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工程”和“里子工程”
“面子工程”在監控室項目中并不是個例。

雖然一些廠商或集成商不承認自己的某些項目是面子工程,但如果碰到了有這樣需求的顧客,這種你情我愿的事情自然是不會拒絕的。
這樣的用戶比比皆是,上一套大屏靠領導一拍腦門就決定下來。比如兄弟單位上了一套大屏,也不甘示弱;或者外出考察,覺得有上一套大屏的必要。這個時候,大屏更多地作為一個面子工程,一個形象工程,他們關注的不是這一面大屏能給企業帶來什么變化,能解決什么問題,他們關注得更多的是一面冷冽的顯示墻高高矗立,處理器、融合器、機柜、各種線纜、指示燈,這些儼然高科技的東西,能將企業形象提升幾個檔次。如果適逢領導前來參觀,在大尺寸墻體上播放一條宣傳視頻,再打出“歡迎領導蒞臨指導工作”的大標語,就算是物盡其用了。
哪怕在一些“里子工程”中,依然有不少問題。
很多項目中,我們都可以看到規模龐大的監控室,顯示著各種視頻和圖像的壯觀的巨大屏幕,但是這一套系統運行的效率和效果卻有可能是值得商榷的。這其中,關聯數據的協同工作是最大的障礙。
通常面臨的問題有:紛繁復雜的數據是不是都需要上墻;有一些需要上墻的數據上不了墻;信號源通常由一個中控進行集中控制,控制臺的工作人員無法隨時調用圖像視頻或數據內容;數據源作為可視化信息無法進行重組、管理和分發,數據往往不能做到有效關聯;關聯的數據不能便捷地分享給其他人進行討論,共同決策??偠灾畔]有更好地被使用。
最終結果就是,屏幕點亮,系統跑起來,大量的信息和數據在屏幕上呈現,一大幫人圍繞一套系統做著相關工作,但是對于整個企業在生產、管理、以及決策方面的提升效果卻不夠明顯。這顯然是有問題的。
智能化監控,更高效地解決看的問題
監控室的發展經歷了很多階段:從簡單的視頻、圖像、圖表的顯示到信息化顯示的轉變;從簡單顯示數據,到對圖像尺寸和分辨率的要求,多種類型的顯示技術也出現在市場中供各種應用選擇;后來,更加高效地使用可視化數據、加快決策成為客戶上馬大屏顯示解決方案項目的重要選項和訴求,也成為廠家在產品和技術之外核心競爭力的體現。
后一種趨勢的變化是將“看”的外延擴大了,對“解決看的問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在解決看得問題之后,如何高效地、智能地使用數據,并輔助決策。
在這之前,首先還得更好地解決看的問題。
首先,所有信號必須統一,需要將各種來源和格式的視頻信號以編碼方式轉化為統一的網絡格式。IP化的信號才能在智能化監控中實現跨平臺、跨區域、跨操作終端實現隨時隨地監測和調用數據。
其次,所有的信號必須能夠被各種顯示終端顯示,如目前H.264協議被公認為具有最佳的兼容性,當然很快我們也會迎來更優秀的H.265的全面普及。這一點上,目前的網絡化處理系統已經完全能夠勝任對各種信號的兼容處理。
再次,因為在前期可能無法預測會使用到的某些信息,系統還需要具備自由、靈活和無限制的特點,并具有良好的擴展性。
最后,還必須易于操作,工作人員(非專業人士)能夠非??斓卣莆蘸褪褂?,同時實行權限的管理。
解決了以上問題,監控的智能化就有了基本的前提。大量的有用信息被有序地呈現在視頻墻上,通過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憑借大數據、算法等資源和工具,海量信息被抽絲剝繭,最終得出某些可供參考的結論,從而輔助決策,極大地提高決策的精度。
典型行業的智能化監控應用
這是客戶和業界都非常期望的一種解決方案,通過可視化數據處理和分享的方式,幫助客戶在面臨大量數據,需要作出復雜決策的時候,方便地調用網絡內任一位置的信號源,并且能夠和遠端進行協作。
事實上,業內廠商已經為此推出了相關網絡可視化系統,傳統的中控解決方案也不斷被完善,實現了對所有信號的輸入、輸出、切換和調用。而從產品向解決方案升級,將紛繁復雜的信息以靈活、集中、智能的方式呈現出來,提升客戶營運管理、生產調度、輔助決策的效率和能力,正是目前很多的大屏顯示廠商準備去做或正在著手進行的事情。智能化監控應用,在很多的行業應用中,已經開始發揮重要的作用。
從能源行業來說,九江石化的“智能工廠”項目就是一項典型的智能化監控應用。
所謂“智能工廠”就是指在數字化工廠的基礎上,利用物聯網的技術和設備監控技術加強信息管理和服務,清楚掌握產銷流程,提高生產過程的可控性,減少生產線上人工的干預,即時正確地采集生產線數據,以及合理的生產計劃編排與生產進度。
“可視化”是九江石化“智能工廠”建設的重要特征,也是其未來信息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根據石油石化行業各應用場景的實際需求,威創大屏拼接顯示系統可為其提供超高分辨率可視化展示平臺,能直觀地呈現DCS數據業務、會商決策、遠程監控等綜合信息。目前九江工廠第一期工程已經完成,第二期工程威創還將為九江石化動力廠中心控制室、油品中心控制室、水務中心控制室提供可視化建設支撐。屆時,九江石化可視化系統將連接六大中心控制室可視化交互操控平臺的協同,實現了通用平臺對六大中心控制室的統一管理,多個子系統間能夠互聯互通、集中管理,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產流程和管理的效率,并輔助決策。這其中就很好地體現出了威創對于大數據的整合、分析以及呈現的能力。
