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視率”一直讓電視人又愛又怕。某些電視節目過度娛樂化甚至粗俗,而一些有深度的人文節目卻經常遭受“冷遇”,都是“唯收視率論”帶來的亂象。這個現象即將改變。
昨天,由央視市場研究(CTR)聯手浙江衛視發起的“省級衛視綜合評估體系構建與運用”專家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們對這項新的“省級衛視綜合評估體系”進行了論證。
這意味著,電視節目好壞,電視劇好不好看,電視臺牛不牛,收視率都不再是唯一標準。
應對“雙限令”收視口碑榜呼之欲出
“省級衛視綜合評估體系”更像是“收視口碑榜”。它不排斥收視率,而是以收視率為依據,更綜合全面地評估一家電視臺的“綜合實力”,同時也更為真實、詳盡及客觀地展現一檔欄目或一部電視劇的觀眾滿意指數。
CTR副總裁田濤介紹說,“省級衛視評估體系”將從宣傳引導力、平臺傳播力和品牌競爭力三個方面予以具體化評價,形成了一個真正全面、綜合而有效的評估體系,避免了單一用收視率來評價電視節目和電視劇的好壞。
“浙江衛視今年4月開播的《中國夢想秀》,是一檔明星幫助草根圓夢的大型節目。廣電總局先后四次給了這檔節目高度的評價。它也是2011年省級衛視創新欄目中,唯一一個收視率上一個點的欄目。這說明省級衛視可以辦出叫好又叫座的欄目。”浙江衛視總監夏陳安從《中國夢想秀》說起了創建這個新評估體系的初衷。
其實,這個新的評估體系的提出,也是浙江衛視應對“雙限令”的一種策略。
廣電總局宣傳管理司副司長高長力透露,他已經看到了明年各家衛視的節目編排,“我感覺已經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其實廣電總局這次對上星頻道節目進行調整,也是想促進節目形態的創新。要抵制過度娛樂化的傾向,促進電視節目的發展,完全靠政府的力量恐怕不夠,建立一個綜合評價體系非常重要。浙江衛視率先做這件事,我們一直都很支持。”
取代收視率
觀眾認不認賬還是未知數
央視知名主持人崔永元、朱軍、李詠等人曾針對觀眾提出的“文藝娛樂節目的低俗化傾向”的問題展開過討論,并達成“片面追求收視是萬惡之源”的共識。可電視人又避不開“收視率”。最近,各家衛視都在拼跨年晚會。有實力的衛視不惜砸下重金,請來國際大腕,為的其實就是收視率。
“收視率”就像“高考”,許多人對它狠得牙癢癢,可又找不到更好的評價體系來代替。
說白了,收視率的高低,仍舊是廣告商是否投放廣告的考量標準。對于許多電視臺來說,收視率也是他們員工內部考核的一個重要指標。
“省級衛視頻道綜合評估體系”的特點是,觀眾和專家的滿意度首次成為評估指標,且該體系充分體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評估的統一。
這一體系中的觀眾評價部分,將采用入戶調查的方式,在全國35個中心城市隨機抽取5000個收視家庭,目標總體是全國中心城市的所有電視家庭,具有較廣泛的觀眾代表性。
那么,這個新的評估體系,能夠改變“唯收視率”的現狀嗎?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尹鴻常務副院長表示,現在它的可操作性還不是很強,“這個評估體系是為誰而做的?是觀眾、政府監管部門還是廣告客戶?它怎樣體現到調查手段上來?是不是對每個衛視都適用?這些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論證。但不管怎樣,這開了一個好頭,引發了大家對唯收視率的思考。”
CTR和浙江衛視表示,他們還會召開幾次專家研討會,繼續論證,盡快制定出完善的“省級衛視頻道綜合評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