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線的那天,我在沈陽
2003-01-08
王鋒 中央電視臺體育競賽部 依馬獅商務網
2001年10月7日12:50,我們和遼寧電視臺的技術人員擠在一輛狹小的轉播車里。盡管決定中國隊命運的中-阿之戰要在晚上19:30才拉開帷幕,可已經有越來越多熱情高漲的沈陽球迷聚集在五里河體育場周圍。通過轉播車上的監視器可以看到“足球之夜”的記者李寶石已做好一切準備,他看到體育場外鋪著一面巨大的旗,過往的球迷紛紛在上面簽名。球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在這樣一個必定載入中國足球史冊的日子里,誰都想證明自己的存在。李寶石用對講機呼叫著我們的導播,問一會兒是否可以報道一下這里的情況。我擔心那面大旗會有一些企業的廣告,如果轉播出去了對中央臺會造成不好的影響,決定放棄。我大聲說:“寶石,不要了!過會采訪別的吧!”他答應了。轉瞬間,李寶石的鏡頭“唰”地消失了,監視器上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十六、七歲的少女球迷,淺笑盈盈,貌美如花。看來攝像王增沛對美的追求,是孜孜不倦的。 |
播出科的節目協調劉雪松已播通了臺里的電話,準備沈陽-北京兩地節目的對接。對本屆十強賽,體育中心傾注了前所未有的心力,加大轉播量,做好節目包裝,增強報道力度……事先不知開了多少會,連中心領導都帶隊赴沈陽考察場地以確定實地操作的可行性,競賽部、新聞部的主任也一次次地奔赴五里河,協調各種各樣異常煩瑣甚至是意想不到的問題:和遼寧臺的合作、移動通信局的傳送、當地體委、亞足聯、組委會……枝枝叉叉,不勝枚舉,但再困難也得硬著頭皮上,誰都清楚十強賽的報道是2001年轉播的重中之重,只許成功,只能做好!總算是功德圓滿,2001年8月25日(中國-阿聯酋)的比賽之前,基本上把問題都解決了,我們實現了與《體育新聞》兩地對接、雙視窗操作,也實現了在現場設兩個單邊注入點,記者隨時做動態性報道,這在足球轉播中尚屬首次嘗試。事實也證明了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8月25日的收視率達9.58%,9月15日對烏茲別克的收視率又繼續飆升到14.9%,超過了申奧、奧運會甚至任何黃金強檔的電視劇!14.9%這意味著將近兩億的人在收看我們的轉播啊! |
幾場比賽下來,中國隊以不敗戰績高居積分榜榜首,所有的人都在焦急期待中等待著10月7日的到來。因為此時此刻,連一個最普通的球迷都知道,甚至可以這樣說,連一個算不上球迷的普通觀眾都能清楚地推算出:如果10月7日打贏阿曼意味著什么,那意味著經歷了44年沖擊世界杯的苦難歷程之后,我們終于可以在明年的世界杯賽場上看到我們自己國家隊的身影了!而對我們這些有幸記錄歷史的電視轉播者來說,又一個挑戰擺在了面前:怎么轉播、如何操作?繼續前兩次的老路子是肯定不行的,只有另辟蹊徑。所有這些問題都是體育中心領導們和相關工作人員在10.1放假前幾天緊急討論的。最終決定將直播時間由原定的18:00提前到13.05,播出時間延長了將近5小時!沈陽前方按前兩次做準備,而臺內設一分演播室,以談話節目作為兩地交流的載體把沈陽、北京兩地的演播室、現場有機地結合串聯起來,臺內的直播由張斌主持。 |
轉播車上接收到了中央5套,這也是這次特別要求的,此刻離播出還有5分鐘左右,正在播放的是一曲極為煽情動人的歌《讓全世界都知道》“誰在雨中燃燒?誰在風中舞蹈?夢想千年就在今朝,讓全世界都知道!”在這歌聲中開始了倒計時,如同火箭發射的前夕:“準備—10、9、8……走!”倒計時結束開始出片頭,緊接著是張斌不慍不火卻極為熱烈的聲音:“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節目正式開始了,盡管我們清楚13:05~17:30這段時間以臺內的訪談節目為主,我們只需要讓注入點記者李寶石,段暄適時做幾段現場報道就可以了,但我們誰也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導播急著呼叫兩個注入點:“有什么情況立刻通知我!”還真有情況了,李寶石所在的場外,有人推著一輛童車走過來,車上坐著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女孩,他們也就一歲左右,穿著同樣的紅衣服,手里舉著小國旗。李寶石準備采訪她們的媽媽,而此時在北京的張斌也通過演播室的大屏幕呼叫李寶石請他做現場報道,一段妙趣橫生的采訪就這樣鮮活地呈現在全國球迷面前,給些許緊張的賽前氣氛傾注了幾分愉悅和活動。 |
