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5年注定是付費電視產業不平靜的一年。有調查顯示,中國的付費電視產業有著近千億元的市場規模,面對巨額的產業利潤潛力,各方勢力都憋足了勁頭想大干一場。數字電視和IPTV各代表了廣電和電信兩個陣營的產品,眼下雙方劍拔弩張,都志在必得。
筆者作為曾經的廣電從業人員,非常期望看到廣電的數字電視業務能在此番較量中勝出。
當前我國的各項改革深入發展,對外開放的程度不斷的加大,經濟模式已經由傳統的計劃經濟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廣電這塊計劃經濟中最后的陣地,也面臨著市場化產業化的變革。
在未來廣電系統將不再是由國家撥款的事業單位,而將成為一個自負盈虧的經營者;旗下正開展的數字電視業務也正標志著廣電產業化的開始;產業化的進程不單要獲得政府的支持,更要靠自己想辦法實現盈利;一系列的變化帶給廣電人思想意識上前所未有的沖擊,能否跟上時代的節奏,如何轉變思想觀念,擺正自己的位置,都是值得每個廣電人認真思考的。
對于剛剛起步的付費電視業務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吸引廣大觀眾,改變他們的消費觀念。長久以來,老百姓收看的電視節目都是免費的(現有的收視費實際上是有線網絡的傳輸費用),電視節目就如同政府福利,習慣了免費的節目服務,再想讓觀眾們掏錢看電視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廣電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把現有的免費收看模擬電視的觀眾,變為付費的數字電視用戶。這就需要積極宣傳數字電視的優勢,促使消費者們掏出銀子來享受新的收視服務。至于說到2015年是否能完全停播模擬信號,還有待于市場對數字電視業務的消化。這個轉換的周期很漫長,任務很艱巨,如何加速這個周期的完成,盡早實現盈利,可以說是廣電市場化中最大的挑戰。
廣電靠政府的推動和支持,拓展數字電視的市場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但數字電視節目由于是大眾消費品,要進入千家萬戶,需要說服每家每戶都掏銀子,這樣的難度就大多了。而如今的老百姓越來越精明和不馴服,對政府的拆遷政策令都置若罔聞、吵吵著給錢太少的老百姓,讓他們去掏錢買一個還只是概念的東西,其熱情當然可想而知了。
有人說各地數字電視的推廣肯定是個一把手工程,這樣說一點都不過,佛山和青島兩個模范城市都是靠政府的領導們上陣助威的,多搞定幾個一把手確實是省時省力的好辦法,但憑廣電的實力能搞定多少個一把手呢?!各地方政府官員的水平不同,對數字電視的前景和目的認識深度也不同,如果真的得不到重視,廣電的數字電視生意就不做了么?而且大部分的地方政府能做到的至多是給優惠的物價政策,退稅政策,銀行的貸款擔保,而到頭來還得廣電人自己動手搞營銷。
如今市場經濟大潮下,只有自己動手,才能豐衣足食!廣電還是應將注意力集中在產品市場化的運作上。
眼下,自己的壟斷地位即將被打破,沒有了政策的袒護,自己的資源不再唯一,眼看著原來的給自己上貢的用戶即將被別人搶走,本應屬于自己的銀子要去了別人兜里,真讓人眼紅哪!如果賺不到錢就得挨餓,市場經濟下的競爭原本就是這樣殘酷,這也是廣電市場化道路上面對的活生生的現實。
每年有線電視收費的時候,老百姓面對的只是銀行,連廣電的人影都見不到。而如今推銷自己的數字電視業務,廣電已經不能像原來那樣有譜了,不可能再指望老百姓到銀行自覺交費了。當前的首要任務就是擺正自己的位置,放下老大的架子,強化經營意識,改變服務形象,積極的參與市場競爭,深入到群眾中去推銷自己的產品和服務。
但市場營銷方面,廣電還只是個生手。在市場經濟下獨立進行經營的經驗和資源還尚少,沒有自己現成的銷售渠道和網絡,在產品宣傳和策劃上也未曾有過實踐,售后服務體系還有待建立,這些都是廣電未曾經歷的新課題,都是需要從頭努力的,但是時間已經不多了。
