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用力?嗯?轻一点原神宵宫,尿口扩张videos,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爆乳接种 ,荡公乱妇HD电影中文字幕


微博

QQ

云計算三年沖刺兩千億產值 捧出十大龍頭

2011-11-12


 
  云彩?云“財”!

  對資本市場而言,云計算這三個字早已不陌生,然而云計算產業的發展卻遠不如表面絢麗迷人,仍然像它的名字一樣——高高在上,虛無縹緲。


  一家A股云計算領域上市公司的遭遇就很能說明問題:“一家礦業公司10分鐘就能夠解釋清楚自己募資增發的用途,我們卻花了超過40分鐘。”


  為達到“撥云見物”的效果,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日前批準國家專項資金支持云計算示范應用,以真金白銀護航云計算的落地之旅。


  本報記者獨家獲悉,三部委面向5個云計算試點城市,精心遴選了12個重點項目,支持資金規模高達15億元。具體目標是經過3年努力,培育10家年收入超50億元的龍頭企業,使云計算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


  走下“云端”,中國云計算產業就處在大爆發的前夜。


  神馬都是浮云。


  這是眼下云計算業界一句頗有自嘲意味的調侃。


  “一家礦業公司10分鐘就能夠解釋清楚自己募資增發的用途;但我們卻花了超過40分鐘。”


  這是華勝天成董秘邱魯閩今年在公司定向增發時的切身感受。作為目前國內唯一在云計算領域增發成功獲批的上市公司,華勝天成所遇到的問題,正是目前云計算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自從被定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云計算”所受重視與日俱增。去年10月,工信部與發改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做好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將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等五個城市作為先行試點示范城市。此后,武漢、重慶、深圳等地也陸續發力“云計算”規劃與投入。


  “沒有人會說云不重要,但也沒有人敢為云何時、如何落地打包票。”一位業內人士這樣感慨道。除了動輒百億規模的數據機房投建,如何使云計算落地、產生實實在在的經濟與社會效益成為難題。


  在此背景下,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日前批準國家專項資金支持云計算示范應用,為業內突破云計算應用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本報獨家獲悉,三部委是在前期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工作基礎上,面向5個云計算試點城市,精心遴選了12個重點支撐項目,支持資金規模高達15億元。此外,云計算專項基金還將在2012年視各地示范項目的進展情況酌情增減,支持重點仍鎖定云計算應用項目。


  具體項目背后,是國家重點扶持云計算產業,培育云計算服務龍頭企業的宏偉遠景——經過3年努力,發展一批面向智慧城市、智能交通、醫療衛生、中小企業等領域的云計算服務示范應用,形成一批滿足重點領域需求的安全可控關鍵技術和產品,初步建立較為完整的技術體系,培育10家左右在全國范圍內用戶規模千萬以上,年收入超50億元的云計算龍頭企業,使云計算產業鏈的產值規模達到2000億元。


  三部委重金推動云計算落地


  “相對于往常‘核高基’項目以支持央企和研究機構為主,這次三部委將對云計算的支持落在了支持產業化和應用上面,偏向于具有市場化應用優勢的公司,對于國內IT企業的發展不失為一個有利的信號。”邱魯閩告訴記者。


  公開資料顯示,三部委在云計算示范應用、云計算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領域,已經聯合批復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等5個城市報送的云計算示范工程2011年度項目。


  記者了解到,這批項目重點落實在了食品安全、中小企業服務等一批關系國計民生的應用領域。此外根據規定,本次示范項目申報人應有明確的運營主體單位,并成功實現市場化運作,商業推廣模式清晰,具備可行性方案,建成后系統服務覆蓋不少于500家企業或1萬個個人用戶。


  知情人士透露,這樣的要求突出了主管部門對項目產業化預期的一種要求。其中,華勝天成自主化云計算產品——“中小型企業供應鏈金融云服務平臺”以及由華東電腦申報的《華云云計算產品與技術及應用示范服務中心建設項目》均已獲批。


  “三部委今年對項目的扶持資金將達數千萬級,連續三年滾動,其中部分項目補貼金額合計將超過5000萬元,”另據透露,三部委還對項目設立了具體的考核指標。


  值得注意的是,與“國家首批物聯網專項基金”相比,這次云計算專項無論是在投資總規模還是項目數量上,都更為集中。

  其中,根據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華云計劃”進行申報的《華云云計算產品與技術及應用示范服務中心建設項目》以華東電腦為主體,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簡稱“三十二所”)、普華基礎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標軟件有限公司共同建設。據項目負責人透露,這也是獲批項目中唯一一個由央企承擔的云計算示范項目。

