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探》首日票房奪冠,排場不升反降?買票看《盲探》,拿到的卻是手寫的票?在《盲探》影廳里有很多買了其他電影的票的觀眾跑過來蹲著看?由杜琪峰導演、韋家輝編劇、鄭秀文和劉德華主演的《盲探》于7月4日上映,電影在內地首日票房即以1730萬力壓《小時代》的1670萬奪下單日票房冠軍,不過隨之而來,卻有眾多網友分享各種《盲探》觀影奇觀,指同期上映的《太極俠》影片投資方之一萬達院線對《盲探》的排片存在不公,引發了《盲探》遭遇市場黑手的熱議。經過首個周末,截至7日,《盲探》在全國范圍內累計放映7 .9萬場,吸引256萬人,票房累計達8500萬元,全國排片率在昨天超過《小時代》占據第一位。
南都記者實地走訪了廣州萬達院線方面,也采訪了事件相關方面人士和第三方業內人士。資深電影人吳思遠表示,急速發展的華語電影市場丞待規范健康的秩序。

黑手A排片被打壓?
上座率低的片,排片率居然高出多倍
7月4日在內地正式上映的《盲探》,排期跟7月5日上映的《太極俠》“撞到正”,另一熱門影片《小時代》亦氣勢正雄。《盲探》上映當日以1730萬成為當日票房冠軍。不過,網上便傳出部分影院在排片上打壓《盲探》的情況。著名導演王小帥在微博上傳了某影院的排片場次,《小時代》當日場次為12場,而《盲探》只有3場,王小帥為《盲探》和杜琪峰鳴不平:“有些‘大’片上線就占滿排片,這樣如何做統計?誰決定了觀眾‘愛’看什么?”
隨著“大V”為《盲探》發聲,越來越多的網友加入到“論《盲探》票房的正確算法”討論中來。有網友在微博曝光萬達院線7月6日的排片安排,當日《太極俠》在該院線全國的排片場次達到2748場,而《盲探》只有766場,相差懸殊。但從場均上座率來看,《盲探》的46%卻完勝《太極俠》的14%,這意味著《盲探》以“更少的場次”贏得了“更多的觀眾”。盡管7月6日兩部電影的上座率優劣明顯,但7月7日,該院線對這兩部電影的排片依舊執行7月6日的比例。
周日,南都記者走訪了廣州萬達影城,發現當日《盲探》、《太極俠》的放映場次相當,《盲探》在廣州萬達影城的上座率尚算理想。該片的場次目前在廣州暫居第一位,這也跟《盲探》的港產風格迎合南方觀眾有關。
黑手B票房被偷走?
掏了70元,票根顯示35,另35去哪了
過去幾天,不少網友更“分享”《盲探》票房被各種方式偷盜的“影市奇觀”。微博網友“盲探_流浪”上傳了一張《盲探》的手寫電影票,稱某影城以“零食優惠套餐”的名義售賣手寫電影票。到底買票錢被錄給哪部電影,不得而知。有網友反映,他曾多次打電話到萬達影城咨詢《盲探》的放映場次,卻被告知“座位早已爆滿”,影城工作人員更極力向其推薦同期放映的其他電影,購買《太極俠》的票可以作為觀看《盲探》的站票使用!網友還爆料指,有影城推出“加5元送飲料、爆米花”的優惠,吸引購買70元全票觀看《盲探》的觀眾。根據網友貼出的票根圖,最后出票時票單顯示的票價僅為35元,剩下的40元則“不翼而飛”。
為查證此事,南都記者前日在廣州萬達影城購買全價電影票觀看《盲探》,沒有出現手寫電影票,也沒有以“套餐優惠”替換電影票的狀況發生,到手的電影票上的票價亦正確無誤。有業內人士分析,如果《盲探》遭院線打壓一事情況屬實,估計多發生在二三線城市,而在北上廣等“票房重鎮”,由于監察系統相對完善,院線和影院一般不敢造次。
各方說法
萬達辯解:“有投資”不是主要問題
針對被網友展示的“觀影奇象”,南都記者昨天分別采訪了萬達院線廣州和北京方面的相關工作人員。廣州萬達方面認為,院線方面近期對《盲探》的排片是相對合理的。“一開始首映也是基于粵語地區影片排得比較多,第二天主要是有《太極俠》上映,同樣是2D影片,這樣市場爭奪會大一點,但我們也考慮到《盲探》是粵語地區的影片,所以周末給它排的是大廳,場次是少了,但是一個大廳容納的座位數是小廳的兩倍。”對于外界認為《太極俠》因為萬達有份投資因而排片較多的問題,對方工作人員回應稱:“這不是主要問題,還是要交予市場決定。根據市場來看,《盲探》上座率明顯是高于《小時代》、《太極俠》,加上根據統計,《盲探》是除了《超人》之外,對票房貢獻率最高的,所以這幾天我們重點排了它。”
而萬達影城(北京)區域總經理邢小姐也辯稱北京萬達方面在排片上沒有問題。她談及《盲探》在周末并沒有出現異常爆滿的情況,最高的上座率70%,而北京萬達周末有在影院搞《太極俠》基努•里維斯的見面會,因而北京三個萬達影城中有兩個影城的IM AX大廳(座位數分別為429和357)都全場爆滿。她也表示,投資并不是決定排片的主要因素,“集團對我們也會有考核,也會有區域票房指標。”她坦承,《太極俠》近日表現一般,排片上也會有調整,而史泰龍的新片《赤警威龍》上映接下來也會分薄排片。
《盲探》宣傳方:相信優秀電影有好回報
負責《盲探》內地發行的北京比格魔威公司總經理章杰昨日接受了南都記者的采訪。他表示,對于網絡上網友們反映的信息都有了解,“中國的電影市場那么大,一部電影要發行上映總會有千奇百怪的事發生。”他透露,片方一直保持跟院線方面積極溝通,而電影目前展現的好口碑讓他們對接下來的排片表示樂觀,“我們留意了一下普通網友們的評論,大多數人非常喜歡這個片子,也讓我們比較安心。杜導知道自己的電影在內地票房那么高,也很開心。他相信優秀的電影總會有良好回報。”
電影人抗議:成熟開放的電影市場需要制約
《盲探》的遭遇引起了不少電影人的關注。在王小帥導演發表微博為《盲探》鳴不平之后,南都記者與他繼續探討了這個問題,他表示:“現在大家都在說市場經濟,一切交給市場,然后說是由觀眾決定看片,這個理論是對的,消費者決定一切,同時完全開放市場也是對的。但真正成熟的良性市場經濟它是有游戲規則的,它甚至是有一定的制度制約的,比如說在西方,這么長時間以來,它是反壟斷的,不能說你的資源全部一個大頭壟斷,別的地方就沒有資源可以分配了,這是不行的。”
而資深電影人吳思遠雖然對事件表示不了解,也無從判斷事件真假,但也就這些現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美國有反壟斷法,制作不可以兼院線發行,這是很明確的。中國電影市場現在這么旺,應該要成立健康的游戲規則,院線是院線,制作是制作,發行是發行,三方應該分開。”導演何平也在新浪微博上發言:行業內及媒體以票房指數作為唯一評判好與壞的電影標準,電影主管部門在各種不能開放的情況下又必須表現出救市(以抗擊好萊塢為名)這個政績,可以理解,但這是一個錯誤的導向。這使一個行業失去了理性、科學、行業的判斷標準。“唯票房論”作為商人的口號無可厚非,但看到爛片壟斷排片而不作為,鄙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