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呼吸正?!分v述的是四個青年,一座城市,愛與理想,輕松的茫然,四季輪換,他們從生活走進了電影,又從電影回到生活,在電影中扮演自己,又因電影而改變,中國電影從未有過的即興創作,從未呈現的城市生活。
電影是由著名影評人、編劇,李云波拍攝的首部劇情長片。
這部電影拍了一年,拍攝了廣州好多個場景,廣州塔、中山紀念堂、南越王墓、天河北、公園前、北京路……老廣州一看就懂。
導演李云波說,這部影片是反傳統故事性的,他只是希望拍攝出一座城市里面人們生活的常態,拍出一些生活的細節和感悟。他說每個人的人生是這樣的流水線,他只是截了中間一點。
電影中國:這部電影用了半年的時間排練,然后再經歷了一年的拍攝,成本大概是多少呢?
云中:這部影片所有成本差不多有100萬。因為這部電影的場景很多,場租的費用花了很多。
電影中國:這部影片色彩上去是很明朗的,是后期有意調成這么明朗風格去反映廣州這座城市的現實生活嗎?
云中:它的底調是偏藍色的,因為影片的名字是《something in blue》。包括電影里的音樂也用了好多藍調、爵士,所以它是有點偏“藍”的。但是影片的層次又有挺多的,所以美術一直在跟著調色。
電影中國:從電影開拍前的排練到最終電影的上映,你覺得最難的環節是哪一部分?
云中:好像沒有什么特別難的,每一個環節我們做的都挺開心的。給演員做一些表演課的訓練,給一些情境讓他們去演,幫他們做身體動作上的調整,我覺得挺過癮的。大多數劇組拍攝會覺得很痛苦,是因為他們把拍攝都壓縮在短時間,完全沒有休息時間,一天接一天拍。我們這部電影每周拍攝一次到兩次,每次拍攝像朋友聚會一樣,就這樣拍了一年,大家都挺有感情的。
電影中國:演員相當于沒有在表演,而是在演他們自己?
云中:他們其實也是在表演,演自己也是需要表演的??赡苡悬c場景他們的生活沒有那樣的情緒,他們要表演出這種情緒。他們是基于自己的表演,達到還原自己的狀態,等于是把自己的魅力放大了。但是他們還沒有能力演第二個人,像職業演員一樣可以駕馭不同的角色。但他們基本也達到了一個標準,把自己演好了。
每個人的人生是這樣一條的流水線,我只是截了中間一點。
電影中國:那你怎么看待電影的故事性,因為這部電影的故事性看上去沒那么強?
云中:電影其實分很多種,很多電影其實是反故事的,沒有敘事的。這部電影其實還是有一定的故事,但可能不像商業片那樣有很明顯的劇情發展、高潮和結尾,因果關系扣的很緊,一個情節馬上引出下一個情節,頭尾呼應,商業片的一些法則。這些我都懂,我自己也寫過很多這樣類型的影片。但我們要看自己的目的是什么,當我想還原生活狀態的時候,我就是想拍出一些生活的細節和感悟。每個人的人生是這樣的流水線,我只是截了中間一點,把它拿出來。很多電影故事是把人生壓縮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內,而我是截取的,大家的藝術觀點不一樣。我不反對講故事,尤其是商業電影它肯定是要講好多故事,但藝術電影需要擴展很多不同的可能性,可以嘗試一些反傳統的東西。很多觀眾或許接受不了這樣的類型,會說拍的什么東西,編劇很爛。我覺得這只是思維方式的不一樣。
電影中國:這部作品的觀眾群體應該是哪一部分?比如說是對廣州很熟悉有感情的觀眾嗎?
云中:其實不是。我拍這個片子不是做一個產品,如果說你做一個產品你會先設定你的受眾群體,但這部影片是我個人的藝術表達,喜歡看的或不喜歡我都無所謂??隙〞邢矚g看的,這毫無疑問,那這部分觀眾在哪里,接下來的發行就是要找到喜歡這種類型的觀眾來看,不喜歡看的那就不看。而不像有的影片,其實大部分人都不愿意看的,他們為了讓他們掏腰包去看,就忽悠大家去看,一頓痛罵后卻賺到錢了,我覺得這樣有點無聊。我的定位是,讓大家知道這部拍的是什么片,愿意看的就看,不喜歡的我們也不會去吹噓。
作為一部低成本制作的電影,由于拍攝經費的限制,導演和劇組只能把拍攝時間長度拉長,這幫人有的是時間,所以就慢慢磨,平時吃吃喝喝,玩玩樂樂,像過生活一樣,每周出來拍一兩次,拍完大家路邊宵夜,回家,等下次通告
電影中國:當初是怎樣說服投資方投資這部電影的?
