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和媒體業據報現值約490億美元,這是一個影響力巨大的重要行業,那么,2015年和以后影響和發展廣播電視的主要趨勢是什么?
首先,廣播電視正在發展。此行業正日益服務驅動,IABM(國際廣播電視制造商協會)數字顯示逾54%的廣播電視和媒體收入走向服務。
在技術發展趨勢方面,即將來臨的最大技術革命是IP。IP代表著廣播機構所需的可能不會過時的靈活解決方案,但問題依然是如何用最佳方式從基帶基礎架構轉向完全虛擬化的架構。簡短的回答是逐步轉換最佳。分離平臺且使它們與格式無關也是關鍵。
在外包云和虛擬化解決方案方面則需要有根本的轉變。在我們的經營活動和整個工作文化中,不僅技術,而且推動基于服務的經濟之時間,也都要求變化。它與結構轉換有關,并不僅僅是新舊硬件的替換。
另一變化因素是超高清。它向現有格式增長更高分辨率、動態范圍和幀頻。UHD促進對更靈活的IP解決方案的需求,甚至可能預示著結束SDI的先兆。
隨著視頻越來越與常規的后臺系統相連,風險也越來越多,包括視頻資產風險、頻道停播乃至基礎設施劫持,圍繞安全的問題正在增加。
廣播機構正日益看到地面頻譜被劃到移動通信公司那里,但隨著頻道和分辨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多和更高,需要更多的地面容量。頻譜問題因國家而異,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地面、衛星、有線、因特網和移動網絡混合。因此情況很復雜,需要移動通信業、電信公司和廣播機構合作解決。
沉浸式音頻將成為影院標準,在客廳又如何?消費者確實想要它嗎?環繞聲設置非常復雜,增加高度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消費電子產品需謹記要有簡單性。
壓縮看來是一種持續趨勢。就在我們認為我們已經達到極限時,一個更好的格式出現了,效率有時提高50%之多。但由于分辨率也在不斷增大,往往可能抵消增強壓縮所帶來的利益。
質量控制可能是另一個挑戰。隨著內容制作增多,人工/目測往往為太勞動密集型方式。因此我們需要更自動化,但話又說回來某些錯誤只能被人眼發現,某些錯誤根本就不是錯誤,更確切地說是所使用的創作許可一個不同尋常的例子。
要求文化改變的另一個領域是商品化。由于產品成本較低、利潤率較低、銷售量較高、內容創作形式較低和更碎片化,較高價值、較高利潤的業務此時是行不通的,意味著要求根本的轉變。
所有與商品化有關的要點都可被用于消費技術領域,但遠不止。我們必須鼓勵新的創業公司和更多的創新者。簡單的消費者服務入口由于有大量的創新空間顯得極其重要。不過,因為消費者只有在他們看過后才知道他們想要什么,詢問他們需要什么沒有多大意義。
總之,對廣播電視和媒體業來說,現在是一個令人激動的時期。快馬加鞭向基于服務的經濟轉型意味著探索新的海域,必須大膽試驗,但如果失敗,代價不可太高或是破壞性的。碎片化和個性化將持續增加,每家公司都應有一個思考超越短期商業目標的文化以及有時間和空間思考的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