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歐特克成立伊始,人們應不會想到CG技術會發展到今天這個程度。當年,為解決工程繪圖,歐特克研發了偉大的CAD軟件。就一般而言,CAD所涉及的范圍,和娛樂沒有必須的交集。因為其精確、嚴謹、不茍言笑,是為解放建筑和工業的工作時間而設計。
2004年,潘峰和他合伙人成立維塔士的時候,應該也沒有想到今天的數字娛樂時代會是如此異彩紛呈。那時候,電子游戲行業已經被SONY的PS2帶得風生水起。那臺機器,畫面精致、運算能力超群,承載著當時那代娛樂藝術家的“最終幻想”。而作為一家以游戲業務為主的外包公司,維塔士的目標當時應該是非常明確的:為游戲主機做出畫面效果最好的電子游戲。 那么,什么是“好”?
對歐特克,或是維塔士來講,可能就是打開3dsMax,制作出盡可能多的多邊形角色;或者打開Maya,制作盡可能逼真的動作文件;甚至是打開引擎,制作出盡可能多的地形、行走路線、情節邏輯、自然模擬效果……
是的。CAD的誕生,到今天軟件的群星薈萃;從紅白機任天堂時代,一直到PS3時代,軟件工具,或是設計師,都向同一方向前進。為的就是像維塔士這樣的游戲研發公司,歐特克研發了很多軟件和工具,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為了這個目標。 但是這樣做,似乎不夠了。在這樣一個“創新”成為主觀的關鍵詞時代,與之對應,必然會有另外一個客觀的關鍵詞,即“變革”。
如當蘋果公司帶領全世界走入移動智能時代,很多硬件都成為了游戲平臺,這泛化的“受眾”讓“好”的標準一下子變得豐富起來。與此同時,之前在游戲畫面上不斷求索的游戲公司,有些則開始涉獵更加廣闊的影視制作行業……
如此看來,保持變化是唯一不變的事情。在不斷變化的時間里,我們能想到的是找到不變的部分——變革,這永遠都需要“力量”。
領域之變:需“求”跨界
在2012年的歐特克AU中國大師匯上,歐特克公司傳媒娛樂部大中國區行業總監譚偉康曾在致辭中提到,“在過去的一年,全球的觀眾從3D電影中獲得了極大地視覺震撼和心理滿足,這相當一部分應歸功于數字娛樂創作的技術創新。”3D,又是3D。這個過去一段時間已經非常火熱的詞匯,依然一再被不斷提起。那么讓我們來看一個不那么有名的例子,也許更能說明問題——2012年4月份國內上映的《超級戰艦》。 這部電影來自一款老掉牙的桌面戰棋游戲,但是電影藝術家們則賦予了這個品牌以前所未有的生命力。該影片沒有使用頂級的一線明星,但是制作費用依然高達2億美元之巨,這些錢大部分都花在了CG特效上。其質感非凡的視聽音效,會讓人聯想起之前重新定義了機器人玩具品牌的《變形金剛》。 “我們必須要創造出更出色、更精細、擁有更多細節的畫面,因為我們要面對的是超高清的屏幕尺寸和硬件設施。”參與了《超級戰艦》特效制作的維塔士首席執行官蘭吉利先生在此次歐特克AU中國大師匯上如此表示。“這部電影的特效鏡頭,已比此前的《世界大戰》多了5倍,而《世界大戰》也有3D版本,但是制作難度遠遠沒有這么高。”
數字內容的需求,不管是客戶的需求還是為了和同行競爭延伸出來的需求,都一直在延伸。人們對高清一詞的需求至今也沒有滿足的跡象。這是客戶的福音,但卻是制作人員的挑戰。摩爾定律一直在和人們的需求做斗爭,但是現在的情況卻是變得更為嚴峻——制作工作量的暴增。如同樣的一份工作,在之前的格式下,只需要10個工作日的任務,現在需要翻倍的工作時間和相應增加的人員成本。因為用戶需要更好的畫面、更多的特效,乃至更多的奇跡。
對創作者來說,這是最要命的事情。不過,作為一個成功的產品,如迪士尼在運營《超級戰艦》的時候不僅有電影還有對應的游戲版。產業化運營也帶來了解決方案——這兩個版本都是由維塔士工作室的工作人員制作,雖然這兩份工作有很大的不同。
“游戲的制作,我們用了20個人/工作日,而電影版則用了130個人/工作日。”蘭吉利說道,“有趣的是,兩個項目其實是來自不同行業的公司提交的同一個項目,所以有一些資料是可以共享的。”
