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數字電影發行服務
數字電影發行服務是SPPV服務的一個重要子服務,它通過衛星網絡提供給數百家甚至上千家數字影院數字電影節目,并由數字影院根據放映需求申請影片,真正做到Pay Per-View。
1.市場分析
數字電影發行是一個新興的市場,這個市場是由于數字電影的出現而產生的。數字電影,英文為“Digital Cinema”,專指影像制作、發行和放映能達到與現有35毫米膠片同等甚至更高質量的數字技術手段和相應的經營方式,一般特指商業影院放映的數字電影。
1999年6月18日,由著名導演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I—幽靈的威脅》(又譯《星戰前傳Ⅰ:魅影危機》)開始在美國的6家影院中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數字放映,采用了基于TI公司數字光學處理器(DLP)芯片技術的放映機。這是數字電影的首次商業放映,它標志著世界數字電影發展史的元年。2000年2月到現在,數字電影宛如茁壯成長的童年,不斷創造新的里程碑。不過,最為成功還是要數2002年5月的喬治·盧卡斯《星球大戰》系列電影新作《星戰前傳Ⅱ:克隆人的進攻》在全球的數字放映。如果說在《星球大戰I》中,還只是應用了大量的數字特技制作技術的話,那么在《星戰前傳Ⅱ:克隆人的進攻》的拍攝中,喬治·盧卡斯第一次拋開傳統的膠片攝影機,全面采用了數字拍攝設備。整部電影沒有一寸膠片,成為了第一個真人表演的沒有膠片的電影。這種放映,省去了數字影片制作完成后必須的“數轉膠”,然后再復制大量拷貝在影院放映的時間和費用開支,同時保證了影片影像質量的始終如一。
中國的數字電影實驗為2001年9月《最終幻想》在中影集團電影院的放映,放映實驗通過衛星傳送數字電影信號,中影影院接收信號后存儲到服務器中,最后通過數字放映機放映。中影表示,他們要引領數字電影潮流,到2005年初在全國已改造或建成161家數字影院。中國成為世界上數字影院數量第二多的國家。
中國數字電影的發展必然比美國有更廣闊的前景,因為中國傳統電影產業的規模和影響與美國相比,不但遠未形成好萊塢式的阻力,進行重大的變革更不會對社會生活造成影響。而中國在傳統的電影產業結構上,也不存在著制片、發行、放映之間的斷然分離,在中國這一產業規模和產業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國家中發生的產業革命,猶如在白紙上作畫,遇到的阻力和產生的負面影響,比國外要小得多。同時,對數字技術迅速投入,正是社會主義國家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所在。
數字電影廣闊的市場前景,超常的發展速度,逐漸增多的數字影院,必然催生一個新的市場的形成,也就是數字電影發行市場的形成,利用數字電影發行網絡把更多的數字元電影通過高科技的手段發行到全國各條數字電影院線將逐漸成為電影發行的一條重要途徑。
傳統電影的發行,首先,要對原始影片拷貝進行洗印和拷貝復制;其次,眾多的拷貝要專門進行儲存,以防損壞和丟失;第三,在電影放映前利用傳統的發行網絡通過各種交通工具和人力把拷貝運輸并送到需要放映的影院;第四,影院放映完成后,制片商或發行商為了防止盜版、重復利用、歸檔及銷毀等目的對已發出的拷貝進行回收。這些過程必然耗費大量的發行費用,還意味著用數字攝影機拍攝的畫面,或者完全用計算機生成的數字電影,為了拷貝發行而進行“數轉膠”掃描,傳統放映時可能會刮傷拷貝或因放映而褪色變舊等,這樣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而且還使得影片質量下降。
而數字元電影的發行,全部依靠高科技手段,從技術上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第一,是把數字電影后期制作階段的影像信號制作成數字電影母版;第二,是委托專門的數字技術服務公司對母版信號進行數字壓縮、加密和打包,然后通過衛星或網絡傳送到當地影院,也可以直接將母版信號刻錄成DVD只讀光盤或錄制到資料磁帶等載體上,通過傳統的特快專遞等服務寄送到當地影院。第三,是在當地各影院對資料信號進行接收和存儲,獲取放映授權以及解密密碼等。第四,是通過數字放映實現數字電影信號的放映。這個過程中,電影全部以數字元信息進行傳輸,省卻了龐大的發行費用,而且使得最終觀眾所看到的電影與導演眼中的電影沒有任何區別。
