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2012倫敦奧運會上,中央電視臺首次承攬了奧運A等級賽事——體操公共信號的制作任務,并以出色的成績首戰告捷,贏得了主播機構OBS(OLYMPIC BROADCASTING SEVICES)和持權轉播商的一致稱贊,打出了85的高分。這一出色成績驗證了我國對大型綜合體育賽事具備了高端制作的能力,同時也驗證了我國外場轉播具備了與國際接軌的綜合實力。
那么,體操在奧運賽事中為何種地位?公共信號制作有何技術難點?中央電視臺為此做了哪些練兵和投入?轉播案例對外場轉播實力的提升有哪些指導性意義?下面分幾個方面做簡要介紹。
一. 奧運體操賽事公共信號制作的特點
1.賽事等級
2012倫敦奧運會整體賽事有二十六個大項、三百零二個小項。與2008北京奧運相比,取消了棒球和壘球兩個項目,其原因是因為賽事在全球的普及程度和電視收視率。可見,賽事在奧運會存在和地位與普及率和全球關注度相關,普及率高、可視性強的項目會得到奧運會組委會及持權轉播商的格外重視,特別是是發達國家的關注度直接決定了賽事等級。據媒體統計,全球對奧運賽事關注度前三位為:田徑、游泳和體操。因此,奧組委和主播機構將這三項賽事列為A等級。應該說,承攬高等級賽事公共信號制作的團隊其責任非常重大,因為,體操賽事信號制作的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到多數持權轉播商的收視率,換句話說,直接影響到主播商的直接利益。據了解,由于關注度高,即便主播商加大了投入,在歷屆奧運會上仍然會有持權轉播商投訴。
2.6+1信號制作
由于賽事等級高,主播商會千方百計滿足持權轉播商對該賽事信號制作的要求,為此,也會增加制作域的投入,包括轉播系統和轉播特種設備的投入。

慢動作重放制作
了解體操賽事競技規則的人都知道,無論團體、個人全能和單項比賽都會在同一賽場不同器械并發進行的(在奧運會上為了增加可視性,個人單項比賽同時并發的項目少)。比如:男子團隊和個人全能,會在同一個時間段內分組在不同器械進行自由操、鞍馬、跳馬、吊環、單杠、雙杠六個賽事的比賽。
由于各個國家運動員在體操單項賽事的水平不一,對體操賽事關注度高的持權轉播商希望在綜合信號以外,得到各單項完整賽事信號,以便充分報道自己國家優秀運動員的精彩表現。因此,奧運及世界杯都會采取對各單項賽事進行獨立信號制作,同時在各分項基礎上進行一路綜合信號的制作的方式。這就是6+1信號制作的由來。
應該說,對于中央電視臺來說,體操賽事不是陌生的項目。但傳統的制作方式大都適應一或兩套轉播系統,通過二級切換、攝像機機位項目轉移等方式實現一級信號的制作。其制作理念和技術系統搭建與奧運標準的“6+1”有很大的不同。不同點在于,過去的制作時間線是線性的。賽事轉播是在并發事件中進行選擇,也可稱為:取舍式制作。而“6+1”卻不同。分項賽事獨立制作形成了6;綜合賽事信號在各個單項賽事的“取舍”,也不是簡單的“取”和“堆砌”。它需要導演組進行理性分析和正確判斷,對正在進行的分項系統賽事信息以及通過硬盤錄制的賽事已發生信息,通過“真”“假”直播的方式將“串接”成與賽場時間線內容不同的直播。奧運標準是要求綜合信號做到:賽事信息要包括至少前三名在內的精彩且完整的賽事信息;賽事銜接不能讓電視觀眾看出“破綻”;賽事把控不能影響比賽。

掌握全局的綜合信號導演區
中央電視臺在此次倫敦奧運會上首次承擔體操賽事公共信號的制作任務,應該說,整個隊伍的壓力都很大。不僅僅是賽事等級和制作難度,我們缺少經驗和時間。日本NHK電視臺承擔過倫敦前的歷屆奧運會的體操信號制作,少說有近20年的歷史。而我們在2009年底正式與OBS簽約,只有2年多的時間。加上體操賽事比起乒乓、羽毛賽事缺少大規模練兵的機會,每年在國內舉辦的賽事的次數屈指可數,應該說,這是我們自2003雅典奧運零起步后又一次壓力和挑戰。
二.奧運體操信號制作的技術難點
應該說,賽事信號制作難度對于技術系統來說就是轉播系統搭建的復雜程度難度。由于奧運運行模式的決定,奧運制作團隊未必使用自己國家的電視轉播車(倫敦奧運會轉播車基本都在歐洲本土解決)。因此,中央電視臺技術系統要搭建出符合奧運標準、適應制作需求、符合自己隊伍制作工作習慣的技術平臺,讓每一個編導、每一個制作工種得到實地練兵的機會。為整體團隊提供磨合和演練的同時,也為總結出一整套技術方案,赴倫敦前提供給轉播車提供商(技術支持團隊)以便倫敦賽事期間更有效的合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技術系統為奧運體操制作起到了鋪路石和敲門磚的作用。

