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采訪嘉賓:周志文 -廣東威創視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可視化產品部總經理
智慧城市,高燒已退
如果從目前的智慧城市的發展狀況來看,至少就國內而言,成績算不上可圈可點。現實的狀況是,各種重建輕管、信息閉塞、各行其是的現象比比皆是,眾多智慧城市試點淪為形象工程,重復建設的情況亦觸目驚心。
據悉,IBM內部也承認這場由自己在全球主導并推動的“Smart Cities”,其實際效果沒有達到預期。
“本質的原因在于,智慧城市不是由一個廠家就能推動的,哪怕IBM這樣一家在全球擁有超過40萬員工的IT巨無霸也不行。”廣東威創視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可視化產品部總經理周志文指出,“IBM固然解決不了,其他方面的參與也未必奏效。一個交通擁堵問題,就已經讓所有城市都頭疼不已,再多的行政部門參與也無濟于事,更不用說遇到一些災害,遇到一些重大的交通事故,重大的群眾上訪事件、應急事件,就顯得更加復雜。”

周志文
正因為此類種種問題,智慧城市的推行儼然進入冷卻期,“智慧城市”也早已不再是時髦的談資。甚至IBM自身都在冷卻。
當然,對此我們并無意于潑冷水。實際上,IBM提出和推行的智慧城市概念,得到了全球及各界的認可。但僅從現階段來看,周志文先生認為智慧城市可能還只是一個“夢想”,要實現這一夢想,尚需要漫長的道路和時間。
包括威創在內的一些行業內企業,開始與電信企業、IT企業一起,更多地在行業應用上發力,這種“迂回作戰”的方式,應是推行智慧城市由概念到落地的一個可行進程。眾多深化的行業智慧化應用,為未來的智慧城市資源整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項目實施方也因此積攢了寶貴的經驗。
信息的跨行業流通是阻止智慧城市落地的根本原因之一
作為可視化領導廠商,威創近幾年在公安、交通、金融等領域的“標桿工程”戰略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周志文先生坦言威創在智慧城市項目中尚還有不能徹底解決的一些問題。
對此他從幾大行業的特點入手進行了具體分析。
首先是交通行業,涉及航務、水運、客運、出租車、公交、高速、鐵路、軌道等眾多形態,十分龐大。交通行業的其中一個典型特征是,其社會化運作程度非常高,比如公交公司和出租車公司,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幾十家,均為公司化運營。
公安行業則是典型的政府運作模式,其管理形式是半軍事化的封閉式管理,公安系統信息實行的是從上到下的一體化管理,與外網有邊界網閘,信息很難通過外網獲取。
而金融行業則是典型的企業化運作的模式。金融行業對于信息和數據安全、管理、運用的要求甚至比公安的要求還有過之而無不及,僅次于軍隊標準。他用“登峰造極”、“嚴格到極致”這樣的字眼來描述金融行業的IT信息化標準。
這是三個很有代表性的行業,也是可視化解決方案應用最為典型的三大行業。周志文先生表示,做智慧城市項目一定會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怎么讓信息在不同的行業之間流動起來。這一點,他認為在金融和公安這樣的高封閉、內部垂直的、集團化管理的系統下實現起來相對可控,盡管很難,但只要領導層將之放到一個比較高的決策層面來逐步推動就有希望。
而對于社會化運作非常高的交通行業來說,情況就不能相提并論了。他說,“例如,一家公交總公司,它跟城市交通局是什么樣的關系?與省級的交通廳是什么樣的關系?作為政府機構,怎么要求社會化運營的公司完全、透明地開放他們的信息?用什么方式?行政手段嗎?”其他諸如智慧旅游、智慧物流面臨的情況也一樣,到最后都會面臨的問題就是:我們怎么去獲取這部分信息?業界很多公司都曾為此努力,比如推出的BOT模式、EOT模式、BT模式,推了很多的概念及其運作方式,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家公司能夠解決不同的經營法人、不同的社會化公司之間信息的流通問題。
“這些都是威創在實際項目中遇到的問題,相信其他公司同樣也會遇到。如果獲取不到這些信息,又何談調度、運營、指揮呢?”周志文先生說道,“現在我們應冷靜思考,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設這一問題上,到底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以往我們喊出的‘政府牽頭、社會集資’這樣的口號,現在看來是不是值得反思?反過來說,如果政府別牽頭、別摻和,走純粹市場化、企業化運作模式呢?畢竟,政府不是一個獨立的機構,本身沒有相關的專業人才和專業領域知識,很多看似美好的東西最后可能沒法落地。”
