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思想,形成合力 推動廣播影視科技和事業發展上一個大臺階
2007年1月17日
各位委員、同志們:
這次科技委年會是總局決定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貫徹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和王太華同志在全國廣播影視局長會上的講話精神,總結去年廣播影視科技和事業發展,研究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務和工作重點。下面我講三個方面內容:一是2006年工作回顧和總結;二是面臨的形勢和今年的工作任務;三是進一步做好科技委的各項工作。
一、2006年工作回顧和總結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國廣播影視繁榮發展的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宣部的正確領導下,在地方各地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全國廣電系統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廣播影視科技和事業發展取得了重要進展:安全播出進一步加強,村村通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數字化建設全面推進,科技創新取得明顯成效,科技委、科技管理、標準制定、隊伍建設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一)安全播出進一步加強
2006年,全國廣電系統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確保了重大節日、重要活動、重點時段的安全播出。遼寧、山西、內蒙古、上海、安徽、福建、貴州、寧夏、甘肅地球站以及無線局呼市地球站共10個地球站全年沒有發生技術事故和人為責任事故。山西衛視節目全年無停播事故,遼寧、黑龍江、浙江、江西、廣西、重慶、貴州衛視節目全年停播事故時間小于1分鐘。無線局安全播出創歷史最好水平。目前,總局和31個省都制定完善了安全播出應急預案,建立了監測機構,初步建立了衛星、有線、無線廣播電視監測網,全國有12個省份成立了專門的安全播出調度指揮機構。去年12月9日晚,“法輪功”分子對亞太6號衛星和亞洲3S衛星進行了非法攻擊,這是自2002年以來,攻擊范圍最大、攻擊手段最強、涉及面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全國廣電系統經受住了考驗,把影響降到了最低程度。
黨中央高度重視安全播出工作,十六大以來,胡錦濤、李長春、劉云山、陳至立等中央領導同志對安全播出工作做了許多重要的批示和指示,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加大了對安全播出基礎設施的投入。全國廣電系統團結奮斗、扎實工作,充分利用高新技術,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初步建立了反應快捷、指揮有力、調度靈活、令行禁止的安全播出調度指揮系統和機制,加強了技術維護工作,加強了安全播出的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安全播出的防范能力和保障能力明顯增強。
(二)村村通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去年1月17日,李長春、劉云山、陳至立同志到廣電總局召開了村村通工作現場辦公會議,明確提出要把村村通工程作為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基礎工程、民心工程和農村文化建設一號工程,以超強的力度、超常的措施強力推進。去年村村通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是村村通的范圍的有了突破,由過去只解決盲區擴大到無線覆蓋的廣大農村地區,受益的群眾將大幅度增加。二是國家支持村村通的政策有了突破。去年,國辦發79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做好新時期廣播電視村村通工作的通知》)調整了過去無線發射臺無償轉播的政策,中央、省、市、縣各級政府分別負責轉播本級節目的無線發射轉播臺(站)的設備更新改造和日常維護經費,并對覆蓋農村的無線發射轉播臺(站)和監測臺(站),給予了電價優惠政策,對縣級以下農村有線電視網絡建設經營給予一定期限的稅收政策扶持。初步測算,僅電價政策一項,全國覆蓋農村的無線臺站每年可減少電費支出近億元。總之,廣播電視村村通已從廣電的事業建設上升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已從廣電部門行為上升為政府行為。