如此看來,如《超級戰艦》這樣的作品也預示著,不同行業各自為政、單打獨斗的時代或將過去,分享協作漸漸成為潮流。對此,歐特克為數字娛樂行業提供的技術正在為不同領域、不同標準的從業者打通了工作通道,讓相同的數字資產可以在不同的軟件中互通使用。對此,維塔士總經理潘峰表示:“我們先是為了電影《超級戰艦》制作了模型,之后又為游戲《超級戰艦》制作了模型。同一數字資產在跨行業這狀態下協作,已經不是小概率事件了。”
當然,跨行業的挑戰僅是其中一個部分。“五年前或者十年前,我們制作的游戲內容要面對的僅幾個平臺:任天堂、SONY和微軟。但是現在我們要面對的平臺更多了。不同的操作系統、不同硬件的分辨率、不同的元件構架、不同的畫面運行能力……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事實。”潘峰如此說道。“我們制作的CG內容必須要支持在各種平臺與終端上展示與使用,因為你不知道你的用戶在使用哪個平臺,尤其是要面對如今琳瑯滿目的手持移動終端。”
空間之變:“云”筑機遇
假設,有這么一個地方,它可以將你需要的資料存儲,并且你隨時隨地通過任何設備都可以讀取、檢索、修改,并且還可以讓你保持和他人的協作、溝通,從任意視角去了解一個項目的進展——如果有這么一個地方的話,那么這個地方就是云。 “云”是什么?在自然界里,云是指大氣層上的水滴或冰晶膠體的集合體,是地球上龐大的水循環的有形體現。作為這個富有詩意的形象,自然界的云的確是科技云的精彩比喻:散落在隨處,由細微的部分組成,而且無處不在,它沒有固定形狀,但也不受地域的局限。 對個人來說,一個人的私有云就是一個人創意和產能的循環:從一個想法開始,一步一步走向最終實現的成品,之后這個成品又進一步推進思維產生新的創意……整個行為就像地球上的水循環。 但是一個人的循環還是有限的,歐特克的愿景也應該遠遠不止如此。在2012年歐特克AU中國大師匯上,歐特克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亞太區及新興市場總裁魏柏德先生表示:“我們今天最大的機遇就是將工作數據和人聯系到一起。”而面對這個機遇的,就是現在的歐特克云(Autodesk 360)。這好比,通過云同步計算,歐特克可以提供蒸發水汽的熱量,然后將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臺式機、服務器等聯系在一起。 對于一些行業,如財政、金融這些比較依賴于數據計算的行業,云的壓力似乎更小一些;但對于歐特克的客戶來講,包括傳媒娛樂、工程建筑、產品設計等行業,如潘峰們,云似乎又是一個美好的、但又艱難的愿望。原因很簡單,圖片、視頻這些非傳統數據信息所要消耗的計算量非常龐大,而且看起來一般的帶寬還不容易承受。
幸好上述這些僅是理論上的懷疑。事實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客戶正在接受這種全新的工作環境。如一款基于云計算的CAD繪圖軟件App,已經在iPad上使用,叫做AutoCAD WS,下載次數達一千萬次。而BIM 360平臺現在擁有四萬用戶。9月上市的Simulation 360已經幫助1700個項目實現云計算。 對于傳媒娛樂行業來講,雖然對數據量需求巨大,但也已經有了一批堅定的先行者,給予我們信心。如除上述提到的歐特克以外,還包括Onlive這樣的云游戲平臺。即通過使用定制的硬件、軟件和協議來達到最終的結果:游戲運行于數據中心內,然后把視頻下發到連接電視的某個設備,之后由它來返回控制信息。玩家可以通過互聯網玩到單機游戲品質的產品。支持跨平臺,包括各種尺寸的智能手機,各種尺寸的PC、Mac、平板…… 對于上訴情況,魏柏德先生認為目前的數字已經證明了云的未來,尤其是在移動終端方面。“新一代的工具未必是對過去的替代或者擁有,它只是提供了補充和更多可能,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加以選擇運用。在洶涌的浪潮中,前景之門依然向勇于變革者敞開。”魏柏德先生曾如此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