市場經濟的環境下,誰先走一步就能多一份市場份額。俗話說的好:笨鳥先飛,廣電如果還不能抓住時機,早行一步,那么數字電視的發展前景就真的令人擔憂了。對手IPTV的步伐跟進的很快,再耗下去就只能等S。
一些電信運營商在推廣其產品服務上,很多做法是值得廣電學習的。
就拿網通推廣小靈通為例,其產品不僅在自己的收費網點舉行促銷,還有眾多遍布大街小巷的代理銷售網點;業務初期,公司上下全民皆兵,每個員工都被派上了任務,都成了產品的推銷員;ADSL的代理商們更是厲害,干脆在大街上就地擺攤兒銷售。直銷與代理體系結合,運用各方的資源,形成了全方位的立體銷售網絡。同時還配合有各個媒體的廣告宣傳,電視廣播報紙和路牌車廂廣告更是鋪天蓋地。
如此規模和方式,其業績可想而知,可廣電數字電視的銷售都做到了什么?僅靠政府的推動根本不可能達到這樣的市場效果。還別忘了,這些電信運營商還是IPTV業務的主導力量,這么成熟的銷售網絡真的做起IPTV的銷售來那還不是駕輕就熟。
比起電信來,廣電的家底要薄得多,每年的收入也就是電信的十分之一。一個是在市場經濟中打拼多年的老油條,另一個則是剛走出象牙塔的窮學生,如今狹路相逢,要分食同一片市場了。廣電雖然有著很優勢的資源,但市場經濟環境下還只是初來乍到,應該明智一點,踏踏實實地按照市場經濟的模式開展自己的業務,沒法指望政府能包辦一切。
對數字電視的推廣建議如下:
1.建立數字電視體驗中心,打消老百姓對數字電視的陌生感
在體驗中心能讓消費者觀看到精彩的數字電視節目,親身感受到數字電視的魅力。
電視圖像的清晰度如何,機頂盒到底什么樣子,遙控器有什么新功能,操作流程如何等等,也就是給消費者一個充分的感受空間,并提供相應的售前咨詢服務,總共有多少套節目可選,如何定制,需要的花費是多少,能享受怎樣的售后服務等等,消除大家對數字電視的各種疑問。
消費者在購買商品之前總是希望能看到商品什么樣子,看不到要買的商品,只是媒體宣傳文字和概念上的東西,恐怕就沒啥購買欲望了,只有對商品全面地接觸,有了充分的認識之后,消費者才會有購買興趣。所以在業務的發展之初,建立幾個數字電視節目體驗中心至關重要。像Sony、惠普和佳能都有類似的產品體驗中心。這個體驗中心不僅可以作為體驗場所,也是銷售網點和售后服務站,從而為消費者提供綜合性的一站式服務。
廣電必須要有自己的經營網點,將來開展其它業務一樣用的著;該省錢的地方肯定要省,但該花的地方就得舍得花!
2.展開大規模的有獎收視調查,收集相關數據,了解觀眾的收視心理和消費心理,同時將數字電視的概念深入人心
調查主題就是“數字電視知多少”、“觀眾喜愛的收視節目”類似的內容,收集有效調查數據做統計分析,為數字節目種類的選擇提供科學的論據,讓付費頻道業務的發展能夠有的放矢。
調查活動過程中要運用各方媒體,對此做大規模持續跟蹤報道,并設立巨額獎項,動員全民參與調查的積極性。調查人員要深入社區寫字樓進行統計,順帶散發數字電視的宣傳資料,調查結束后可以辦一個抽獎晚會,在所有的調查統計表中抽出幸運大獎若干。如果調查活動全程能有相應的贊助商參與,這還是個能盈利的差事。
3.與相關產品捆綁銷售,與電視廠商合作展開買電視機送機頂盒和數字電視節目的銷售活動
機頂盒三個字顧名思義:就是電視機頂上的盒子。要享受數字電視節目,電視機和機頂盒缺一不可,所以與電視廠商的合作應該是很好的銷售途徑。而如今的消費者在購買硬件產品的同時,更加關注所提供的軟件和服務了,這種送數字電視節目的形式也正迎合了這種心理。
利用別人的銷售渠道,賣自己的產品和服務,這樣一來,廣電就可以大幅度節約銷售成本,加速產品的普及。當然也可以捆綁其他類的產品進行銷售,只要對方有成熟渠道,雙方利潤分配合理,大家就可以談合作。
時間太緊迫,自己的實力又太單薄,只好先借別人的渠道,把用戶拉過來再說。
4.數字電視節目可以成為年輕一代孝敬老人的一個特殊的禮物
“敬老”是中國人傳統的美德之一,做兒女的一年到頭自然會有不少的“孝敬費用”。而現在市場上適合送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