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日,2014國際傳媒產業論壇(IMIC2014)在北京廣電國際酒店成功舉辦。
2014年可以說是國家網絡電視臺建設火熱的一年,網絡電視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已經成為整個廣電融合發展的重要戰略組成部分,針對于網絡電視臺的發展趨勢,中廣協會技術工作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金乃輝先生、中廣影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張丕民先生、北京廣播電視臺副臺長蘇仁先先生、廣電總局科技司副司長孫蘇川女士、總局發展研究中心楊明品主任等嘉賓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共同為各地網絡電視臺的布局與建設獻計獻策。

孫蘇川在會議講話中提到,隨著近幾年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終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廣播電視技術也加速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主要體現在3各方面,第一:加快改變了廣播電視用戶使用電視機單一終端、通過單一途徑、固定地點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的習慣;第二:也加快了廣電傳統媒體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進程,以及與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社交媒體等新媒體之間的聚合互動和深度融合。在融合發展過程中,廣電業務形態日益豐富,廣電媒體形態日趨全面。
隨著融合的深入發展,還出現了同時面向多個屏幕的融合點還是新業務,即電視大屏顯示高清廣播式或交互式電視內容。小屏與大屏顯示節目同步且互為補充的個性化內容,目前這種業務在國際上稱為第二屏業務,獲得了人們越來越多的認同。

在轉型的十字路口,大視頻市場競爭活躍,面對的是技術快速發展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媒體在轉型時期,究竟走向何方?孫總認為,廣播電視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正在加速融合發展,廣電全媒體已成為廣電融合發展的必然選擇,需要依靠科技創新推動廣電全媒體發展,在變革中催生培育新業態,創造新市場,通過改革創新提升傳播能力,使廣播電視的服務無處不在。

北京廣播電視臺副臺長蘇仁先先生認為,在這個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傳統廣播媒體正面臨轉型創新發展的艱難抉擇,但對于云計算以及大數據等技術的匱乏,體制自身的僵化,以及市場層面現行的政策難以讓電視臺尋求到持久的市場力量等多方面制約因素,讓網絡電視臺的建立存在著種種的困難。蘇臺長希望能夠借助與會嘉賓作為廣電新媒體的實踐與開拓者的力量,互相借鑒互相啟發,共同努力,為廣電新媒體獻計獻策。

通過對CNTV、百視通、芒果TV、蘇州網臺的分析,總局發展研究中心楊明品主任提出廣電對于新媒體市場進行市場化企業化的運作,利用法律法規的形式對現今的實踐進行保護,網絡電視臺的發展趨勢一定是要超越電視臺,超越事業單位的合作模式的,要實現市場化和公司化的運作,實現電視作為基礎綜合服務生態,光做電視是已經不夠,要嘗試做到綜合運營,加入互聯網生態圈。

北京電視臺新媒體發展中心主任蔣虎在分享北京網絡電視臺建設與運營的經驗時談到,傳統廣電基本屬性造成渠道、媒介各異,平臺分散、切割、缺少融合的路徑和模式,同時,這些媒體所開辦的新媒體也往往呈現明顯的小、散、雜、弱的特點,每一家傳統媒體,即使在同一集團下,也各自為戰,分別投入,不能夠集中資源,做強統一的后臺,共同發展。為此,我們別無選擇,必須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殺出一條血路,來實現 “大媒體”理念,即資源整合、體制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以主流傳統媒體的核心優勢在互聯網的環境下開拓出一條全新的發展之路,使我們成為名符其實的主流媒體。

另外,大會現場,中國網絡電視臺副總編輯王一如女士、上海廣播電視臺技術管理部主任林偉明先生,分別就各地網絡電視臺的實際案例進行分享,為全國分享優秀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