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篇專訪文章中,我們往往愿意從公司的發展歷程開始說起,因為任何的個人總是契合在這當中。對于本文的采訪對象——巴可公司大中國區銷售服務董事總經理兼巴可公司專業投影顯示部大中國區銷售副總裁唐楓先生和巴可亞太區市場總監唐朝暉女士——來說也讓我們看到了不同的視窗。巴可在中國的發展,可追溯到1985年巴可香港辦事處成立,盡管那時候香港還在英國人的統治之下尚未回歸。隨后1994年北京辦事處的成立以及翌年上海辦事處也相繼成立,直至2002年巴可中國區總部遷至上海(在這一年,唐朝暉女士加盟巴可)。2007年,巴可公司銷售收入實現飛速增長(也正是這一年,唐楓先生來到巴可)。縱觀5年發展進程,截止到2010年巴可中國業務相較2006年增長了2倍,并在2010年實現銷售業績1.5億美元的突破,巴可中國在巴可全球的業務中占據了越來越大的比重。
帶著一些疑問,也借巴可公司“影隨心生——2011年巴可系統解決方案展示會”舉辦的機會,本刊采訪了唐楓先生和唐朝暉女士。

巴可公司大中國區銷售服務董事總經理兼巴可公司專業投影顯示部大中國區銷售副總裁唐楓先生(右) 巴可亞太區市場總監唐朝暉女士(中)
承諾
也是從1.5億這一數字開始,唐楓說數字本身是一個客觀的表現,數字背后的東西才是大家更應該關心的。就銷售而言,面對客戶有兩種概念:一種是用戶從來不知道他需要的是什么;一種是用戶知道他需要什么。他說實際上這兩種概念都不對,這是兩個極端,需要把二者結合起來看待。無論在全球還是在中國,巴可從純粹聚焦在產品和技術,逐漸轉變為以市場為導向,在過去的兩三年里,著力把自身的技術優勢和看待市場的準確性結合起來,所以成就了一個較為良好的發展局面。
那數字背后究竟有什么呢?對于巴可在中國來講,唐楓表示更多的是去踐行公司的承諾。他分析說,國內有很多代理商、經銷商非常愿意與巴可合作,但前提條件是巴可對中國市場要有承諾。巴可的數字電影做得非常好,因為產品是在國內生產的。控制室業務也有不錯的發展,因為有一半的產品在國內組裝。而投影機以前全部是在比利時生產的,往往可能會因為一些不確定因素造成產品和技術支持在本地業務上的延誤或滯后。基于此,2009年4月份,跟比利時方面談到需要有中國本地的投影機產品線,截至目前已經有4款產品在國內研發和生產。
投影機以及其他產品線本地化運作只是唐楓所舉的一個例子,正是背后諸如此類為終端客戶和代理商考慮的一些動作,才有更多的客戶愿意選擇巴可的產品,有更多的合作伙伴愿意代理和銷售巴可的產品。收獲了來自外界的信任,也奠定了巴可人的自信。唐楓說,在不久的將來能夠看到巴可更多的動作,包括近年來以及現今巴可的一些舉動,可以歸納為一個詞——承諾。
本地化
唐楓表示,敢于做出承諾,也是基于巴可所堅持的本地化運作收到成效的原因。
他指出,“本地化并不止是生產的本地化,它還會涉及其他很多方面,包括人才、市場、研發、制造、銷售渠道等環節的本地化,甚至于在這些因素都具備以后,形成國際化輻射,這是本地化帶來的貢獻。”本地化的生產應該對全球的業務有貢獻,他認為本地化并不僅僅是把產品拿來,把生產線建好,把工人招來,就實現本地化了,本地化最終應該是意識的轉變,包括本地化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唐楓談到,在過去的幾年里,巴可團隊在中國的本地化方面做得很好,比如專注人才的培養以及建立起以本地為出發點的服務體系。這種轉變可以使巴可更具有主人翁的意識,對判斷更準確,也更有信心,并能夠基于這樣的判斷去影響比利時方面乃至于全球。
唐朝暉同時補充說,觀念的轉變在本地化進程中非常重要,我們要讓比利時方面在考慮中國的事情的時候戴上中國思維的帽子,現在他們的觀念已經在慢慢轉變。
觀念
