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描述一套揚聲器系統的頻率響應時,±3dB和-6dB這兩個參數經常被錯誤的互換使用。這混淆了消費者觀念,讓他們錯誤地認為±3dB這一參數比-6dB更嚴格。本文將詳細解釋這兩個參數的意義,因為如今在專業音頻中它們經常被使用(或誤用),是比較具有不同指定參數的揚聲器的主要依據。
“±3dB”這一參數最初表示的是平坦度——不是高頻和低頻的范圍。如果有人說:“我的揚聲器的頻響非常平坦——在110Hz到18kHz之間±3dB。”這意味著在這兩個頻點之間,揚聲器的頻響曲線在中心線的上下兩端偏離幅度都不會超過3dB。圖1顯示了疊加在一個小型揚聲器的頻響曲線上的這樣一段范圍。注意,在110Hz到18kHz之間,圖中的頻響曲線既不高于也不低于這段范圍。這是±3dB的正確用法,但現在揚聲器制造商們卻并不是這樣使用的。


如果沒有參照值的話,“-6dB”這個參數是毫無意義的。這個參照值通常是揚聲器的靈敏度,通常會表示為“xxdB SPL,1watt@1meter”。圖2所示的揚聲器頻響曲線與圖1相同。揚聲器的靈敏度為85dB SPL,1watt@1meter。頻響范圍(-6dB)是頻響曲線高于79dB的兩個點之間的區域。所以圖中所示揚聲器的頻響(-6dB)就是73Hz–20kHz。
如果說±3dB描述的是平坦度(而不是頻響)的話,那么當它用于描述頻響的時候,又是什么意思?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看一下制造商在一只典型揚聲器說明書上用“±3dB”所標注的頻響。
揚聲器的特性為:
靈敏度(1watt@1meter) :99dB SPL
頻響:(±3dB)50Hz–20kHz
制造商是不是想要表達揚聲器的頻響的平坦度?圖3顯示了一個在頻響曲線上的±3dB“平坦”區域,并盡可能使最大范圍的頻率包含在這個區域內。在這種情況下,59Hz和2.8kHz就超出了-3dB的范圍。很顯然這個揚聲器在50Hz–20kHz之間不能保證±3dB的平坦度。
可能制造商認為這個±3dB區域參考的是揚聲器的靈敏度99dB SPL。在圖4中表示的就是以99dB為中心的這個區域。盡管在5kHz的時候頻響曲線又回到了這個區域中,但它所產生的“頻響”是90Hz–2.5kHz。無論如何,這都和所標注的“頻響:(±3dB) 50Hz–20kHz”不符合。即便忽略在100Hz時的輕微下跌,那么也只能說“頻響:(±3dB)90Hz–2.5kHz”。我們還不知道如何來表述在5kHz–20kHz之間的良好性能。
唯一的選擇就是移動這個區域,使-3dB這一邊界線在50Hz處與頻響曲線相交(圖5)。記住,分貝永遠是一個相對值。如果揚聲器的頻響在50Hz時降低了3dB,那么就要回答一個問題:“比什么低了3dB?”在這一情況下,答案是“比96dB SPL降低了3dB”。那么96dB又是怎么來的?96dB是把揚聲器標注的靈敏度99dB減去3dB得來的。因此,制造商的意思是“在50Hz時,頻響比額定靈敏度小了兩個3dB”。你可以看到,這根本沒有什么意義。事實上,制造商公布的其實是個-6dB的頻響參數,但是卻把它寫成了±3dB。在其他制造商的調查中情況也是如此。
結論
±3dB參數最初是用于表達揚聲器頻響的平坦度。許多制造商錯誤用它來表示頻響曲線比額定靈敏度降低6dB時的頻率。所以通常所使用的±3dB頻響和-6dB頻響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
QSC使用的是-10dB頻響和-6dB頻響這兩種參數。我們也有一些-3dB的頻響,這些參數真正描述的是頻響比揚聲器的額定靈敏度降低3dB的頻率點。
在本文的調查期間,我們發現不止一家公司使用了“-3dB頻響”這個參數。仔細觀察他們說明書上的頻響曲線會發現這實際上是一個-6dB的參數,但愿這個錯誤能夠得到糾正。
最后,無論以何種方式,頻響都不可能用一對數據來清楚地表述,這樣的參數只是揚聲器性能最粗糙的一種表示方式。[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