“迂回作戰”,從行業應用突破
歸根結底,就是落地的問題。先后供職于愛立信、華為、IBM的周志文先生,對相關公司在推進智慧城市方面的實施策略有自己的看法。他指出,“華為也在布局智慧城市。相對于IBM, 華為的步驟顯然更加實干一些。”對此他還做了進一步分析:
第一,華為加快了在全球的IDC布局建設,目前已經部署了近百個全球化的IDC數據中心,解決了數據倉庫、數據傳輸、數據安全管理的問題;
第二,在布局IDC的同時,華為還將IDC與華為企業網行業綜合解決方案進行了很好的結合,企業網的很多的產品和應用的拓展,都能和其IDC捆綁;
第三,華為并沒有大力去推相關概念,而是一方面著眼高處一方面又著手在解決我們在智慧城市環境下、不同行業、不同企業面臨的各種民生的問題。從這一方面來說,華為的智慧城市策略更務實一些、落地一些。
周志文先生認為現在做智慧城市比較靠譜的方式,是從行業應用方向入手。這樣容易落地,而且會有支撐。
但行業應用、走解決方案路線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跨越一大步。
“跟電信行業相比,AV行業不是一個解決方案驅動的行業,而是主要由技術驅動。然而現在所有的AV企業都面臨著怎么去構建一個以解決方案為龍頭的新的運營模式的問題。”周志文先生表示,以前,我們躲在家里的小黑屋里,在里面埋頭苦干搞研發,然后拿產品出去賣?,F在還這樣的話,就走不通了。一定要以解決用戶問題、創造用戶價值為導向,整合資源,滿足用戶需求。
他直言:“從這個角度來講,AV企業的轉型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有一些公司現在還沒有醒過味兒來,還沉浸在行業高利潤回報的余韻中怡然自得,而有一些公司(包括國際化的大公司和國內公司)這幾年都在努力往這一方面來突破,既有口號,也有行動。陣痛肯定有,畢竟,解決方案就意味著定制化和個性化的東西多,很難復制,很難做到標準化,而標準化卻意味著好管理,成本可控、利潤可預期。可以說,解決方案類的盈利模式,非勇敢者不能成也。”
威創在此方面做了很多的布局,包括將業務部門進一步細分,同時有四五個部門都在往可視化解決方案轉型,圍繞威創何正宇董事長提出的“可持續的盈利模式”方向尋求突破。
大概是“往前一步天地寬”,在“被逼無奈”轉型的過程中,“我們和很多IT、電信企業可以‘競合’,可以發揮各自的優勢,一起為用戶創造增值的可視化應用。”周志文先生說道,“在大屏高分、可視化,在指揮調度運營的典型場景下,威創有自身獨到的優勢。包括惠普、華為、愛立信等公司都曾到訪威創,他們對于超高分運行環境下的行業應用反而不如威創顯得專業,客觀上這些IT 巨頭的產品、研發和應用的環境都不曾考慮過,一個龐大場景下數百萬數千萬乃至于上億數量級的分辨率更是沒有想象過。這種‘比較競爭優勢’對于威創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時間窗。”
解決問題,呼喚真正的可視化解決方案
可以說,可視化是AV行業參與智慧城市項目的最典型應用(沒有之一)。而對于可視化解決方案的深入理解以及隨之獲取的競爭優勢,也促成了威創在行業化應用領域的成績。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可視化解決方案?
周志文先生以威創所實施的金融行業的一個項目為例進行了說明:超過600個風險模型的圖表,放在屏幕上什么都看不到,獲取不到真正有價值的信息,這些風險模型只能通過偶然的、不可預測的事件來觸發,從而在大屏上得到直觀的呈現。而如何將這些不可預測的事件,與這600多個風險模型進行實時的動態的智能的關聯,輔助決策,就是威創要為用戶解決的問題。
“所有的可視化呈現都是為了解決用戶實際的業務問題。到了這個層面,我們發現,這已經不僅僅是解決‘好看’的問題,而是真正要深入理解客戶的業務流程,抓住不同行業用戶需求的本質核心,動用所有信息化資源和手段,創造一個圍繞事件做出及時的、實時的處理和調度決策的環境,為客戶創造價值。這個就是更廣泛意義上的可視化。”周志文先生分析說。
-------------------------------------------------
另外,威創目前正在招聘以下崗位精英,歡迎加入威創大家庭!
詳情請點擊鏈接:http://av.imaschina.com/?a=show&catid=40&id=18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