  據悉,該項目以面向政務的食品安全云應用示范為切入點,為政府、企業和消費者提供公共云服務。總投資4.5億元人民幣,達產當年可形成20億元收入。

  對于華東電腦來說,類似食品安全保障系統的項目已經在世博會等重大活動中有成功應用。

  專項補貼或持續各地積極研究配套

  “云計算是網絡環境下計算資源的優化,是技術的創新,更是商業模式的進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在接受本報采訪時指出,沒有現成的成熟模式可供借鑒,而且有地域和文化差異,云計算實踐將是一個長期演進的過程。

  而無論從政府資金還是規劃導向來看,“應用”都是不可替代的主題。“云計算的實踐要更務實,從行業和領域入手,從老百姓得到實惠入手,從解決民生入手,不在于拼服務器集群的規模,不是說五萬臺服務器的集裝箱就偉大,五千臺服務器的就不偉大,也不是說把一百萬臺服務器集中起來就叫云計算。”李德毅坦言。

  實際上,在各地忙于打造“云計算”標簽的過程中,的確已經出現了盲目投資IDC(Internet Data Center,即互聯網數據中心)的苗頭,并且動輒便指向“千億規模”。

  “各地的熱情可以理解,但這樣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是否能夠被市場消化卻存在風險。”有入圍本屆云計算專項的相關負責人透露。

  正是出于這樣的預期,不少企業正在從IDC等基礎設施的投建中抽身,轉而通過試點市場需求來帶動自身云計算項目的投資回報。“不排除2-3年后,IDC市場將經歷洗牌,屆時公司便可能以更經濟的價格來獲得自己所需要的基礎設施資源。”上述人士稱。

  李德毅院士指出,廣大云計算企業和廠商要有所作為,應該明確定位、融合資源、細化需求、靈活分眾、深度服務。“原來,我們是先有設備制造商,再有電信運營商,之后再有增值服務商。現在應用為王、內容為王所導致的需求為王,使得我們必須要以提供服務來切入。”他說,“實際上,產業鏈的走向發生了倒置。”

  記者還了解到,2012年云計算專項基金支持金額將視各地示范項目的進展情況酌情增減,但是支持重點仍是云計算應用項目。據悉,在2010年強調核心技術發展的基礎上,今年上海也將支持云計算示范應用作為重點,明年將重點發展云計算公共服務平臺,并有望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此外,未入圍“先行試點示范城市”的地區,也在試圖以應用為突破口,推動云計算產業發展。

  例如,廈門市表示將在“十二五”期間,在電子政務建設中,基本采用云計算的模式提供服務;此外還將建設市民健康云、娛樂休閑云等一批服務本市市民、輻射全國的云計算平臺。“云創?蝶谷”重慶云計算應用走廊項目也于上月在重慶高新區簽約,項目預計總投資30億元,建成后將形成西部唯一的云計算服務整合應用產業帶。

  “一旦政府配套落實到應用示范之中,撬動的力量將更大。”有分析人士認為,“這種由點到線、再到面的輻射帶動,將非常有利于云計算業務的拓展和市場規模的擴大。”據預測,云計算市場將以復合年率28%的速度快速擴張,到2012年估計云計算技術會相當普及,五分之一企業將無任何IT資產。

  種種跡象顯示,中國云計算產業正處在大規模爆發的前夜。

 地理信息、定位等基于位置的云服務值得關注

  ——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

  上海證券報:今年被稱為“云計算”落地之年,各地都在不遺余力地推動云計算應用示范,你對云計算的應用有怎樣的看法?哪些領域的應用空間最大?

