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數字技術方興未艾,數字音頻已經廣泛應用于電視技術的各個領域。由于數字音頻從技術指標、測量、工程上等都不同于以前的模擬音頻,研究和掌握數字音頻技術成為電視技術工作者必須的任務。筆者所在的單位進行數字化改造,音頻選擇了AES/EBU標準,在工程實踐過程中發現和解決了一些問題,下面就取得一些心得體會與大家交流。
AES(音頻工程協會)是專門從事音頻技術研究的專業協會。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出臺了一系列關于數字音頻的技術協議,很多被國際電工組織IEC及國際廣播咨詢委員會CCIR所采納,成為國際公認的技術標準。其中最有影響的就是AES3-1992和AES-3id-2001。
AES3 -1992(r1997)格式是用兩個通道線性表示數字音頻信息的串行傳輸格式。這一格式提供了在一根屏蔽雙絞線上傳輸兩個通道的經過周期性取樣和統一量化的數字音頻串行信號,即所謂平衡方式。
為適應長距離(超過1000米)傳輸AES3格式音頻數據的需要,AES協會在1995年出臺了一份文件AES-3id -1995,并在2001年更新。Id是information document的縮寫,這表明它并不是AES3 -1992的替代,而是一種補充。AES-3id 的數據傳輸格式與AES3相同,該文件沒有介紹,而是重點列舉了接口和電氣特性。現將AES3 -1992與AES-3id -2001格式列表比較如下:
| AES3-1992(r1997) | AES-3id -2001 |
輸出電平*1 | 2-7 Vp-p | 1V±0.2 V |
接收端終結 | 110Ω±10% | 75Ω±10% |
最小電平Vmin*2 | 200mV | 320mV |
上升下降時間Tr Tf*3 | 5-30nsec | 30-44 nsec |
傳輸格式 | 串行,平衡 | 串行,非平衡 |
傳輸距離 | 短距離100米 | 長距離 1000米 |
常用接口 | 3針XLR | BNC |
表1 AES格式比較 |
*1.輸出電平定義:采用各自的輸出終結,不經任何電纜測量后的信號幅度。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