云中:這部電影的定位就是一部很小眾的電影,所以它的成本必須非常低,在拍攝過程中老板都不覺得自己花了什么錢。因為我們一周拍一次,要拍哪場戲大家集合坐地鐵就去拍了。拍完后,我就請他們頓午飯。所以,拍攝過程基本沒花什么錢,可能后期制作投入了20、30萬。但后面的十幾萬對投資者可能就沒什么了。
電影中國:拍完這部電影還會繼續寫影評嗎?會不會對你之后寫影評有影響?
云中:其實是會有影響的,尤其是對新電影,現在新片我都不評論了或評論的比較少。以前我還和朋友做影向標,給院線電影打分,現在都不打了。因為這樣會有點怪,我的電影也在上映,你給別人的電影打低分就不好了。但有些電影我還是會寫簡短客觀的評論,比如《三人行》。我的這部電影上映后,也會認識到很多圈內的人,那我再寫影評的話,有時候可能面子的關系有所影響,但專業性上沒有影響。
電影中國:會不會在乎觀眾的評價?因為豆瓣上的評價有的觀眾說很好有的很爛。
云中:其實我很喜歡這樣兩極的狀態,一部獨特的電影應該達到這樣的程度。如果一個電影創作者太在乎觀眾的評論,會讓自己變得盲目。大多數電影導演都是不看評論的。另外,作為一個電影影評人十幾年了,罵了太多影片,那現在被大家罵下也是應該的。
電影中國:你接下來的創作有沒有什么計劃,因為拍很多文藝片的找投資方很難?
云中:可能這部影片之后,就會先去拍一些商業片吧。這部有點太任性了,完全不計較回報的程度,下一部電影可能會偏市場運作多一點,等之后有機會再拍文藝片。下部電影可能會先從網絡大電影入手?,F在的網絡大電影基本上都很難看,看10分鐘后面就看不下去了。那我希望自己可以認真拍,至少達到普通美劇的水平。
上海電影節首映會(左2)導演李云波
電影中國:那你怎么看待文藝片在市場上的困境,成功的很少,大部分的票房都不高?
云中:是的。我覺得他們在拍的時候就應該想到這一點。我開始就想好了,我這部片子不可能賺錢,那就不要讓老板虧太多錢。這個市場還是需要百花齊放的,各種各樣的搞笑逗逼片、反常規的片子越多愈好,其實這兩年國內新導演新片子特別多,各種類型的片子都出現了,也都還有人看。像《路邊野餐》就算得上是大規模放映的高端文藝片了,它已經很成功了。像我們這種只能是中下層的,像《我的詩篇》是靠眾籌做的,但我們要安于這種現實,能被大家看到就已經很幸運了。既然自己拍了文藝片,就不要過高的期望自己的作品有過億票房,不然就不要拍文藝片了。
電影中國:文藝片沒有市場培育的話,還是得不到好的發展?
云中:其實現在文藝片的市場和票房比以前好了很多。像賈樟柯的《山河故人》有上千萬票房,還有王小帥、婁燁的《推拿》票房也過千萬了,所以文藝片票房還是有在漲的。我對這個并不悲觀,像《我的詩篇》是部紀錄片,很小眾,如果在以前根本沒人會去看,那現在全國票房也過百萬了。
電影中國:你認為網絡平臺未來會不會成為銀幕之外的第二大渠道?
云中:這個肯定會的,現在已經有這個趨勢了。包括院線電影上網絡也非常快,很多院線電影還沒完全下線就已經在網絡上出現了,網絡目前基本上已經是第二大平臺了。很多片子以前都會賣電影頻道,現在電影頻道也上傳到它的1905電影網站,在網站上播放為主。其實大家都在把平臺轉到網絡。包括一些小眾文藝片之后說不定就可以直接在網絡平臺收回成本了。對于文藝片,院線可能給不了太多支持,但網絡可能是一條路。
但有一點,很多導演其實還是希望自己的電影可以在大銀幕上播放。就像我的這部電影在北京電影節上超大銀幕放映,我之前并沒有看過銀幕放映的效果,還擔心影片畫質會模糊,結果首映放映后覺得效果很好,真的有電影的感覺,影院的音響效果和氛圍,會讓你覺得影片還是得在電影院看。這種電影院獨特的氣場可能是網絡和電視無法取代的。
電影中國:創作網絡大電影和大銀幕電影會有明顯什么區別嗎?
云中:這個當然是有區別的。首先一個是影片長度,網絡大電影一般是50、60分鐘,因為它太長了的話成本就很難收回來。網大電影制作成本是100、200萬之間,時間越短精細的才能越高。還有一個是網大的盈利模式,比院線操作的片子的票房分成回收快的多。院線的影片一般要1、2年的操作,再后期分成,投資回報率是很不穩定的,而網大兩三個月就可以開始收錢了。但目前網絡大電影的影片質量很爛,大多數都是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