體操制作團隊合影
我們以往完成的轉播任務,通常是線性的。即便規模超大、并發事件多,但是轉播系統的搭建通常會以大系統、多系統或多級級聯的形式對應。但在時間點上仍然是一一對應。那么對于體操“6+1”制作,技術轉播系統的建立難點到底在哪兒呢?
◆ 利用四套轉播系統中“一車兩制”的功能,對“6+1”七個制作團隊形成相對獨立的制作空間和工作環境。獨立的監視系統、通話系統、tally系統、信號選切系統、字幕系統以及EVS重放系統;
◆ 為七個系統提供77個制作工位,保證其合理性、舒適性;
◆ 提供七路符合奧運標準(視頻高清、音頻5.1)獨立信號輸出;
◆ 為各個單項賽事和綜合包裝系統進行符合奧運標準的設備配置(訊道、特種設備、EVS重放系統等);
◆ 確保系統之間、工種之間多層、多點,合理有效的通話;
◆ 對七套系統的19臺EVS進行聯網制作。統一進行合理的通道分配、命名和工位,保證單項賽事即時重放的通道數量,綜合制作“真”、“假”直播信息連貫、完整,精彩編輯、賽事集錦的信息共享;
◆ 三臺超高速在各個系統的共享。進入各系統矩陣,根據賽事安排,機位移動,最大限度充分利用;
◆ 七套字幕制作系統和信息查詢系統。符合奧運制作要求,字幕操作工位與主制作區分離后。監看界面、通話調度,確保分項字幕和導演之間、綜合字幕與分項字幕之間有效的配合等;
綜合以上信號制作以及技術平臺構成的難度,遵循雅典和北京奧運成功經驗,按照制作標準進行“一比一”技術平臺的搭建,并進行大規模、全方位的奧運練兵是非常必要的。為此,中央電視臺體育中心及技術系統做了很大投入。
在倫敦前兩年多的時間里,我們先后做了規模不一、內容有別的大小五次練兵。包括:使用兩套半轉播系統、簡約配置實現“6+1”制作的“2010武漢仙桃全國體操選拔賽”、“2010廣州亞運會”;2011年首次使用四套系統實現奧運基本標準的“2011昆山選拔賽”和“2011深圳大運會”;2012年5月在上海實現了奧運全標準、滿配置、全工位,也是奧運前最后一次體操練兵。
應該說,這些技術練兵,為倫敦成功制作奠定了堅實基礎。無論系統完整、配置簡約的起步練兵,還是“一比一”的全方位練兵,我們所建立的技術平臺不但為導演提供了對奧運標準進行演練的平臺,同時為制作團隊的每個工種之間提供了溝通磨合、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將所有需配合、有爭議、要操練的問題解決在倫敦之前。通過這些練兵匯總符合自己制作團隊制作習慣的技術需求和方案,為倫敦打“準備”之仗。[page]
三.收獲和啟迪
在倫敦奧運會賽事轉播中,中央電視臺三支隊伍信號制作團隊完成了體操、藝術體操、蹦床、乒乓球、羽毛球、現代五項六個賽事的信號制作,得到了業內專家和OBS總部的一致認可。特別是體操信號的制作,其效果出乎專家的預料,甚至出乎我們自己的期望值。但是,這些畢竟成為了歷史。如何在后奧運時代,通過我們在奧運運作模式中學習到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特別是通過我們在奧運練兵搭建復雜技術平臺所積累的有用經驗,應用在我們日后的外場轉播中案例中,以便繼續提升我們的外場轉播綜合實力,這應該是我們的最大收獲和財富。
應該說,正是由于雅典奧運會我們走了出去,我們才有了今天更加成熟、專業、職業、能夠承攬國際高端賽事的信號制作隊伍。也正是由于在這些隊伍里有轉播工程技術人員的直接參與,才大大提高的信號制作的技術含量。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技術人員不僅僅與導演配合完成了信號制作,同時又是系統搭建甚至設計和建設的高手。通過他們在制作中切身體會的實際經驗,建造出符合國際制作大趨勢——即平臺開放、調度靈活、可適應各類復雜且高端的轉播技術平臺。奧運體操技術練兵就充分說明了這點。中央電視臺近年來新建的大型轉播車完全具備承攬高端制作的能力,我們的技術人員也完全具備對復雜賽事系統設計和實際運作的能力。
那么具體到體操信號制作,在技術層面上我們又有什么值得保留和借鑒的經驗呢?
◆ 繼續保持和完善大型轉播車“雙區制作”的能力。充分發揮系統潛力,在大型事件轉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 認真總結通話系統在大型和復雜制作的使用經驗,建設更完善和更合理的外場通話系統;
◆ 繼續保持技術人員參與技術制作的勢態,將電視新技術推薦和運用在信號制作中,對技術含量起到主力軍作用;
◆ 繼續培養能夠勝任各類復雜制作、安全播出等級高、應對不同節目制作需求、與國際大環境接軌的系統工程師;
◆ 學習和引入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向系統平臺化、崗位專業化、運作科學化、觀念市場化過渡。
應該說,轉播技術的構成是節目制作的基礎。沒有技術平臺的合理搭建,就沒有奧運練兵,也就沒有體操A等級賽事信號制作的成功。反之,沒有奧運任務,技術系統也無法打開眼界,與國際接軌、融入國際制作大家庭也無從談起。
相信2012倫敦奧運體操制作不僅僅是中央電視臺完成了高等級賽事轉播任務,其功效在日后的外場轉播事業上會日益體現。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