  李德毅:2010年工信部、發改委等聯合確定了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等五個城市先行開展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的試點示范。北京的祥云計劃、上海的云海計劃、無錫的物聯網和云計算基地等都已經開始了務實的推動,在全國起到了引領、示范的作用。

  基于互聯網的云計算,由于有寬帶通信的支持,距離不再重要,因此在城市試點的基礎之上,我個人認為更應該加強行業的應用和領域的應用示范。這里我想強調一下基于位置的服務,即地理信息服務、定位服務和以此為基礎的各種延伸服務特別值得關注。例如基于地理信息的旅游服務、基于地理信息的教育服務、基于地理信息的社會保險服務、基于地理信息的應急救生服務等。

  上海證券報:目前各地都在不遺余力地推動云計算應用示范,但不免在應用領域中也有所雷同,甚至造成資源的浪費,在這方面,你對主管部門和主導廠商有怎樣意見和建議?政產學研建立怎樣的分工機制更利于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李德毅:云計算首先應該是綠色的計算。

  眾所周知,軟件園往往是一個城市的耗電大戶,一個入駐幾百家企業、幾千名員工的軟件園,各種軟硬件資源重復投資建設,每月需支出電費可高達200多萬元,而資源利用率卻很低。如果軟件園的企業可以共享同一個云計算平臺,包括硬件平臺、開發工具、測試環境和運行平臺等,將逐步構建綠色的軟件園,來進行軟件即服務、平臺即服務,甚至基礎設施即服務的工作。

  隨著軟件開發過程中,軟件功能的碎片化、模塊化,以及開發過程的協作協同,可望實現軟件園內的軟件產品之間的柔性化重組、重用,走向“軟件即服務”的云計算道路。從長遠看,固有的行業壁壘必然要被打碎,形形色色的軟件園將會發生動蕩、分化和改組,逐步演化為云計算中心,提供越來越強大的面向不同領域的計算、存儲和交互服務。

  對于企業和廠商要在云計算的大潮中有所作為,應該明確定位、融合資源、細化需求、靈活分眾、深度服務。對于主管部門來說,更應該關注:引導和服務,規范和標準,市場監管,法律法規。

  上海證券報:請你概括一下,云計算對整個信息產業的發展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李德毅:云計算是互聯網發展之必然,如同電力時代高壓傳輸問題解決之后大規模甚至超大規模核電廠的建立一樣,信息時代做大做強了的大規模甚至超大規模的數據中心、存儲中心、軟件中心、計算中心、媒體中心、娛樂中心、安全中心的建立,勢必成為未來云計算的基本要素。基于內容的服務(如音樂服務、視頻服務、交通服務、客戶關系管理服務、安全服務等)在高度綜合、集中、專業化的同時又高度分化、碎片化、精細化。

  一方面,龍頭服務企業凸顯;另一方面,又能夠滿足無窮無盡社區表現出的長尾市場的多樣化需求。


  運營商加速云計算布局 開放平臺變革移動互聯網

  自Google公司2006年提出云概念以來,經過幾年的發展,云計算已經成為IT業界的一大熱點,并成為未來發展的主要技術趨勢之一。對于通信運營商而言,云計算是他們進入到IT行業中的絕好機會,因為云計算是把通信業和IT業結合在一起的很好平臺。

  對云計算的追逐,國內運營商正在加速云落地的步伐。近日,2011移動互聯網國際研討會無線音樂分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會議以“‘咪咕云’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正式揭開了中國移動無線音樂云戰略的序幕。

  運營商加速布局助推云落地

  隨著云計算的升溫,各個行業都在力爭抓住云機遇。電信設備商、互聯網服務商、軟件開發商、電信運營商等紛紛推出自己的云計算概念。

  就國內三大運營商而言,在加速云計算戰略布局方面,中移動正發揮規模優勢,面向互聯網各類基礎設施、平臺和應用部署,在公眾服務云上提供更低成本的服務。據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院長黃曉慶介紹,中移動在云計算研發上進展顯著,近日自有“大云”1.5版已經完成開發,它包括了5大產品領域:海量數據管理和分析、彈性計算和存儲、交易系統、云計算PaaS分析平臺和管理系統。

  在云計算方面,國內運營商要數中電信最先發力。中電信于今年8月份發布了基于天翼業務的云計算應用,成為國內外發布云計算戰略及解決方案的第一家通信運營商。中電信副總工程師靳東濱表示,中電信計劃明年推出一系列新的云計算產品,目前的研發和試驗進程非常順利。而中聯通方面,近日則推出了國內首份“云報紙”,雖然業界的主流聲音認為這一落地的云業務更多的只是一種炒作噱頭,但不可否認,這項業務在促使云計算落地層面上的意義更甚于其實質的業務效果。

  與所有的潮流一樣,云計算的風起云涌亦和炒作、泡沫如影隨形。如何推動云落地則成為整個IT業界一致探索的方向。云計算作為一種技術趨勢,橫跨IT、互聯網、電信等領域,打通整個產業鏈,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信息生產、消費和服務方式,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給運營商轉型提供了無限的空間,而運營商的加入則給云計算增添了更多的落腳點。

