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和“平安城市”都是近年熱炒的概念,基于物聯網的平安城市建設已成為國內當前信息化建設的最大熱點之一。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之下,各級政府積極響應,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建設熱潮。
平安城市項目不是一套簡單的系統,它需要融合先進的安防、智能視頻分析、圖像處理、網絡、IT等技術。而物聯網的發展則能夠為平安城市提供有力支持,確保相關項目的智能化、覆蓋和融合能力以及更便捷的管理。平安城市也是目前物聯網發展中率先受益,成為物聯網產業市場容量最大、增長最為顯著的領域之一。
國家戰略
政策傾向是物聯網平安城市發展的基石。2005年的“3111”試點工程,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全國22個省市,投資巨大動輒就是數億甚至數百億,技術難度高,需要將上萬臺、幾十萬臺攝像機聯入網絡,做到資源共享。作為平安城市項目肇始,“3111”工程極大推動了監控攝像機及其網絡在全國范圍的部署。
物聯網方面,2009年8月溫家寶總理提出“感知中國”,并在隨后被正式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在這一基礎上,我國相繼成立國家級標準組、工作組和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2011年5月份,工信部和財政部下發《關于做好2011年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明確表示2011年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將重點支持物聯網關鍵核心技術及重點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支持重點領域的應用示范和推廣。根據“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中國物聯網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7,500億元,視頻監控由于應用最為廣泛、市場規模最大,成為物聯網發展初期技術可實現性最強的部分。目前,視頻監控傳感器應用,已占物聯網應用的40%。
物聯網讓平安城市智能化
物聯網技術的普及應用,將使平安城市建設邁上一個新臺階,能夠在很多方面提升平安城市建設水平。物聯網中各種各樣的傳感技術,為平安城市提供了實現智能化的平臺。物體一旦通過傳感器進入網絡,就可以隨時了解到其相關情況,隨著攝像頭、車輛、移動終端等相關物體全面進入物聯網,城市安防將從過去的平面防范系統進入到立體化的安防系統,為平安城市提供動態的信息采集和指揮。包括樓宇建筑、銀行、道路監控、機動車輛等監控領域,以及機場、軌道交通、水電廠、橋梁大壩、大型活動現場等重點場所,將實現無線移動、跟蹤定位、多傳感終端集成,從單一變量監測到周邊環境全面感知。例如,可以針對不同的目標群體,提供報警、視頻、聯動等多種組合方式,將 110指揮調度、GPS車輛反劫防盜、遠程可視圖像傳輸、遠程智能電話報警及地理信息系統等有機地連接在一起,實現火災發生實時聯動報警、犯罪現場遠程可視化及定位監控、同步指揮調度。
同時,平安城市也將向城市綜合化體系演變,通過與整體城市管理系統、環保監測系統、交通管理系統、應急指揮系統等應用的綜合體系的集成,并兼顧與社會醫療保障系統、教育系統安全保障、考場監控、社會安全設施的協作,實現綜合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讓平安城市向數字城市過渡并最終實現智慧城市。
物聯網將會為包括安防、AV在內的行業帶來新商機,對產業格局、業務模式產生重大影響,推動新興應用及運營模式的出現。相關產業鏈也將更加豐富,包括芯片廠商、終端廠商、服務提供商、系統集成商等,都會迎來更大的機會,例如,清投視迅也在其拼接系統中引入了物聯網的概念。隨著物聯網技術應用在各個城市的陸續落地,以物聯網應用為主體的“平安城市”建設將繼續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