與此同時,我們摸清了村村通的底數,制定了建設方案。總局委托國家統計局調查核實了全國20戶以上已通電自然村“盲村”為71.6萬個,同時全系統進行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無線發射臺站情況普查,共核查了全國31個?。▍^、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縣級以上現有的無線廣播電視發射臺站4589座,基本摸清了中央第一套廣播和中央第一套、第七套電視節目在全國的覆蓋情況。國家發改委已明確將直播衛星作為“盲村”村村通的主要覆蓋手段,批準了總局的“十一五”村村通工程建設規劃,將在“十一五”期間安排資金34億元,對中部地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貧困人口集中分布地區、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和西部地區的“盲村”建設給予補助。財政部已原則同意《加強全國農村中央廣播電視節目無線覆蓋工程建設規劃方案》,落實經費30億元,在2008年6月底前對全國轉播中央第一套廣播和中央第一套、第七套電視節目的3325座無線發射臺站、6177部電視、調頻和中波發射機進行更新改造和運行維護。去年,啟動了無線覆蓋工程和“盲村”村村通工程建設。中央財政投入5億元資金,對全國292個無線發射臺站的470部轉播中央第一套廣播和中央第一套、第七套電視節目的大中功率設備進行更新改造,對676部在播的電視、調頻發射機的運行維護給予補助。目前,經過改造的大部分設備已經正式開播,春節前設備開播率可達90%。同時,在我國發射的直播衛星不能使用的情況下,各地不等不靠,積極爭取當地政府資金支持,因地制宜,以衛星“村鍋”等多種方式完成了5萬多個20戶以上“盲村”建設。
去年還完成了西新工程、東南工程、走出去工程等項工作,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程試點工作全面展開。
(三)數字化建設全面推進
去年,我國廣播影視數字化進程明顯加快,廣播影視數字化建設已從試點進入了全面推進的新階段。
一是城市有線電視數字化由點到面全面推開。去年是城市有線電視數字化快速發展的一年。全國有25個城市實現了城區有線電視數字化,包括青島、杭州、深圳、大連、太原、南京、佛山、綿陽、淄博、南陽、銀川以及廣西的14個地級市。廣西在1年的時間里完成了全區14個地級城市的數字化整體轉換任務,轉換用戶數達到160萬戶,是全國首個以省為單位完成整體轉換任務的省區。江蘇南京市在沒有調整物價的情況下,僅用3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全市70萬用戶的整體轉換任務,創造了數字化整體轉換的南京速度。山東淄博市高起點、高標準,建設了光纖到樓、雙向交互、多功能的有線數字電視網,成為全國首個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與雙向化改造相結合的城市。許多完成數字化整體轉換的城市,將有線數字電視網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支撐平臺,開發了視頻點播、銀行支付、電視商務等多種業務,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目前,許多省區市都開始了整體轉換,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回顧有線電視數字化的發展歷程,有三次重要的現場會:2004年召開的青島現場會,標志著我國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工作的全面啟動;2005年召開的大連現場會,標志著我國有線電視數字化工作方針的全面確定,那就是王太華同志提出的“政府領導、廣電實施、社會參與、群眾認可、整體轉換、市場運作”24字方針;2006年召開的深圳現場會,標志著我國有線電視數字化由試點進入全面推廣的新階段,明確有線數字電視由單向進入雙向、交互、多功能發展的新目標,使我國有線電視數字化發展邁入一個新的起點。去年9月和11月,國務院信息化辦公室和總局科技委分別組織院士和專家赴青島、深圳實地考察有線數字電視發展情況,院士們對兩地有線數字電視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數字化整體轉換是一個創舉,大大提升了廣電網絡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實力,數字有線電視網絡作為國家重要的信息和服務平臺,在推進國家信息化和“三網融合”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地面數字廣播電視標準頒布。根據國家數字電視領導小組的部署,去年8月18日,我國頒布了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標準,并將于今年8月1日正式實施??偩殖闪⒘说孛鏀底蛛娨晿藴蕦嵤╊I導小組,下設技術政策、技術標準、頻率規劃、技術試驗、節目政策和經濟政策六個工作組,負責擬定我國地面電視向數字化轉換的技術政策和發展規劃,完善地面數字電視技術標準體系,探索地面數字電視應用模式,統籌協調科研、產業與使用部門,為地面數字電視標準的實施做好技術、產業和政策準備。在聲音廣播數字化方面,經過多年的技術試驗,去年總局制定頒布了數字音頻廣播行業標準,在北京、上海、廣東等地開展了數字聲音廣播試點工作,探索了聲音廣播數字化的發展模式。同時,積極跟蹤數字廣播技術的發展趨勢,在調幅廣播數字化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三是電臺、電視臺臺內數字化、網絡化全面鋪開。去年,總局進一步加強了臺內數字化網絡化的指導推動工作,組織各地技術骨干成立了電臺、電視臺數字化網絡化工作組,深入調查研究,組織編制了廣播電臺、電視臺數字化網絡化建設白皮書,指導各電臺、電視臺進行臺內資源整合、生產方式轉型、業務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