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濤,似乎名不見經傳,但翻開履歷卻讓人吃驚:紀錄片《潁州的孩子》獲美國第79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紀錄片《美美》獲2006年韓國光州影展評委會獎、紀錄片《彼岸浮生》入圍8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單元、短片《我的北京生活》獲第16屆東京錄影節優秀作品獎、電影《孫子從美國來》獲“夏衍杯 ”創意電影劇本獎??3月14日,他的首部大銀幕力作《愛情銀行》登上大銀幕,幽默、清新,我們來聽聽曲江濤導演的創作歷程。

首部大銀幕作品:每個環節都有遺憾
我很喜歡這個關于“愛情銀行”的概念,雖然是商業片,但故事本身并不商業,因此我和編劇黃晶以及策劃們用了八個月的時間來寫劇本,建立和完善了愛情銀行的運行規則,設立人物關系和背景及故事走向,使其類型和風格趨向于我擅長的清新寫實、幽默風格,并最終得到了制片方的認可。
在影片美術設計方面,美術師在我提出的要求上,實用而合理的做了非常細致和有想象力的工作,尤其是主場景的設計為整部影片的影像風格定了基調。主場景“愛情銀行”位于嶗山區的王哥莊村內,是一個兩層的工作室改造的,站在愛情銀行門前向西望去,便能看到大海。海天一色,再加上青島連綿的山,非常美。主場景愛情銀行的設計非常重要,用了很多組合形式的方格,色調以冷色為主,并采用木質為基本材質,有種冷暖結合的感覺。最后為了保證影片整體真實自然的風格,還在場景中添加了大量生活化的道具,最后搭建成的愛情銀行超乎我的想象,如果想開一家咖啡館,這應該是很多人夢想中的店。
因為故事本身的需求,鏡頭方面做到平實規整就好,從構圖到視角,我一直力圖避免刁、奇、晃的情形出現。在拍攝上最難的其實是主場景的單調,這部電影有將近一半的戲份要在一個40平米左右的咖啡廳里完成,如何選取不一樣的角度和背景成了攝影師最為頭疼的事,還好最終成片因為美術和攝影的出色發揮,并沒有使影片顯得單調。
其實電影制作上,談不上哪個方面是最滿意的,嚴格地說每一個方面、每一個環節都會有遺憾的地方,這就是電影的特性,應該說能夠相對順利的完成我的首部大銀幕作品,并且能夠得到大家和我自己的認可,就會很滿意了!

奧卡斯攝影師:對于電影來說剛剛起步
我有一段北漂的經歷,《我的北京生活》就是我在北漂時候的真實感受,片中幾乎所有的情節都是源于我自己的經歷,沒愛情,沒錢,沒正經工作,沒有方向,而且沒法回頭,只能硬著頭皮堅持下去。好在北京是座比較寬容的城市,能夠讓你的勤奮和天分得到回報。如果你也是一名北漂,那么我的建議是,從事影視有天賦且無比喜愛的話,那就堅持下來吧,因為沒有另外一座城市更適合干這行了。
我拍攝的紀錄片基本上都是非電視臺體制外的片子,人少、錢少、設備少,一般都是拍攝現實題材邊緣人群,不設計不擺拍,全靠跟拍、抓拍,這要求和被拍攝者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拍到真實動人的東西。《潁州的孩子》獲得美國第79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能入選奧斯卡,我感覺應該具備三點:題材、敘事能力、運氣。
如何平衡商業與藝術,這個似乎很難,無數前輩都在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如果在構思劇本拍攝影片的時候能夠站在觀眾的角度去真誠地做這件事,能夠在盡可能地不讓投資老板賠錢的前提下,加入一些個人的情懷和感悟,或許就能平衡些了。至于未來電影的發展,尤其是3D技術的發展,個人感覺3D電影目前方興未艾,尤其是國內,而且技術日趨成熟,它無疑在某些類型的影片中會帶給觀眾更奇特、更刺激、更真實的觀影感受,未來裸眼3D應該是個方向吧。
我希望未來能夠一部接一部地拍下去,希望每一部電影都是我發自內心喜愛的故事。對于電影來說,現在的我剛剛起步,我要靠攝影養家糊口,要通過自己寫劇本來和投資方談判,從而成為導演,也嘗試做演員跑龍套,需要跟各個部門的人談想法、提要求,所以每個導演其實都是位多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