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電視節目制作中越來越多長鏡頭和運動鏡頭的拍攝需求催生了斯坦尼康。斯坦尼康比一般的腳輪機位更靈活便利,可以完成更為復雜的移動鏡頭拍攝。搖臂的臂長決定了機位拍攝的移動長度,斯坦尼康可以拍攝比搖臂時間更長的鏡頭。相較于普通游動機位,斯坦尼康上的減震彈簧會吸收由于攝像師身體移動而產生的震動,在運動中對穩定器三軸向力矩的平衡調節保證攝像機拍攝方向角度的平衡,使畫面保持平穩流暢。
斯坦尼康是攝像機穩定器,是一套攝像機的避震支撐系統,由減震臂、胸板背心和一個專門設計的平衡組件三個主要元件組成,在攝像機運動時減少震動,增加攝像機的機動性并保持畫面的穩定度。
【關鍵詞】 斯坦尼康 長鏡頭 移動鏡頭 步法練習
一.攝像機的機位
攝像機的機位是攝像師構圖的先決條件,攝像機機位的變化會引起畫面構圖的變化。攝像機機位的選擇包括三個方面:拍攝角度、拍攝高度和拍攝距離。
拍攝角度是指攝像機鏡頭與被攝對象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對位置,分為正面角度、正側面角度、斜側面角度以及背面角度等。正面角度是指攝像機處于被攝對象的正面方向的角度。正面角度一般產生莊嚴、穩重、對稱等感覺,最能夠體現被攝對象的主要外部特征,把被攝對象正面的全貌呈現在觀眾面前,有利于表現被攝對象正面的風貌、特征和氣勢等。但是立體感不強,缺乏動感,顯得呆板。正側面拍攝是攝像機鏡頭與被攝對象的正面成90度時所拍攝的畫面。這個角度有利于勾畫被攝對象側面輪廓形狀和運動姿態,具有較強的指向性和誘導性,能夠激發觀眾的聯想和想象,參與形象的立體構造。斜側面角度是指攝像機鏡頭處于被攝對象前側面和后側面的拍攝角度,它介于正面、正側面、背面角度之間,兼有各種角度之長,使被攝對象的形象具有豐富多樣的變化。斜側面角度有利于表現畫面的空間透視感和物體的立體感。背面角度是指攝像機鏡頭處于被攝對象的正后方向進行拍攝的角度。背面角度所表現的視線與被攝對象的視線一致,使觀眾產生與被攝對象相同視線的主觀效果。背面角度將被攝對象和他們所關注的事物放在同一個畫面內加以表現,往往會帶給觀眾一種強烈的參與感。
拍攝高度是指攝像機鏡頭與被攝對象之間的高低關系及其相應的造型效果,可分為平攝、俯攝及仰攝等。平攝是指攝像機鏡頭與被攝對象處在同一水平線時拍攝。平攝角度接近人眼觀察事物的高度,符合人眼的觀察習慣和正常心理特征,它拍攝的畫面在結構、透視、景物大小對比度等方面與人眼觀察所得圖像大致相同,使人感到親切、自然。但不利于表現前后景之間的關系,畫面平淡易產生分割感。仰攝是指攝像機鏡頭低于被攝對象的位置,鏡頭光軸方向向上仰起時進行拍攝的角度。由于攝像機鏡頭低于被攝體,拍攝的畫面會產生仰視效果。仰角度畫面可以突出畫面中的主體,將次要的物體、背景置于畫面的下部,使畫面顯得潔凈,富于寫情意味。俯攝是指攝像機鏡頭高于被攝對象的位置,鏡頭光軸方向向下俯視時進行拍攝的角度。俯角度畫面有利于展示場景內的景物層次、規模,常被用來表現宏大場面,給人以寬廣遼闊的視覺感受。平攝可獲得日常生活中雙眼的視覺效果,造型顯得客觀自然,而仰攝和俯攝分別帶有強化和弱化的主觀色彩。
拍攝距離是指攝像機與被攝對象之間的距離,在拍攝的高度和角度不變的情況下,改變拍攝距離會使畫面中被攝對象的大小和拍攝范圍不同,即景別不同。通常根據選取畫面的大小、遠近,可以把照片分為特寫、近景、中景、全景和遠景。
斯坦尼康在愛情保衛戰中主要用于節目開始男女嘉賓出場和兩人溫馨浪漫時刻的拍攝。在溫馨浪漫時刻環節,斯坦尼康在拍攝高度上實現了無間離齊胸高度的移動拍攝,齊胸拍攝很好的適應了觀眾的觀賞習慣,使拍攝鏡頭顯得客觀自然。
二.移動鏡頭和長鏡頭