數字電影發行中的傳輸可以通過衛星、有線和物理媒介等方式。其中的有線傳輸和物理媒介傳輸都有其很大的對于數字電影發行的致命的弱點。
有線網絡提供了雙向連接可以具有更多的控制功能和更直接的回傳信道,但其最根本的特點是點對點傳輸,如果有100家數字影院就要有100條專線連接到SPPV數字電影服務中心,如果采用租用線路的形式,100條專線的租賃費用是龐大和不可承受的。影院和專用寬帶網絡之間如果鋪設專用光纜,其鋪設費用也是非常昂貴的,而且農村及偏遠地區、地面網絡環境不好或基本沒有的地區的影院就更具劣勢了。架設衛星天線容易,但鋪設有線連接就很難了。與衛星或物理媒介傳輸相比,有線傳輸目前很難適應數字電影發行。
物理媒介在寄送的過程中會有丟失或損壞的可能,也可能會成為盜版的一個源頭,而且它一旦發出,在放映時將不會有任何的改變,靈活性顯著不夠。而且它也存在復制、儲存、運輸和回收的問題,多種環節的存在也成為其不安全因素。
衛星傳輸看來是數字電影傳輸最理想的方式。數字電影的發行母版會在制片廠、后期制作室或者是在數字電影網絡管理中心進行加密和壓縮,接著會被發送到一顆衛星上,然后再定向傳送到具備衛星天線和具有接收授權的數字影院,這些設備要連接到影院管理系統以及當地存儲系統。接收、授權以及解密會緊接著通過網絡回傳信道得到確認。
通過衛星傳輸的數字電影可以存在多種方式,準實時、實時和超實時。它們的主要區別在于傳輸的速率上,準實時的傳輸可以根據需要占用少量的帶寬緩慢的傳輸到需求數字影院,而實時的傳輸就是采用和電影或節目時長相等的時間進行傳輸,這樣可以做到直播數字電影或其它事件,而超實時可以在很短的事件內把數字元電影的大容量內容傳輸到數字影院,Ka衛星網絡在超實時上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可以集中所有帶寬為一部電影進行傳輸,這樣也避免了通常衛星服務所擔心的雨衰等不可抗拒因素的影響。如果接收未完成,回傳信道會通知網絡管理中心重新傳輸未收到的部分。與物理媒介不同的是,通過衛星傳輸影片以衛星接收器的數量來分散降低成本,而不是以影院的數量來等量地增加成本。影院當地接收設備的安裝也只局限于衛星天線和接收器,不比安裝一個家庭的衛星接收裝置復雜和昂貴。
傳統的C和Ku頻段衛星作為廣播衛星而設計,主要用于廣播功能,其回傳信道的能力很有限,而Ka頻段衛星作為最新的衛星技術,除了廣播功能外還具備很強的通信能力,由于帶寬很寬,廣播及回傳信道的容量都空前的增大,其安全性的傳輸能力比傳統衛星有極大的提高,防止了盜版的發生,似乎是為超大容量的數字元電影傳輸而設計,而且在此基礎上為數字電影的網絡管理以及將來的互動電影等增值業務提供了很好的業務發展平臺,是數字電影發行的當然之選。
Ka頻段衛星運行在亞洲上空,信號覆蓋中國、亞洲及太平洋部分地區,一旦采用此衛星為中國進行數字電影發行,就可以使中國電影產業獲得國際分工的機會—成為中國乃至亞洲地區的數字節目信息交換的中心。
2.業務模式
SPPV服務為電影制片商構建了一個數字電影發行網絡,在此網絡中的數字電影發行服務包括當前的和將來的多種業務類型和模式。以數字影院為運營場所的這些服務通過這個數字電影發行網絡得到相應的服務,并提升數字影院的價值,豐富數字影院業務種類,增加數字影院收入,提供人們休閑的娛樂場所,為中國電影行業的發展提供一個更寬廣的發展舞臺。
以下就是本服務中可以涉及的眾多業務。
數字電影
此業務是發行服務的主要業務,各電影制片商把它們的數字電影母版通過衛星、光纖、介質等各種途徑提供給數字電影發行服務中心,并存儲在數字電影庫中,由數字電影發行中心負責把這些數字電影的母版進行壓縮和加密,并通過衛星發送到需要放映這些電影的數字影院,然后通過衛星網絡授權系統的授權控制放映時機、放映地點放映范圍,達到管理數字電影發行的目的。
電子電影
電子電影,英文為“Electronic Cinema”,被用來指技術指針不一定高于膠片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