  云計算促移動互聯網產業升級

  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通信運營商轉型的必然方向,依托云計算,運營商未來的移動互聯網之路要如何前進?應該說,運營商開放云平臺對未來發展更具優勢。

  云計算是運營商改變現有移動互聯網模式,增強移動互聯網產業鏈主導權的重要機遇。云計算的競爭是平臺的競爭,在這一點上不管是公有云還是私有云都具備這一市場特征,而有規模才有平臺,這個規模包括了用戶,當然也包括平臺自身的服務器規模,安全性、擴展性和服務能力乃至資金實力等。從運營商的角度看,一方面,截至9月份,國內三大運營商的移動用戶已經突破了9.52億,規模用戶是運營商最大的天然優勢。另一方面,運營商擁有自己的網絡和服務器,這是開展云計算服務的另外一個基石。

  云計算在變革移動互聯網產業,為運營商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給運營商帶來了新挑戰。云計算用戶對網絡連接的高度依賴及對網絡速度的渴望,應該說是對云時代運營服務最大的挑戰,這是市場發展必然產生的。同時,由于云計算市場剛剛起步,目前對公共云計算服務的投入還無法得到立竿見影的收入。這對于盈利要求較高的電信運營商來說,也是一大挑戰。此外,運營商的體制,傳統的思維以及人才結構對其進軍云端也是一個攔路虎。未來云端的競爭不僅是規模、價格的競爭,更重要的是開放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較量。

  打造共贏產業鏈是關鍵

  云計算是互聯網環境下組織和管理生產要素的一種模式,它以“能力分散化、管理集中化”的方式革命性地改變企業的運作生態,對通信產業、IT產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運營商在未來的云計算市場中將扮演者怎樣一種角色呢?業內人士認為,運營商需要打造開放云平臺,打造由自己主導的共贏產業鏈,用新模式來拉動移動互聯網產業升級。

  作為一種服務性的技術趨勢,云計算的主要服務對象將以政府、電信、教育、醫療、金融、石油石化和電力等行業為主。預計2011年全球云計算銷售收入將達到1600億美元,并且有望在未來幾年內成為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新興產業。深耕云計算領域,拓展云計算市場,運營商需要打造一條集基礎設施服務商、平臺服務商、應用軟件服務商、云終端設備提供商、云內容提供商、云系統集成商為一體,覆蓋分布式存儲、云平臺管理軟件、云終端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

  回望國內三大運營商的云計算之路,8月31日,中電信正式對外發布天翼云計算戰略、品牌及解決方案,計劃于明年正式推出云主機、云存儲等系列天翼云計算產品。中移動的云計算平臺“大云”已于2009年底啟動,中聯通也已制訂了云計算的中長期發展戰略,對外業務方面主要構建面向客戶的平臺,為新型業務轉型做支撐。

  從最近中電信發布云計算戰略及中移動完成自有“大云”1.5版開發看,下一步運營商將攜手產業鏈,通過云數據中心服務政府、企業和公眾,只有這樣才能使本應成為管道的網絡發揮更大作用,并實現運營商的商業模式轉型。


  機構視點:云計算作為新興戰略產業具有潛在發展空間

  民生證券:

  云計算發展初期應關注示范性企業,及其產生的規模效應。從國家財政資金支持來看,前期重點支持以硬件企業為主,實際上和服務相關的軟件領域的投資機會更值得期待,包括提供交通、物流、醫療等細分行業服務的軟件企業等。要談投資回報的話,從產業角度來看可能需要等待較長時間;而示范應用領域的投資回報周期則相對短些。

  國泰君安:

  云計算、物聯網作為新興戰略產業具有潛在發展空間。在網絡基礎設施逐漸完善的背景下,隨著低碳呼聲的日益高漲,越來越多的企業、政府與個人將以云計算來部署IT 資源;隨著技術進步推動物聯網的應用成本降低,加上人力成本上升凸顯出自動化、智能化的需求,物聯網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市場規模將有望獲得超乎尋常的擴容。

  金元證券:

