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總局號召數字化、網絡化以來,廣播電視系統的大調整、大改組也進行得如火如荼。如今,朝野內外、上上下下無不憋足了勁,要在廣電建設中大干一場。
然而,在新臺建設(包括廣播電臺、電視臺)時,在設計、建造錄音棚、演播室的過程(包括驗收)中,時常出現忽視錄播室技術參數、聲學指標等要求的現象。建成后發現不好用,再測各項指標才知有很多聲學缺陷。雖經修改可能得到部分改善,但終究很難圓滿。
我臺早在設計階段就注意到這個問題,提前邀請專家充分論證設計方案、嚴格選擇有經驗的設計、施工單位。從而保證了新臺落成后迅速投入使用,遺憾較少。現將我們親身經歷過的有關聲學指標選擇、檢測方法和數據分析等理論與實踐問題略做歸納如下。
建聲設計主要包括“噪聲控制”和“音質設計”兩大部分。噪聲控制含:消聲、減震、隔聲等降噪方面的設計與施工。其中,空調伴隨著演播室、錄音棚工作,它的設計與安裝(它將直接影響整體結果)。噪聲控制的參數用噪聲評價曲線(NR)描述。音質設計含:房間幾何形狀、吸聲、擴散、反射等建聲的設計與處理。用混響時間及其頻率特性(平直與否)表示優劣。一般,混響時間的長短要根據用途來選定。
一.噪聲控制
1.設計依據: GYJ 42-89 《廣播電視中心技術用房的容許背景噪聲級》, 參考 GYJ 26-86中的“噪聲控制的設計標準”。圖1示出的是一組噪聲評價曲線,錄播室按照不同需求可取NR15到NR25(各類技術用房的容許噪聲評價數值可參見表1)。
噪聲評價數 | 房 間 名 稱 |
NR-10 | 廣播劇場錄音室、電視劇錄音室、廣播劇和電視劇錄音室的控制室 |
NR-15 | 廣播語言錄(播)音室、廣播文藝錄音室(包括文藝錄音室內的小室)、廣播文藝錄音室的控制室、電視語言錄(播)音室、電視插播室、配音室、電視文藝錄音室(包括文藝錄音室內的小室)、電視文藝錄音室的控制室、用于廣播和電視節目主觀評價的聽音(審聽)室、錄音節目合成室 |
NR-20 | 標稱面積小于250㎡的電視演播室 |
NR-25 | 廣播語言錄(播)音室的控制室、電視插播室的控制室、標稱面積等于或大于250㎡的電視演播室、音響導演室、復制室、播出控制室、電子編輯室、配音控制室 |
NR-30 | 圖像導演室、電視節目審看室、中心機房、播出機房、節目傳送機房、電子編輯室(僅供圖象編輯用) |
2.噪聲控制的總體設計
(1)對場地所處的地理位置、聲學環境等情況要進行詳細調查、測試。(2)盡可能遠離震動源、噪聲源,必要時采取隔聲、隔振、降噪措施。(3)在同一建筑物中,注意房間布局。例如,將錄播室盡量集中、并利用其它房間將其隔離或包圍起來,以減輕外來噪聲的干擾。(4)空調機房、風道等需接近錄播室以提高熱交換效率時,盡量做好隔聲與隔震(如將機組分開或將機組進行減震、隔聲處理,對風道加裝消聲器和消音彎頭,過墻時加隔聲套等)。
3.錄播室的噪聲控制
(1)錄播室外墻的隔聲量計算
R ≈ L″p1 - Lp2 + 10 lg S/A +3
式中:R:隔聲量,以dB為單位;L″p1:場地平均聲壓級的實測值,以dB為單位;Lp2: 錄播室內允許的噪聲聲壓級,以dB為單位;S:外墻面對噪聲源的透聲面積,以m2表示;A:錄播室內的吸聲量面積,以m2表示。
錄播室的隔聲墻(包括樓板、頂板)的施工質量與隔聲性能的關系密切,設計中應對有關施工質量提出要求(例如:對磚墻應滿漿滿縫,一切孔洞都應填充密實等)。
(2)“房中房”(即加裝套房)的設計
多用于語錄室等噪聲控制在NR-20以上的房間。技術要求:A. 內套房與外層主體結構必須沒有剛性連結,其構造夾縫應大于10cm,工程監理有責任監督夾縫間有無雜物掉進以免構成聲橋;B. 內套房與彈性墊層所組成的振動系統其固有振動頻率應小于16Hz。采用金屬彈簧隔振器、減振墊塊作為彈性墊層時振動系統的固有振動頻率可由下式計算:
f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