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參加NAB展覽會,目光大多放在電視上,對廣播比較忽視,其實,NAB展覽會一直都很重視廣播,廣播展品也很豐富。尤其是在此次日本地震及引發的海嘯中,由于電力損失嚴重,廣播成為日本災區最有效的傳播手段。因此,NAB上,廣播更成熱門話題。NAB上,本人也和索尼人士多次談及日本的緊急廣播系統。有日本人在災后曾表示:“我們已經習慣于網絡和手機,但現在看來還是傳統技術最有用”。大災發生,通信、電力中斷后,傳統的通訊網絡處于癱瘓狀態,而利用無線電波發射和接收的廣播就成為了災區不可或缺的通訊工具。此時廣播是兼具大眾傳播功能與通訊功能的“二合一”媒介,它是實現社會動員與社會整合最有效的媒介。可以說廣播上升為一種救災工具。 廣播便攜、實時、一對多及電池供電的優點是其它工具所不可比擬的,它是許多人低廉和迅速獲得信息的最佳方式,(尤其是在緊急情況時)。
NAB上,普遍認為廣播在新興技術層出的形勢下正在走出低谷,進入機遇多于挑戰的時期。廣播本身的特點是可以很好地講述故事,而且可以做到很透明、很親切、很直觀、本地化、個性化及實時,而三種技術創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聯網車載設備對廣播電臺非常有利,它們可以幫助廣播電臺實現互動,獲得新聽眾及更好地服務原有的聽眾。這些電子設備大幅超越傳統PC的作用,正在越來越面向媒體消費。因此廣播應順應這些發展趨勢。
在美國,廣播電臺希望保持影響力及在消費者正在使用的設備上有所作為,正在推動國會通過指令,強制無線運營商和手機制造商在手機中內置FM芯片。美國廣播同行認為此舉對廣播和無線行業都是一個很好的商業決策。緊急情況時無線網可能負荷過重及崩潰,這時廣播作為一種免費服務可減輕無線運營商的帶寬緊張狀況。此外,廣播還可利用移動系統反向信道,為廣播電臺和無線通信業提供新的商機。例如,允許廣播提供手機優惠券運作,在購買點附近,廣播電臺提供優惠購物行動召集。這對廣播來說是一種重大改變,也有益于無線服務。
總而言之,新形勢下廣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們應抓住這種有利時機加速廣播數字化進程。
曾在依馬獅廣電網上看到網友的一段留言,既內疚又感鞭策,他說,在媒體上關于廣播技術的內容不多,《傳播與制作》雜志上內容比較多,建議大家留意。我們當再接再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