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廣播電臺中目前一直存在著播出網、新聞采編網、廣告網等各個網絡之間孤立信息流通不暢,針對此問題有些電臺采用了ICM技術,本文對ICM技術做了一些可行性分析論證。
隨著計算機信息化網絡化的發展,在廣播電臺中音頻播出網、新聞采編網、OA網等各個獨立網絡之間的信息共享越來越重要,然而由于多年來網絡的安全問題使各個網絡之間一直是單個獨立的網絡,并沒有實現信息之間的共享,如何讓各個網絡既可以實現節目資源的共享又必須保證網絡的安全,傳統的網絡防火墻和殺毒軟件顯然無法解決上述安全問題,綜合以上考慮有些電臺在內外網之間采用ICM(Infomedia Connection Mode)連接,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電臺的網絡系統分為播出網(內網)和新聞采編網(外網),在播出網絡和新聞采編網絡之間采用ICM連接,在新聞采編網和Internet網絡之間使用了網絡防火墻,這樣即保證了網絡的安全又可以使節目之間方便的實現資源共享,真正實現了電臺內外網的安全合并。
ICM安全性分析
內外網數據交換傳輸的安全隱患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黑客攻擊,現在最普遍的是利用TCP/IP協議進行的IP攻擊;二是病毒,現在最普遍的是文件寄生型病毒利用宿主載體的傳播和攻擊。我們從這兩方面來描述ICM技術對這兩種安全隱患的防范:
·網絡協議
黑客的攻擊是利用網絡協議來進行控制和非法訪問內部電腦,它的前提是利用現有的網絡協議,防火墻采用的網絡協議是一種標準協議,例如TCP/IP、IPX、APPLETALK等等,這樣任何人都可以通過這種協議傳輸數據,只要對數據包內容進行修改,達到欺騙的目的通過防火墻就可以進行數據的傳輸,從而無法保證內網的安全。ICM的物理連接不使用網卡,不使用任何標準協議。它使用的數據傳輸協議是英夫美迪公司自己獨立研發,對外保密的一種協議,它不采用任何公開協議,外界也無從獲知這種協議,因此任何基于TCP/IP等其它標準協議的黑客都無法打開這種缺口來傳輸數據和進行非法控制。
·對病毒的防護
由于病毒的層出不窮,所有的殺毒軟件都無法做到完全查殺病毒,每次新的病毒的出現都會造成大面積電腦的癱瘓。防火墻和殺毒軟件是在滿足數據的通用性要求的基礎上實現數據的安全性傳輸和存儲的方案,這些方案都是和數據的內容無關的,因此無法做到完全查殺病毒。ICM的傳輸則是和內容相關的,它的原理是只允許傳輸特定允許內容的數據,它只應用于特定的場合——電臺內外網音頻及相關數據交換,而內網對數據的要求并不是通用性的,而是和應用有密切的關系的數據,所以這種情況比較適合使用ICM技術進行電臺內外網數據傳輸。
病毒是寄生在計算機文件或系統區的復制自身的代碼,按獲得執行權的方式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執行代碼,另一類是解釋型代碼。可執行代碼本身就是一段機器碼可以直接獲得執行之針在計算機內存中運行,如寄生于可執行文件(exe)中的病毒代碼等,而解釋型代碼本身不能獨立運行,需要一個解釋器來獲得運行,如宏病毒等。由于ICM是應用于播出網和外部網的安全傳輸,所以我們只允許傳輸我們需要的數據僅傳輸s48、mp3、wav等音頻文件,這幾種格式的音頻文件都有固定的格式,基本都由文件頭、數據塊和輔助塊組成,由于幀頭格式是固定的,病毒無法感染在幀頭中,其病毒代碼只能寄存在數據塊和輔助塊中,所以關鍵是數據段不能被病毒代碼代替以及如何不讓病毒代碼獲得執行權。如下圖:音頻由數據幀組成。
