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視制作技術不斷發展,根據節目音頻音量標準進行后期制作已經相當規范,音頻操作規范通過對音量DB的限制,來吻合電視播出的技術規范,嚴格執行規范保證了各檔節目的音頻技術參數的統一。
但我們也發現了這樣的問題:一些外來比較規范的包裝片源(如廣告片、宣傳片等)在進行二次合成的時候,即使下調音量DB較多,但其音頻回放質量遠高于本臺自制節目,也就是說,如果把這些片源和本臺自制的片源放在嚴厲的音頻控制標準下,本臺的自制節目在音頻回放效果上無疑是落后的。經過判析我們認為這其實是由音頻參數中的響度差異造成的。本文通過實踐操作,力求對節目包裝中的音頻后期處理進行一些探索和分析。
在包裝制作中更多涉及到的是多種音頻來源的合成和控制,如何讓多種音頻達到“和諧共處”,以保證整條片子的最終播出效果。后期處理的基本步驟如下:降噪—高音激勵處理—壓限—混縮—音頻修飾。
首先要降噪。對于聲音的處理的軟件有很多種,這里以Cool Edit軟件作操作示范。通常為了更高效,還需安裝如下插件:bbe(高音激勵器)、ultrafunk2、waves(壓限器)。噪音通常包括麥克風的暴音、呼吸聲、環境的雜音、及電腦運轉的聲音等等。正是這些細小的不為人耳捕獲的噪音影響主聲音的清晰性,更是我們后期人員要重點處理的對象。首先 我們先打開Cool Edit這個音頻處理軟件,拿一條剛錄完的音頻導入,進入單軌中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剛剛的錄音。如圖1所示。

圖1
這時,我們就要對這條音頻開始處理了。這里我們也截取一張小圖,看下變化的音頻是什么樣子了。如圖2所示。

圖2
上圖所示,左側一截很細小、輕微的波浪線就是沒有錄音的地方,而后側浮動比較明顯的波浪線就是錄了音的地方。然而這些細小、輕微的沒有錄上音的卻偏偏存在的波浪線就是噪音。就算我們耳朵聽不太清楚這些噪音的存在,但也要相信它會讓你吐字不清、聲音模糊。所以我們要控制它,也最好避免它。接下來是噪音采樣:選中噪音。此時,我們應該拖動鼠標左鍵選中一小截噪音音頻。這里需要注意,是“噪音音頻”。如圖3所示。

圖3
被選中的位置應該呈白色。再點擊左邊選項“效果”再點“降噪器”屬性后單擊。打開降噪器,單機噪音采樣,左方就會出現噪音波長,可以通過“左聲道”和“右聲道”來觀察噪音的曲線。如圖4所示。

圖4
再接下來是消除噪音。消除方法有兩種,第一種適用于演唱,第二種適用于念白。
如果音頻是演唱,就采用細致消噪法。也就是采樣完以后,一段一段的將沒有主音頻只有噪音的地方消除掉。消不同的噪音時用不同的采樣,并隨時保存這些采樣,以備后需。但不同音頻的采樣是不能混用的。優點是:音頻清晰,吐字清楚,噪音消除比較徹底。
如果音頻是念白,由于念白用氣比較少,所以建議采用統一消噪法。當采樣完成后你可以按確定,然后再全選整個音頻,再打開降噪屬性。不過這次不用采樣,而是直接點選確定即可。優點是:消躁快速,音頻清晰,吐字清楚。缺點是:噪音消除不太徹底,且有可能因為采樣不好而導致聲音略有失真。如圖5所示。

圖5
大家可以看到,消躁的地方是沒有波浪線的(黃色圈)。而沒有消躁的地方(紅色圈)依然存在波浪線,這就是噪音沒有完全消除。要想完全消除請重新采樣,做法與上面完全一樣,選中紅色圈的音頻,點擊降噪,重新點擊“噪音采樣”,按確定后逐一將噪音消除。現在我們終于把噪音消除干凈,如圖6所示。

圖6
一些細小甚至不傷大雅的噪音可以保留,因為如果噪音消除的太多就顯得聲音過于生硬而缺少了過渡感。
然后做一個高音激勵處理。點擊“效果--DirectX--BBE Sonic Maximizer”打開BBE高音激勵器,如圖7所示。

圖7
加載預置下拉菜單中的各種效果后(或是全手動調節三旋鈕)點激勵器右下方的“預覽”進行反復的試聽,直至調至滿意的效果后,點確定對原聲進行高音激勵。如圖8所示。


圖8
高音激勵的目的,是為了調節所錄聲音的高音和低音部分,使聲音顯得更加清晰明亮或是厚重。激勵的作用就是產生諧波,對聲音進行修飾和美化,產生悅耳的聽覺效果,它可以增強聲音的頻率動態,提高清晰度、亮度、音量、溫暖感和厚重感,使聲音更有張力。
接下來就該壓限了。高端音頻合成已經不是簡單的音量調整了,應該是對各音頻的頻譜進行分析和總控,以達到受眾聽覺的最佳程度,保證各音頻的最佳還原,協調一致。首先選中音頻,點擊“效果——DirectX——Waves——C4”,如圖9所示。隨即就出來這樣設置對話框。