  在云計算的三種服務模式中,SaaS(Software-as-a-service,軟件即服務)的市場規模占比是最大的,大約比例為85%左右。這也是我國企業最主要的掘金地。在安全、企業應用軟件、地理信息、電子政務等領域我國企業理解更深刻,相對國外廠家來說存在一定的優勢。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臺即服務)的占比為10%左右,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的市場占比為5%左右。


  大同證券:云計算將成為第四次IT產業革命

  截至目前,發改委已經批復資金支持云計算應用示范項目發展,扶持資金規模或將達到15億元。首批牽頭企業也已經確定,上市公司華東電腦(600850)、華勝天成(600410)入圍并將分別獲得千萬級以上的資金支持。據透露,后續資金還可能繼續追加。

  1.云計算將成為第四次IT產業革命。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基于因特網的超級計算模式,由網格計算、公用計算、軟件服務,三個步驟慢慢發展演變而來,代表下一代的因特網計算和下一代的數據中心。從市場規模看,根據預測,云計算市場將以28%的復合年增長率迅速擴張。到2012年,云計算技術將相當普及,五分之一企業將沒有任何IT資產。 因而,云計算有望成為繼大型計算機、個人計算機、互聯網之后的第四次IT產業革命。

  2.“云計算”龐大的市場規模超乎想象。

  按照最樂觀估計,IDC推算未來3年全球“云計算”領域將有8000億美元的新業務收入。顯然全球各IT 巨頭競相進入“云計算”領域背后的原因是未來天文數字般的市場規模以及由此帶來的無比光明的前景。

  3.中國“云計算”產業發展路徑的現實選擇。我們認為,與國外云計算由以市場需求驅動企業自主發展為主有很大不同,由于市場結構、技術發展階段、投資習慣等原因,未來中國的“云計算”發展將首先以政府采購及企業自主購買兩端同時發展,并最終帶動全社會實現云計算普及化。

  4.驅動因素:云計算定位于“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所帶來的政策大力扶持。投資標的選擇:對于“云計算”投資主題,我們建議重點關注華勝天成(600410)、浪潮信息(000977)、華東電腦(600850)等上市公司。


  華勝天成:用兼并收購做乘法 “云計算”看好

  不僅要利用國家資金補助等相關支持“做加法”,對于目前國內唯一在云計算領域增發成功獲批的上市公司華勝天成(600410)來說,更重要的是利用兼并收購“做乘法”,加快構建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云計算產業鏈。

  在北京市海淀區學清路8號的華勝天成總部,公司董秘邱魯閩展示了他們基于云計算的解決方案,以及正在建設中的云計算實驗室。

  對于外行來說,這些設備無非是電腦、服務器之類冷冰冰的硬件,關鍵問題是,如何整合這些硬件資源,在通過軟件和系統集成達成可管可控的安全要求后,實現業務和商業模式的創新。華勝天成自主創新的 “企業云服務”,正是基于市場需求所進行的商業創新。

  舉個例子,“溫總理考察溫州時,特別督促各類銀行切實落實國家支持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的信貸政策,但實際上,各金融機構不愿貸款給中小企業實際上是有自己的顧慮所在。”據邱魯閩介紹,大企業的風險管控非常好,相對而言小企業的風險比較大。

  “基于企業云服務平臺,這樣的問題不是不能解決。”邱魯閩告訴記者,“企業云服務”是通過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化業務支撐服務,幫助中小企業提升信息化水平,規范企業業務流程,提高企業融資能力和資信水平;同時,為金融機構及時獲取中小企業業務過程真實的信息提供支撐,能夠快速的判斷企業的風險與資金需求,促進針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業務(例如貸款)開展并降低銀行的風險,從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等問題。

  邱魯閩透露,目前公司已經與數家銀行開始嘗試這樣的試點,盡管規模不大,但對示范項目的運作積累了經驗。而按照項目計劃,“企業云服務”未來5年的用戶規模將達到5萬。

  “面對1100萬家中小企業的巨大潛力市場,產品效益將非常可觀。”華勝天成的項目負責人表示。

  邱魯閩表示,為了全面布局云計算,公司從今年開始搭建團隊,目前還有一個大的云計算實驗室正在建設中。而已經核準的定向增發項目中,也有40%的資金將投入云計算領域。據稱:華勝天成還在云存儲產業化方面獲得了北京財政一期數百萬元的財政支持;另外還從科技部獲得了數百萬元的云安全資金支持。

