展與運用改變了傳統媒體的保存、制作、傳輸方式,線性傳播變成了多媒體、獨立的單元實現了資源共享。面對新媒體的發展運用,崔主任表示,人是最關鍵的因素,眼下急需解決的問題是人才的培養和專業團隊的建設。為此,中國影視技術學會與Avid強強聯手,共建國家級培訓認證中心,共同完善和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共同推動中國電影電視技術的發展和繁榮。

中影集團后期分公司副總經理王建雄從企業的角度講解了電影后期制作的人才需要。大工業化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成為當今電影制作發展的潮流,節目內容數據化、制作網絡化、一站式的制作環境對人才的要求也更為嚴格。比如電影《孔子》中有600多個鏡頭,就需要很多制作團隊共同完成。王棕表示,高學歷人才不等于高素質人才。作為一個大型企業,不僅需要高端的人才,同時也需要腳踏實地的干具體工作的人才。

北京電影學院的劉言韜教授、北京數字音樂中心主任錢鋒教授分別從教育領域討論了新媒體時代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高等院校在為社會培養、輸送人才的同時也在考慮市場變化發展下的教育行業的發展趨勢。高等教育職業化、技能化發展,培訓和教學的等級進一步分化的前提下人才培養目標方向的前瞻性成為重中之重。新型人才的高標準高要求讓教學策略和方法不得不隨之調整,人才的培養標準應該與行業標準高度對接,而構建符合行業標準的教學平臺則是重要基礎。劉言韜教授認為,院校間、校企間跨領域的合作成為關鍵;錢鋒教授提議Avid應研發設計一款適合高考應試者使用的濃縮型軟件,以后的軟件研發大可朝著家庭化、小型化、網絡連動化方向發展。

最后,Avid北京代表處金順一先生介紹,Avid在全球已經授權30多所院校為AVID全球技能認證中心。他還詳細介紹了成為AATP的基本要求和申請規則,以及視頻課程和音頻課程示意圖。Avid與各大高校間的合作為高校教育引入國際職業能力培養標準,開創一條高端數字影視制作專業人才的培養新路。各大高校在與AVID合作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自身的數字影視的專業教學水平,還使各高校成為全國的數字影視制作專業人才輸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