就觀念的轉變,唐楓談到了他經常會被問到的一個所謂的“后奧運時代”AV出路的問題。就投影機的使用,他給出了一個數據:用在一場大型活動中的投影機數量的比例只是巴可一年投影機銷售量的3%。唐楓指出,“大型賽事活動本身影響的并不是業務量的增加或減少,而是對大量本地市場的帶動。” 他同時舉例說,“全運會和亞運會開閉幕式利用聲光影像的方式來展現得益于奧運會上的成功經驗。同樣,現在的一些大型表演活動也都開始采用聲光影像技術。高端市場的成功可以快速帶動中端市場的發展,同時也非常容易被復制到其他高端市場。相關設備以及技術手段被大量復制應用,遍地開花,市場由此快速擴大。這也是為什么各個國家都爭相舉辦大型活動的原因,其中有一個驅動的作用在里面。當然,這種驅動作用遠不止表現在AV行業。對于中國而言,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為本地市場AV應用開辟了這樣一個契機。”
觀念的轉變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巴可在實際的市場判斷中也并不是人云亦云。唐楓以巴可實際的銷售數據以及對行業的真知灼見為一直糾結于此的行業內相關人士和媒體做出了解答。AV的力量將聲光影像的表現方式深刻地植入到了觀眾與實施者的觀念之中,從而驅動了這一方式向更廣泛的應用蔓延,這也是一個意識的轉變。唐朝暉解釋到,“亞運會、全運會也許不如奧運會那么宏大,巴可亦然參與其中。雖然這些聞名的大型賽事,并不是年年都有,但是對行業應用的影響是深遠的,比如今年上海就有世界游泳錦標賽,在高端投影機使用數量上并不比奧運等知名賽事少。關鍵在于應用的效果有目共睹,自然擴大了影響面,大家今后自然就會這么去用了。”
團隊
談話中唐楓不止一次地提到了巴可團隊,言辭之間不乏欣賞。他表示,盡管自己和唐朝暉等人出于工作需要頻頻在各種活動以及媒體的報道中亮相,但他們代表的是巴可公司,是巴可整個團隊。唐楓指出,“團隊的建設是巴可在過去的幾年里花了很多心血的地方。當一個公司業務做得足夠大的時候,市場和銷售都起來之后,大家對其要求提得最多的是什么?服務!過去的十年,客戶對巴可投訴最多的也是服務。因為人員不能及時到位,或者零件必須從比利時運,又或者一些技術故障和升級,本地沒人能做,必須從比利時請人過來解決現場的問題。隨著團隊建設起來,本地化操作的成熟,現在巴可敢于承諾,也能夠承諾。”
唐朝暉說到之前唐楓在活動現場講話中公布的巴可24小時服務熱線號碼,她表示,“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電話號碼,但其背后是很多的巴可人在圍繞著這一號碼做著工作。巴可之所以在大范圍、大場合去公布、推廣這個號碼,就是要讓客戶使用高端品牌的同時也享受到高端的服務,享受巴可這個團隊做出的服務承諾。”唐朝暉還建議記者從媒體的角度去試試撥打一下該號碼,明察暗訪一番。這也正印證了唐楓所說的,光承諾還不行,得轉化為實際行動。
談到團隊,也自然地談到了團隊的領導者。記者試圖去了解唐楓15年在索尼的工作經歷以及個人風格對于巴可的影響。唐楓自己卻解釋道,“個人的影響力再大,也是小的。巴可做得最好的一點,也是一直在做的,就是尊重團隊中每一個人的風格。來到巴可后,在巴可工作很長時間的人,包括唐朝暉女士在內,給我的影響也非常大。”
同時唐楓還談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被外界評價越好的公司,內部員工的評價越差。為什么外部的評價會非常好?因為公司為客戶解決了很多問題,方方面面都顧及到了。他表示,“巴可內部很多員工都能發揮主動性,以負責任的態度去解決發現的問題。這一過程中自然會犧牲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從這樣的話語中,我們能感受到這位領導者對于巴可這個團隊的欣賞,以及一份歉疚。也許就是這一份欣賞以及歉疚,也促成了唐楓所希望的一種氛圍: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往一個方向走,沒有內耗,沒有個人攻擊,哪怕吵架都是因為工作。
也正如唐朝暉所說的,巴可在中國本地化的進程,從外國人的領導到唐楓的領導,看到的不止是領導者面對媒體,更多的是巴可所做的和完成的事情,這樣使公司的形象更加豐滿。透過巴可兩位高層的話語,本文也希望為讀者提供了不一樣的一些豐滿巴可形象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