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剛剛完成上市的百視通很快作出了新動作。
5日,百視通和聯想在上海宣布推出一款互聯網電視機頂盒產品。這并不是一場簡單的產品發布。去年3月,百視通、聯想成立合資公司視云科技,這款機頂盒是它們合作的第一個產物。更重要的是,在互聯網電視布局戰中,百視通這次搶在了老對手杭州華數前面,率先推出了合規的機頂盒產品。
這對于百視通而言將是塊新的大金礦。截至目前,百視通IPTV業務全國用戶已超過1000萬,對于互聯網電視他們也有雄心勃勃的大計劃。百視通人士說,他們預計2012年在上海將有100萬臺高清互聯網機頂盒市場容量,三年后全國容量將增加到千萬臺,而整個互聯網機頂盒市場長期容量將超過2億臺。
互聯網電視最早本是彩電制造業為對抗外資品牌而推動的一場功能化創新。2010年初,廣電總局出臺相關規范,隨后陸續下發7張互聯網電視牌照,CBTV、百視通、杭州華數、南方傳媒等廣電系內容運營商得牌。
不過,早前的規范主要針對彩電整機設置,對于作為外置設備的機頂盒并未涉及。隨后的一年多時間內,國內外的彩電整機廠商多數均與各大牌照方達成合作,但機頂盒領域卻成為了一塊灰色地帶。
廣電總局近期下發的《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廣辦發網字[2011]181號)文件(下稱“181號文”)為機頂盒市場開了禁。不過,181號文強調,“互聯網電視內容服務平臺只能接入到總局批準設立的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上”,也就是說,機頂盒設備只能與7家牌照方合作。
這就成為了牌照方們的機會。去年12月,百視通、杭州華數先后集結諸多機頂盒企業宣布發力這一產品形態的計劃。
在互聯網電視整機領域,2010年華數曾搶先與TCL、長虹、海信等結盟。如今,百視通、聯想于去年3月成立的合資公司發揮了先發優勢。為昨天這款產品提供設計服務的上海旭上電子人士告訴本報,從去年上半年這款產品就開始醞釀,產品大致定型后就一直在等待主管部門的政策放行。181號文出臺,如今產品很快出爐發布。
一位廣電業人士說,牌照方與播放設備制造方成立合資公司已成為業內合作形態的標配,而這一過程需向總局報批也已成不成文的監管規范。
百視通、聯想將這款機頂盒描述為首個“標準化”機頂盒產品,以強調其合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