節目一段段按部就班地進行,信號暢通,通訊無阻。本該踏踏實實了,可還有一個問題在待定中。從轉播車的監視器上看,綠島的那路信號仍是一片漆羆,還沒有傳送過來。足協還沒有松動的表示,很可能綠島的報道就要被扼殺了。為了使這次轉播更加完整,我們決定不僅要讓觀眾看到國家隊運動員趕到五里河體育場的畫面,更要讓觀眾完整地看到運動員們出發的場面。似乎只有這樣,這段歷史記錄才算沒有缺憾。為此我們特別安排在國家隊下塌的綠島飯店增設一個注入點。其實這樣做難度極大,因為從綠島到五里河的信號傳送、通訊聯絡都是問題,必須再設一輛轉播車、一輛衛星車,用手機聯絡才可能把信號傳給五里河,再由五里河的轉播車切出去,觀眾才能看到國家隊出發的情景。其實這里的報道前后不會超過10分鐘,但我們認為這樣做值得。盡管觀眾們不會知道我們為此付出了多么艱辛的努力,遼寧臺已提供不出任何設備了,只好臨時從遼陽電視臺調來所需的轉播車、衛星車,從遼陽開到綠島需要4個小時的路程!但為了觀眾,我們什么都克服了。誰知當天足協通知不準在綠島附近做任何報道,怕影響國家隊!我已數不清究竟打了多少電話,到最后那些和我私交甚密的足協官員們如國家隊領隊朱和元,已經不好意思,拒絕接聽我的電話了。時間1分1秒地流過,到現在仍無結果。比較欣慰的是,足協似乎不再趕我們工作人員走了,也許還有戲!按時間和以往經驗推算,國家隊應該在17:30左右從綠島出發。我看了看表,還有1個小時。 |
現在回想起來,綠島的信號仿佛是忽然傳過來的。我們所有人都清楚地看到記者林暉手持話筒站在攝像機前。他的身后綠草如茵,偶爾有幾名國家隊隊員從形如白宮的綠島飯店出來,悠閑地散著步。想抓采訪,但這時采訪國足是種天大的奢望。足協沒有再堅持立場已屬萬幸了,我們只能靜候,等國足出發的時候一點不差地轉出去,一切按原計劃進行。我同時使用著好幾種通訊工具,用對講機提醒包廂里的主持人劉建宏,告訴他準備隨時出綠島;撥通了家里的電話,讓導播告訴主持人張斌綠島的情況一切順利;與此同時我的手機呼了,在綠島的工作人員告訴我他們準備好了。 |
當我們的導播把林暉在綠島報道的畫面切出時我們的心情是愉悅而激動的,我們看到國家隊隊員們魚貫而出,順序上了車,林暉逐一報著他們的名字:“安琦、范志毅、……、楊晨、謝暉……”接著車開了,漸漸消失,于是鏡頭轉換到五里河,主持人繼續串著其他的節目。就這樣綠島的報道結束了,不到10分鐘,但這10分鐘的力量卻是四兩撥千金的,有什么宣傳片的份量能比這幾分鐘的現場報道更重呢? |
國家隊大巴到達五里河后,注入點記者李寶石、段暄一外一里即時地報道,將國足們“接送”的非常順暢!這次的注入點報道絕對超過了前兩次,也許就是因為這次的報道更加完整全面。 |
也許比賽的本身遠不如廣大球迷們想像的那樣輕松、那樣精彩,但我們仍然毫無懸念地贏得了比賽。那位年輕的新加坡裁判吹響了終場哨,這簡直是最動聽的一聲哨響!副導播秦寧幾乎在哨響的同時將幾個閃爍著金光的紅色大字“我們出線了”飛到屏幕上,連飛了四次!頃刻之間,整個五里河體育場乃至整個沈陽排山倒海般地沸騰了,也許全國都沸騰了!禮花在夜空中怒放,場內的觀眾席人浪翻涌,國旗飄揚,鮮艷的紅顏色不僅是榮譽的象征,更是歡樂的象征。我們小小的轉播車上同樣洋溢著激動和幸福,熱淚有奪眶而出的欲望。兩個注入點記者兵分兩路,段暄直奔新聞發布廳,米盧身著他的幸運好色T恤,表情恬淡冷靜地回答著記者們的提問,這與他5分鐘前在場上激清澎湃的帶動全場歡呼簡直判若兩人。畢竟今天的勝利對我們是第一次,這是一種標志、一座里程碑,多少年后大家都會這樣回憶:“2001年10月7日我們提前兩輪出線了!我們是那年亞洲第一支出線的隊伍!”然而對米盧,中國的出線,如此順利的出線只會給他的身價增加又一個沉甸甸的砝碼,更使他游俠般地傳奇經歷涂抹上一筆濃重的色彩。 |
這時記者李寶石帶攝像沖進了運動員休息室,足協閻世鐸、張吉龍、王俊生等負責人都發表了激情洋溢的講話,遼寧省長薄熙來也來到休息室,問候運動員們。隊員們接受采訪顯然比以往配合了許多。范志毅熱淚盈眶,喜極而泣;郝海東大家風范,侃侃而談……其他的隊
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