所謂移動鏡頭是指把攝像機架到一個運動著的工具上,一邊移動一邊拍攝的鏡頭。不管它表達的是主觀鏡頭還是客觀鏡頭,它的拍攝視點都是不斷運動的,使畫面形成強烈的動感。《愛情保衛戰》中移動鏡頭的應用,一方面能夠對場景進行全景式的展現,在一個鏡頭內通過連續不斷的視點、視角、方位和景別的變化,獲得全方位的視覺效果。另一方面,拍攝鏡頭始終處于運動之中,畫面內的男女主角不論是處于運動狀態還是靜止狀態,都會呈現出位置不斷移動的態勢,體現出很強的視覺沖擊力。
移動拍攝已經成為現代影視節目中多視點、多角度、多方位、多構圖、多元化表現被攝主體的主要拍攝方法,其時間、空間的演變和轉化,都是由一系列不斷運動著的畫面來體現的。首先,移動攝影打破了畫框的束縛,拓展了畫面空間的延展性。電視藝術是通過電視熒屏表現生活圖景的,但是電視畫面的表現范圍卻受到四邊邊框的嚴格限制,移動拍攝使電視畫面突破這種限制。橫移鏡頭使畫框向兩側合理延伸,隨著鏡頭的移動,畫面構圖不斷變化,產生的視覺效果是搖鏡頭和推拉鏡頭不可能產生的造型效果和藝術氣氛。縱向移動在電視中直接通過運動顯示了畫面的深度空間。其次,移動鏡頭在特殊場景中對展示環境、烘托氣氛、表現人物情感、形成特有節奏和韻律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移動拍攝使攝像機擺脫了定點攝像的方式,攝像機可以在其能進入的空間里隨意運動,并通過運動形成多角度、多景別、多構圖畫面,對一個空間進行立體的、多層次的表現,同時還可以有控制地逐一展現景物。
所謂長鏡頭是指在一個統一的時空里不間斷的展現兩個及以上的動作或者一個完整事件的鏡頭。長鏡頭是“短鏡頭”的對稱,一般分為固定長鏡頭、變焦長鏡頭、景深長鏡頭和運動長鏡頭四種。《愛情保衛戰》在運用移動鏡頭的同時常常使用長鏡頭,使用移動鏡頭和長鏡頭取景富有動感、完整連貫,能表現男女嘉賓強烈的感情色彩,因而帶來完整、流暢、充沛的審美效果和豐富的審美空間。移動鏡頭能夠表現景物的動態,而長鏡頭則能把鏡頭中的各種內部運動統一起來,兩種取像方式的結合,使畫面連貫而生動,具有較強的時空真實感,更易使觀眾受到感染而代入角色情緒。
在斯坦尼康之前,一般用手持攝像機完成移動鏡頭和長鏡頭的拍攝。斯坦尼康和手持攝像機相比較,除了保留了手持攝像機的自由、靈活、機動等特性外,最顯著的特征就是穩定。從創作的角度講,這樣的畫面為“電視化敘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斯坦尼康的技術特點
攝像師在走路或者奔跑時身體會晃動,這樣很容易導致畫面抖動,嚴重的甚至會導致畫面的劇烈跳動。這種抖動的畫面容易使觀眾產生煩躁、疲勞和反感的感覺。通常在移動拍攝時可借助軌道車、搖臂來降低攝像機的抖動,但是軌道車和搖臂的應用環境和運動路徑都有其局限性,斯坦尼康的出現,為移動拍攝帶來了極大的靈活性、便利性,可以完成更復雜的運動鏡頭拍攝。
斯坦尼康通過以下三個主要元件使攝像機穩定:一只具有關節的等彈性彈簧合金減震臂;一個專門設計的平衡組建,用于支持攝像機;一個輔助背心。
從設備的結構上對斯坦尼康進行分析。第一,斯坦尼康通過一個類似胸甲的背心和可調節彈性的彈簧臂將攝像機的重量均勻地分散到攝像師的身上,從而有效地實現了“減重”,解放了攝像師的雙手。攝像師的手臂不必再來承擔繁重的推舉任務以維持攝像機的平衡、穩定,而是可以更為專心地用于攝像機的方向及景別的控制。第二,獨立于身體的平衡桿。根據杠桿原理,在完成了以“萬向節”(Gimbal)為軸心的平衡設定后,攝像機的方向控制變得非常輕巧,攝像師只需幾根手指就可以輕松地調節攝像機的俯仰升降以及水平搖攝,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身體對平衡桿的影響。第三,獨立的監看系統。一方面,它使攝像師的身體和攝像機得以分離,從而有效地減少了身體對畫面的“干擾”。另一方面,攝像師不用再把眼睛貼在尋像器上,而是通過與身體保持一段距離的監視器進行構圖、拍攝。它不但有助于攝像師判斷、決定攝像機的運動契機和運動速度,而且一定程度上,還有助于攝像師理解此時屏幕空間和場景空間之間的相互關系。
