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21日國家計委牽頭召開的國家數字電視研究開發及產業化領導小組會議明確要求:確保2002年底前頒布國家數字電視有線傳輸標準,確保2003年底前頒布國家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和相關配套標準。去年中央領導多次批示要求2004年底拿出地面數字電視標準草案。然而猴年已過,雞年已到,我國地面數字電視標準仍在“明爭暗斗”中。是為了所謂的自主知識產權的面子,還是為了小集團的壟斷利益?是為了等待研發部門的自主創新,還是為了讓老百姓享受到更加經濟實用的數字電視?總之,我國地面數字電視因為標準瓶頸問題而正在喪失發展的良機。看來有必要對我國地面數字電視標準的制定進行反思。
制定地面數字電視標準,應有政府主管部門的宏觀協調,更應有公開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2001年全國廣播電視標準技術化技術委員會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面數字電視標準并組織專家進行測試,清華大學、上海交大、廣播科學研究院、電子科技大學等積極響應,提出了自己的方案。這一市場招標方式為地面數字電視標準制定開了好頭,然而這一輪的測試結果由于政府主管部門的干預至今沒有公布。國家知識產權局也對各個方案涉及的專利進行了評估,然而也是由于政府主管部門的干預至今沒有公布。中國工程院接受委托組織專家對各個方案進行了測試,也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公布測試結果。因此,公眾并不知道各個方案的性能指標,數字電視的使用者和消費者缺少了最起碼的知情權。于是,各個方案的擁有者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地找關系,找靠山,“暗箱操作”,游說領導。上海交大是基于單載波的方案,極力宣揚單載波方案符合我國廣播覆蓋的實際,優于歐洲DVB-T的性能指標。清華大學是基于多載波的方案,極力宣揚多載波方案符合“三網融合”的發展趨勢,在多數國家采用。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政府主管部門難以取舍。于是聰明的“技術專家們”放棄了科學的理念,想出一奇招,兩家都不得罪,按上一開關,使兩種難以融合的技術方案統一于“一個標準”中。難道這就是我國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面數字電視標準嗎?如果是,這將創造世界地面數字電視史上獨一無二的“奇跡”,因為這個標準實際上是兩個標準。
制定地面數字電視標準,應當注重自主知識產權,更應注重技術的先進性、實用性和開放性。知識產權的主體是企業或個人,企業或個人才是自主知識產權的最終推動力量,政府只是自主知識產權的扶持者和倡導者。而自主知識產權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用戶和消費者能夠廣泛應用,如果不能廣泛應用,即使獲得自主知識產權,也沒有任何意義,更不能天真地以為只要擁有知識產權,就能獲取高額的經濟利益。因此,制定地面數字電視標準,應當注重自主知識產權,更應當注重技術的先進性、實用性和開放性。只有先進性、實用性與開放性有效統一的地面數字電視標準才會有生命力。先進性就是要求該標準的技術性能和質量指標要高,能夠支持廣播電視的標清業務和高清業務、固定業務和移動業務,能夠支持聲音、圖像、數據等綜合業務傳輸,適應廣播電視與電信、計算機三網融合的發展趨勢。比如日本ISBD標準考慮得比較全面。實用性就是要求該標準的應用簡便,設備經濟,成本較低,便于大規模推廣,這一點在我國非常重要,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居民的收入較低,承受能力有限,因此,價廉物美對于地面數字電視的推廣至關重要。“銥星破產”的教訓應當汲取。開放性就是要求該標準能夠不斷兼容新業務,滿足新的市場需求。比如歐洲DVB組織,組織形式開放,吸納運營商、設備商、軟件商等方方面面參與,協調各方利益,根據業務不同形成了系列標準:DVB-T、DVB-S、DVB-C、DVB-H。只有開放性的標準,才可能成為世界性的標準。
目前,面對上海交大方案和清華方案相互爭執,國家應當重新組織權威的測試組對兩個方案以及美國ATSC、歐洲DVB-T、日本ISBD-T標準進行全面公正公開的測試和評估,公開測試的技術質量指標,公開產業化發展前景評估結果。打破“暗箱操作”才是目前地面數字電視標準能否順利出臺的關鍵。數字電視的最終用戶是公眾,地面數字電視標準應當交由公眾進行評判。在地面數字電視標準出臺前,應當允許對各個方案進行產業運營試點,一邊試點一邊研發,通過試點把最適合我國的技術方案確定為我國地面數字電視國家標準。市場是最簡便的評判方式,用戶的選擇是最好的也是最終的評判。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才是確定我國地面數字電視標準的根本。
猴年的冬天已經過去,我們盼望著地面數字電視的春日暖陽普照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