在音頻制作時MPEG-1 Layer Ⅱ的數據塊內的音頻數據(MPEG的32個子帶編碼數據)進行一定的私有算法的校驗碼生成,生成的校驗碼被寫到數據塊中,在ICM傳輸該音頻文件時首先對音頻文件進行合法性檢查,只有當生成的校驗碼和存儲于輔助塊中的校驗碼一致的時候,ICM認為該數據是合法的,才能在ICM上允許傳輸到接收端。計算機界認為識別數據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的最好手段就是校驗碼,能最大程度上保證數據來源的真實性。目前有的廣播電臺采用音頻水印技術用于內外網音頻傳輸,該技術在數據進行內外網傳輸的時候,每次都在音頻幀中插入了代碼,使原有音頻文件在傳輸時發成了改變,和電臺的要求正好相反,不能滿足電臺需求。
·ICM對SQL命令集和結果數據集的使用
ICM除了支持音頻文件的傳輸還支持對SQL數據庫的訪問,只有支持對SQL命令
集和數據結果集才能使外網用戶直接瀏覽內網的資料庫,同時記者在遠程可以看到自己傳輸的音頻文件在資料庫的結果,真正做到電臺內外網的合一。
新聞采編網和播出網的連接
電臺新聞采編系統是對音頻、文字、圖片資源的整合,其安全性、實時性、易用性需要得到整體實現,它的整個系統流程必須滿足記者遠程寫稿發稿、編輯編稿選稿、編審審稿、播音員備稿、新聞錄音等一系列新聞處理流程,最后和播出網絡結合實現即時播出。在這個過程中其關鍵技術是和播出網的連接,實現即時播出。
對于廣播電臺,新聞采編網主要素材來源有Internet、記者采訪、現場錄音等。在電臺中為保證播出的安全,通常播出網是不能瀏覽Internet,而記者采訪的新聞稿件和現場錄音最終需要進入播出網內才能播出。目前新聞的播出方式通常都是播音員直播或者錄入工作站錄播,這樣在使用過程中新聞的實時性得不到滿足,同時又增加了大量的工作量。為了減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新聞的及時播出,我們在新聞采編網和播出網中間通過ICM連接,極大的方便了新聞記者和編輯的日常工作,這樣記者編輯通常在家中就可以實現辦公,又保證了新聞播出的及時性。
如上圖所示,我們在外部新聞采編網和內部播出網之間通過ICM的連接,新聞記者可以在外地將采訪好的稿件直接傳輸到新聞采編網,編輯審核后通過ICM可以直接傳輸到播出網,播音員可以在播出網實時播出。在新聞采編網和OA網通過網絡防火墻連接到互聯網,這樣新聞網和OA網通過ICM與播出網連接實現數據的傳輸,在外網記者既可以審聽播出站的節目也可以和播出節目通過網絡互連,實現了資源共享又保證了網絡安全。
廣告網、財務網與播出網的連接
在電臺中另外一個重要的部分廣告管理系統,一套優秀的廣告管理系統通常由廣告部財務部節目部共同完成,廣告部負責填寫合同,財務部對廣告財務審核收款,節目部負責廣告音頻的播出。在以前由于財務部、播出部、廣告管理部各個網絡之間不能互連,造成了大量信息資源的浪費和信息流通不暢,現在通過ICM在廣告部、財務部和播出部之間連接,做到了資源的共享,而且方便了廣告客戶、代理商,他們可以在家中查看廣告時間段了解每個時間段的剩余空間,方便了廣告的安排。
ICM技術解決了電臺自動辦公化,然而在使用過程中也發現了它的部分不足,ICM是基于Windows平臺,如果操作系統受到破壞,在重新恢復ICM的過程中則會部分影響辦公的使用。另外當有大量數據傳輸的時候,其速度會受到影響,所以最好在辦公網和播出網之間使用兩套ICM網關。
基于以上分析,通過ICM技術很好解決了一直存在于電臺中各個網絡系統信息流通不暢的問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資源,完全實現了電臺辦公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