隨著斯坦尼康的不斷改進,設備的操控性能越來越好,適用范圍更加廣泛。配合專用穩定器可以實現水平180度,上下1.5米的拍攝范圍。拍攝者可以輕松地實現高角度拍攝、低角度拍攝、左右手互換拍攝、甚至小型搖臂拍攝等特殊的鏡頭拍攝技巧,打破傳統斯坦尼康只能水平跟拍的局限。但用好這些設備,依然需要熟練地掌握使用技巧。
四.《愛情保衛戰》中斯坦尼康的安裝與調試
斯坦尼康在運動過程中,攝像機能夠保持拍攝方向角度的平穩,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斯坦尼康穩定器三軸向力矩的平衡調節,調節步驟分為攝像機及附件的安裝、靜態平衡調整和動態平衡調整。
第一,攝像機及附件安裝。將所需的攝像機附件全部安裝到攝像機機體上,包括鏡頭、遮光罩、無線發射機、電池等。然后找到攝像機的重心,將適配板的中心和攝像機托板的中心對應安裝,并做好標識,如圖1中心標記所示。
第二,靜態平衡調整。調整靜態平衡前需要將配重鎖緊在合適的位置,安裝好攝像機然后進行調整。首先將穩定器安裝在停靠座上,并將穩定器萬向節把手插入連接銷內,要保證三腳架的可靠,避免傾倒。然后調整穩定器上下、左右、前后三個平衡點。
首先調整上下平衡,擺平穩定器直至水平位置。調整方法為緊握穩定器,松開萬向節的鎖緊扳手,調節萬向節位置直至水平位置,鎖緊萬向節扳手,這就是穩定器上下平衡點。然后調整萬向節往攝像機方向20mm并鎖緊扳手。其次調整攝像機前后、左右平衡,旋轉云臺前后和左右旋鈕來得到相對平衡,如圖2左右靜態平衡調整和圖3前后靜態平衡調整所示。重復優化三個平衡點,檢查前后左右是否有傾角,扭動調整旋鈕直至平衡,即穩定器垂直懸掛。
第三,動態平衡調整。穩定器動態平衡是指當穩定器在旋轉時主桿依然保持垂直,動態平衡對于精確操作和快速搖攝尤其重要。用拇指和食指對穩定器的主桿做輕微的旋轉試驗,檢測平衡是好或壞,是否平轉或搖晃。如果不平衡,首先確定配重是否在配重架的中心位置,然后重新優化一下靜態平衡,再一次旋轉穩定器,看看是更好或更壞,更好則證明你移動配重的方向是正確,更壞的話則需要向相反方向移動,直至平衡。動態平衡的精確度允許有一定程度的誤差,可接受的程度取決于操作的熟練情況,經過反復試驗,動態平衡很容易達到。

最后,安裝背心,將斯坦尼康架在身上。安裝背心時,要從上方肩部開始安裝,腰帶圍著臀骨,然后鎖死腰圍。上斯坦尼康的時候一定要弓步上,一手拿著Gimble Handle一手拿著臂桿,如圖4弓步上機所示。然后調整臂桿前后、左右重心,如圖5臂桿前后重心調節和圖6臂桿左右重心調節所示,同時注意調節臂桿壓力。
斯坦尼康的拍攝一般分為常規和后攝模式,這兩個拍攝方法,攝像師的姿勢是同樣的。拍攝攝像機保持在身體的一側,移動時膝蓋不會碰上穩定器。左手盡量輕微的握好主桿,平穩旋動控制攝像機的拍攝方向,保持穩定器的垂直防止不必要的動力影響。右手控制攝像機的懸浮空間,上下升降改變拍攝的不同高度。

斯坦尼康的步伐練習對于斯坦尼康攝像師來說尤為關鍵,練習步法時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運動鏡頭步法的基本要領主要包括:走路時膝蓋保持一定彎曲,用小碎步進退,保證步伐連貫平穩;需要轉彎的時候,攝像師以垂直平衡桿為圓心,保持身體和手臂同時轉動;拍攝快速移動鏡頭時,運用碎步貼地快速運動,手指輕捏萬向節下方,啟動和停止時應注意避免攝像機擺動。在《愛情保衛戰》的拍攝中,斯坦尼康主要用于男女嘉賓出場和溫馨浪漫時刻環節的拍攝,如圖7女嘉賓上場和圖8溫馨浪漫時刻所示,其中接男嘉賓之后連貫迎接女嘉賓出場用到了直線正向和反向以及改變行走方向等步法;拍攝男女嘉賓溫馨浪漫時刻主要是繞圓等步法。下面介紹愛情保衛戰中斯坦尼康經常使用的步法練習。