同時,立足九江石化未來建設需求,威創打造的該系統采用分布式系統架構設計,將分布在各個場所的顯示設備、音視頻采集設備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云”的架構。信號的采集和播放采用編解碼盒的方式,可靈活部署。擴容、臨時增加遠程、互通信號采集或擺放點時都只需增加相應的編解碼盒,大大的增加了系統使用的便利性、擴展性,以滿足九江石化“智能工廠”的持續性建設。
另外,該系統還實現了手機等移動終端信號的采集,可播放手機等移動終端信號,大大提升了信息管控的便利性。
除了能源行業,大屏監控系統在公安系統的監控室應用也極為典型,同樣由威創實施的2014年青奧會“智慧南京中心”南京公安局指揮中心項目非常值得一提。
青奧會期間,南京公安協同23家相關業務處室,組建“青奧城市安全運行指揮部”,通過超高清智能綜合指揮調度平臺對活動周邊的GPS警力資源、視頻監控圖像進行監控查看和調度管理,將綜合應用、視頻監控、警情、警力管理業務集中顯控,在一個DLP大屏上聯動多個獨立的業務系統,為決策提供快速綜合的信息聯動呈現,從根本上轉變視頻監控的應用方式,形成以事件為中心的監控體制,從數以萬計的圖像信息中快速、準確捕捉關鍵事件,建立一鍵式智能調度預案集合,開展全市重點場所、敏感區域和重點部位監控圖像不間斷巡視,實現現場圖像在指揮部大屏的調度顯示,滿足了指揮中心與現場處置警力的實時交流和各類指令的下達需求,實現重點區域整體聯動,為青奧會安保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南京市公安局超高清智能綜合指揮調度平臺與公安用戶已有的PGIS系統、GPS系統、“三臺合一”接處警系統和治安視頻監控系統進行對接。實現了快速、高效、靈活、“圖上作業方式”的聯動調度指揮。
此外,威創按照最優的人機交互方式,在地圖加載、顯示技術實現了突破,人工移動地圖操作速度突破了1秒的限制,實現了類似手機地圖拖放的效果,客戶視覺感官體驗非常好。
除此之外,金融行業也是現在和未來可視化應用的一大領先行業。
金融行業對數據安全等級的要求僅次于軍隊,金融業在信息呈現方面對品牌的要求非常高。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業對于可視化有其特殊的要求:數百項關鍵指標7×24小時不間斷顯示和運行,全球無時差;實時交易數據無延遲呈現;屏上顯示,屏上處理,快速便捷。
在這方面,除了考驗廠商對大數據的整合、分析以及呈現的能力外,對于硬件的可靠性、穩定性,對于故障應急的服務響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智能化監控應用的市場培育
從“面子工程”到“里子工程”,可視化業務已經從產品導向逐漸向客戶價值導向轉化。這并不是輕飄飄一句話,其中要做的事情很多。
目前,用戶對可視化的需求十分旺盛,希望能做“里子工程”的用戶越來越多,但是成熟度還不夠。能對自己的需求有明晰的認識并能夠提出具象的要求的客戶可遇不可求,這就需要更多的集成商和工程商,包括廠商站在客戶端去思考、去挖掘客戶對大屏系統的應用需求,提供最優質最合適的產品、方案以及服務,讓客戶業務的信息呈現真正具有使用價值,逐步形成企業、產品、用戶緊密關聯的態勢。從而實現大屏監控真正實現“里子工程”,并向智能化監控方向邁進。
包括以上談到的能源、交通和金融等典型行業的智能化監控應用,都可以作為市場教化的樣板工程,將客戶引向成熟。通過不斷地對樣板工程的優化,牽引行業客戶改進完善其業務應用呈現的能力和價值。從而形成向橫向和縱向拓展和加深的復制能力和良好的口碑。
當然,不同行業的不同用戶需求都不盡相同,從典型行業入手比較切合實際,另外,廠商、集成商除了自身需要對目標行業有足夠深刻的理解外,尋求與行業中對客戶業務流程有深入理解的行業增值商合作,是一種便捷而快速的多方共贏模式,極具競爭優勢。
智能化監控,為大屏顯示發展推開一扇窗
如果說從“面子工程”到“里子工程”體現了廠商為客戶創造價值方面的努力,那么智能化監控則體現了廠商在深刻理解了行業應用之后,對市場的教化和培育,對客戶應用的引導。個中有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意愿,有危機感,更有企業尋求發展和突破的需求。
實際上,大屏監控應用的發展軌跡,跟手機的發展有相似之處。
以前,手機主要用來打電話,發短信,其他方面的功能則十分有限。然而,蘋果iPhone手機的推出,在用戶眼前開出了一扇嶄新的窗戶——原來手機也可以是這個樣子的。這扇窗戶幾乎已經將蘋果公司推向了發展的極致,卻也把原本的手機巨頭諾基亞、摩托羅拉公司發展的門給關上了。
包括威創、臺達、巴可等在內的可視化領導廠商,已經從傳統控制室應用的理念中跳脫出來,開始向嶄新的智能化應用邁進,他們也給用戶打開了一扇嶄新的窗戶——原來大屏幕應用還可以是這個樣子的。
如果這樣的應用模式在各個行業的應用進一步深化,并且最終拓展到更多的行業,那么整個可視化市場必然刮起一陣旋風,旋風過后,可能有的廠商已經遠遠地走在了市場前列,而沒有及時跟進的廠商,則可能面臨發展的生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