圖9
加載預置下拉菜單中的各種效果后(如果數字音頻有足夠了解,也可手動調節)點右下方的“預覽”進行反復的試聽,直至調至滿意的效果后,點確定對原聲進行壓限處理。現在我們在調整窗口選擇 load”,進去后會看到很多種效果,大家可以選擇倒數第二個“vocal”??v向是音量值,在正負6db這個范圍內(紫紅色范圍內)是正常范圍,超過這個范圍就進行處理。還可以看到分出了4個區域。Wave C4有個優點就是能分段壓縮, C4的均衡和壓限一樣是動態的,而且是緊密聯結在一起的,下面講下這種動態的均衡和壓限結合的好處。[page]
還是假設你的音頻里有三個音頻,背景音、物體本身的聲音再加你的念白,從頻段來講,背景音在低頻段,人的念白在中頻段,物體本身的音在高頻段。事實上每種音頻混在一起的時候并沒有這樣明顯地劃分,往往在各個頻段劃分的地方重合了一大隊聲音,這樣的結果是各個音頻聽起來都不明顯,全部參雜在一起,一會兒聽不到背景音了,一會兒念白又蒙了。C4的作用就在于將效果分致于各個頻段,通過動態的壓限和均衡將各個頻段的聲音清晰化,比如說背景音,通過處理,在一直在低頻,超過低頻的音頻就被壓掉這樣該是哪個頻段的聲音就在哪個頻段,互不干擾。如圖10所示。

圖10
這也是c4的一個預設值叫pop vocal,你注意看看和上面那個標準的人聲處理有何不同?看那個紫色的區域。在3k的時候開始提升一直到16k,這就是一般人聲音的主干部分(也是最清晰最好聽的部分)如果你錄的人聲是男低音或女高音,你可以手動把4k那個地方的灰色小卡子調整一下,然后相應的調節均衡的量,一般來說沒有固定的預設值,由于音頻的風格和配器的不同,調整的值也應不同。合理平均的將聲音分配到各個頻段,整個音樂才會顯得飽滿。壓限的目的,通俗的說就是把你錄制的聲音從整體上調節的均衡一些,人聲的高頻不要“噪”,低頻不要“渾”。不至忽大忽小,忽高忽低。熟練以后要根據自己的人聲調整正確數據。如圖11所示。

圖11
再給音頻做一個混縮的效果?;炜s前要先把音頻處理一下,先仔細聽音頻,稍微做下處理,加上一些低頻,挑好EQ。音頻處理好以后,就進入多音軌界面,調整音頻量,如果主音頻不錯,可適當減小一些背景音樂的分量,以突出主音頻的音量;如果主音頻暫時停掉,單是背景音樂時,可適當加大這些背景音的音量。在整個音頻調整好后,在“編輯菜單欄里選擇“混縮到空音軌(音軌3)”,接著選擇“全部波形”。這樣混縮就完成了。混縮好后雙擊混縮音軌,進入單軌形式,從頭到尾仔細聽一遍,聽聽是否均衡,是否需要加些低頻等等,把EQ調好。一點點慢慢的調節,調到自己滿意為止。
為了追求更完美,我們還要對音頻做一個簡單的修飾。有的時候,會覺得聲音悶悶的,那就是低頻太重了,有的時候你又覺得聲音很驚悚,那就是高頻高了。
該圖所示的是均衡器,我們也可以選擇10段均衡或者20段均衡,段數越多就越精密。每個人的高頻和低頻位置是不一樣的,這個在調節的時候,先選擇一小段樣本,一邊試聽一邊調節。直到你覺得聲音ok了為止,然后關閉,再選取全部波形,整體修改。
圖12待處理的音頻,有點悶,感覺不是很敞亮,所以把低頻稍微降低一點,然后高頻提亮一點聲音就敞亮多了。另外,因為是男聲的聲音,高頻最高也不會到最右邊的部分,所以基本上降噪出來的雜音都在最右邊了,于是我們就都給衰減掉了。這個參數是因聲而異的,比如說,這段聲音我用的是上面的那種調節,我自己的聲音就是要把低頻升高一點,高頻降低一點,不然會很刺耳和超頻。

圖12
最后,就是完整的聽一遍處理后的整條音軌,如果有瑕疵或需要修改的部分,再回頭去對單軌或者多軌文件進行修改,直到最后滿意為止。接著就要保存作品,選擇菜單欄里的文件,選擇另存為,選好文件格式,一般選的都是MP3或者WMA,按確定就可以了。
以上對幾種主要的響度做了簡單的探析,在這些探析中的不足之處和其他沒有涉及到的知識,希望能和同行更多的交流和指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