第一,平滑的起步和停止。在監視器的中心粘貼一個圓圈,拍攝墻壁上的十字練習起步和停止。起步時左手輕握穩定器,右手控制穩定器的懸浮位置,攝像機對準墻壁上的十字,這時顯示器中心的圓圈剛好套在墻壁上的十字,手輕推動攝像機向前移動隨后起動腳步,這樣能得到一個平滑的起動攝像機。小心控制攝像機的移動保持監視器的圓圈在十字上,在這鍛煉中學習左右的精確控制達到一個緊密的配合。到達線的末端停止時,在腳步停止時攝像機不能馬上停止,停止的動作和起步剛好相反,腳步停止后手還需輕推動攝像機前移動一小段再緩慢停止。這樣就能得到一個平滑的停止。保持攝像機在直線上移動時拍攝墻壁上的十字,十字不會跑出監視器的圓圈外。

第二,直線正向運動,沿一根直線正向練習移動,如圖9直線步法所示。學習沿著一根直線移動攝像機,把攝像機懸浮在身體的側面。站立在線的B端穩步向前,保持穩定器和直線平衡。調整你和線之間的距離,左手的指尖輕握穩定器,控制傾斜和旋轉角度,手輕微的向前移動攝像機,腳步延后跟隨,這樣能得到一個平滑的起步。行走時膝蓋稍微彎曲以降低身體的重心,攝像師可以反復調整膝蓋的彎曲度直至感覺舒適為止。這時要保持攝像機沿著直線移動,它的穩定是需要攝像師去改善的。學習左右手控制能力,感覺攝像機移動和旋轉時的自有慣性,配合手的控制改善偏離和不穩定的狀態。
第三,直線反向運動,沿一條線直線反向運動練習,如圖10反向步法。攝像機向后拍攝的方法,當你要拍攝的主題在后面,站在直線的B端,攝像機放置在身體的側面,鏡頭對準后方。這種拍攝方式是能使拍攝者保持向前行走,很好的保持操作員的自我平衡,保持穩定器和直線平衡,鍛煉上一個課程中的控制練習直至控制能隨心所動。
第四,繞圓,即穩定器環繞中心旋轉,如圖11繞圓。沿直線運動到中心物體附近時,保持攝像機的鏡頭方向與你前進的方向呈90度角,保持鏡頭的中心點對準參照點。然后沿圓圈路徑繼續前行。當準備退出圓圈時,不要立刻停止,要先停止腳步,再用手緩慢停止穩定器,然后再慢慢退出。《愛情保衛戰》的溫馨浪漫時刻的環節主要使用繞圓步法,拍攝男女嘉賓表白求婚全過程。
第五,改變行走和轉換方向,攝像機仍放置在身體的側面。首先右腳向后退一步,讓你的指尖跟隨步法在手柄上滑動,保持穩定器的穩定;然后向后左側移動你的左腳,以左腳為旋轉中心,旋轉身體和右腳轉向新的方向;最后反轉左腳,這樣就能輕易的轉向到攝像機的另一面,如圖12改變行走方向。

六.總結
在《愛情保衛戰》中斯坦尼康采用視威SWIT的無線圖傳技術(發射端是S-4915T,接收端是S-4915R),能夠實現距離150米范圍內3G/HD/SD-SDI/HDMI等格式信號的無壓縮傳輸,無線頻率在5.1GHz至5.9GHz之間自動選擇,傳輸延時小于1毫秒。無線傳輸省去了設備之間的連接線,發射端和接收端的設備設置更加靈活。
斯坦尼康擁有自己獨特的鏡頭語言,它創造了另一種視角和觀點的實現方式,是營造空間感的工具。在專業領域里斯坦尼康是一個專門的工種,不是所有的人穿上它就可以拍出理想的效果。斯坦尼康是高度人機結合的設備,它需要對走路姿勢、腰肩的角度、手臂的隨和程度、手指的分配、機器三軸向的配平等環節進行專門的訓練和校調。
參考文獻
[1] 淺談斯坦尼康在電視拍攝中的美學意義和使用技巧,唐軍,媒體與傳播.
[2] 淺談移動鏡頭的綜合運用和效果,王曉明,探討與爭鳴.
[3] “移動鏡頭”和“長鏡頭”——試論李白山水詩的取像特征,楊秋紅,綿陽師范學院學報.
[4] “看到”與“感受到”——手持攝影畫面與斯坦尼康畫面的比較研究,劉海艦,當代電影.
[5] 高校影視專業斯坦尼康使用技巧的教學研究,孫笑非,科教論壇青年與社會.
[6] 斯坦尼康在影視中的美學價值和使用技巧,梁峰,影視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