  值得關注的是,2009年以來,華勝天成先后完成了 5次收購:包括 ASL(香港)、摩卡軟件、磐天集團、I-Sprint Innovations Pte Ltd.(新加坡)、廣州石竹等。“如要構建云計算的完整產業鏈,兼并收購將是非常重要的手段,”邱魯閩透露,目前公司也正在接觸相關公司。

  “公司將投入更多的資金和資源做并購及產業整合,這將是我們長期的戰略, 由并購產生的利潤也將是整個集團今后重要的新增利潤來源。”他表示,在選擇標的時,會特別注意那些具有突出技術優勢或者細分市場優勢的企業;例如在云計算領域內的行業開發商以及基礎軟硬件開發商。

  邱魯閩表示,云計算產業的分工包括建設者、服務商與運營商。其中,建設者充當著泥瓦匠的職責,也會從云計算發展的浪潮中掘得第一桶金。而IT基礎設施搭建正是公司的傳統強項,未來企業會在云的建設方面多多參與;而隨著云系統搭建規模的擴大,服務商的市場將會更廣,所以公司也會不斷調整和修正定位,更多投入資源到服務領域。

  相關機構分析:預計2012年與“云計算”相關的服務將為華勝天成帶來10%以上的收入增長。


  數碼視訊:攜手寬云科技 進軍云計算

  數碼視訊(300079)今日披露,擬攜手杭州寬云科技共同投資設立寬云視訊,新公司將利用云計算技術致力于全國市場數字應用統一加載服務平臺的創新發展。

  公告稱,公司于2011年11月3日與杭州寬云科技簽訂相關協議,約定由雙方共同投資設立杭州寬云視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寬云視訊注冊資本總額為196萬元,其中數碼視訊使用自有資金出資600萬元,其中96萬元計入注冊資本,占49%,其余504萬元計入資本公積金。寬云科技出資額為100萬元,占注冊資本的51%。

  數碼視訊是國內數字電視軟件及系統設備以及數字電視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核心業務包括數字廣播電視基礎網絡設備的研制與開發,以及面向實施數字化改造的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提供數字電視軟硬件產品等。寬云科技為一家普通合伙企業,經營范圍包括技術開發、計算機軟硬件和電子產品等。

  公司表示,本次投資是利用云計算技術致力于全國市場數字應用統一加載服務平臺的創新發展,通過建立一套視頻云計算服務系統,積極開拓數字電視增值業務,利用面向終端的視頻云計算服務系統,打造云計算OVER電視業務模式,可同時覆蓋廣電數字電視市場、互聯網寬帶市場和移動互聯網市場,并對這些視頻業務運營商的業務進行產業升級。


  網宿科技:啟用云分發網絡平臺 開始進入云計算領域

  2011年10月26日-北京,網宿科技(300017)正式對外宣布網宿CDN網絡分發平臺已經完成云架構改造。該云平臺的啟用將極大提高網宿自身資源利用率,使集群運行狀態達到最佳的同時,進一步提升CDN及WSA服務的性能和質量。

  目前,網宿科技云分發網絡平臺已經被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認定辦公室評定為“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并被授予A類項目認定證書。

  據了解,網宿云分發網絡平臺采用云計算技術,由基礎層、核心層、支撐層、應用層等四個部分組成。基礎層增強了云平臺的擴展性,能夠支持多虛擬化平臺、多存儲系統,同時為大規模細粒度監控管理提供支持。核心層和支撐層作為云平臺的中心,為整個平臺提供重要的管理組件,負責對資源進行有效的分配調度,使上層專注于服務提供。應用層包括開發環境和系統編程庫,分為網宿云分發PaaS平臺WAE(Wangsu Apps Engine)、WMC(Wangsu Media Cloud)和SaaS平臺WIA(Wangsu Intelligent Access)。云分發PaaS平臺針對企業用戶,采用通用開發環境,用于企業網站服務、媒體云分發、企業信息化等,為用戶提供許多特色功能,包括多區域部署、彈性IP地址、智能監控、虛擬專用網、負載均衡及復雜的計費策略等。云分發SaaS的使用習慣接近于個人用戶,用戶從多終端利用互聯網絡享用云端服務。另外,應用層與企業、個人用戶的接口提供API、Portal、Client等多種交互方式。

  未來,網宿云分發平臺還將創造更多開放的開發環境,實現大數據存儲和并行數據挖掘服務,支持高性能、高靈活性、高可靠性的商務智能應用開發。

云計算

視聽科技視頻號 廣告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