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馮小剛導演的《芳華》正式推開了賀歲檔的大門,一路過關斬將,先是完勝同檔期上映的《奇門遁甲》,跑完首周后頹勢不減,繼續實力碾壓12月22日上映的《妖貓傳》、《機器之血》和《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截止到12月26日中午,當日票房已過1200萬,而排在第二位的《妖貓傳》剛過600萬,相差一倍。再比較一下預估的總票房,《妖貓傳》甚至到不了《芳華》的一半。這不由讓人難納悶,為什么講小小文工團的《芳華》會打贏建了一座城的《妖貓傳》、在賀歲檔從來都是立于不敗之地的成龍功夫呢?
論質量:兩部都不差
很值得高興的是,近幾年隨著觀眾品位的提升,中國電影票房從大片橫行無忌逐漸向以質取勝變化,泛濫的CG和綠幕特效已經唬不住觀眾了,今年的《鮫珠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電影都是明顯的例子,而好萊塢的超級英雄電影也表現平平,和國產電影PK基本都敗下陣來。
但是《芳華》和《妖貓傳》的輸贏并不在于電影質量。平心而論,兩部電影不同題材、不同類型,都很好看,《芳華》精準重現了上世紀七十年代風貌,用兩個人坎坷的半生,完成了對青春的追憶、對善良的歌頌、對價值觀的拷問,很多人看完電影之后都哭成了淚人。《妖貓傳》陳凱歌未忘電影初心,一磚一瓦的搭了一座城,營造出了如夢似幻的大唐盛世,用頂尖的美術、置景和服裝,帶來了實打實的視覺盛宴,陳凱歌其實是在為那些過分依賴特效的導演做榜樣,告訴他們,想真正拍好電影,用實景是多么重要。影片中那場極樂之宴拍出了很高的藝術水準,而黃軒、染谷將太、張魯一等演員也都調教的很好,在影片中均有精彩表現。《芳華》是畫面的返璞歸真,《妖貓傳》是當下電影工業的極致體現,兩部走在不同極端的電影質量都不差。
論口碑:《芳華》有更充足的時間培養和發酵
劃掉電影質量這個選項,再看電影的口碑,在這方面,《芳華》把《妖貓傳》甩開一大截。在微博、貓眼等平臺《芳華》幾乎看不到差評,國慶檔之前的一輪點映之后突然撤檔的《芳華》因禍得福,反倒給口碑發酵留下充足的培養期,也勾起了更多沒看過電影觀眾的期待,而15號上映之后,憑借過硬的質量也做到了口口相傳,而在這之前,《老炮兒》、《我不是潘金蓮》也為馮小剛贏得了不少人氣,所以能看到《芳華》始終在推馮小剛的個人品牌,在早年的賀歲檔經典電影之后,他也借這部電影重回巔峰。
而《妖貓傳》的評論則兩極分化,一方面是理性的觀眾給出了客觀的評價,但同時也有尖銳的反對聲,一些被《無極》傷害太深的觀眾拋出了《妖貓傳》是升級版《無極》的論調,這樣的觀點對電影的口碑傷害不容小覷,也讓想要觀看《妖貓傳》的觀眾多多少少會猶豫一下。就像失敗的《無極》不能撼動《霸王別姬》的經典一樣,理應也不該抹殺《妖貓傳》的亮點,這是一部充滿誠意、有極高藝術水準的電影,但口碑沒有得到很好的發酵讓人遺憾。
論宣傳:《芳華》定位精準、策略講究
其實在宣傳方面本身《妖貓傳》是占據優勢的,因為國慶前《芳華》已經開啟了一輪全國路演,在12月15日上映后幾乎相當于裸發,沒有路演,也沒有太多訪談,馮小剛的微博倒成了電影的主要宣傳陣地。而《妖貓傳》發布會、預告片、海報輪番上陣,新聞稿的推送上也來勢更兇。
有趣的是,回顧國慶檔《羞羞的鐵拳》和《縫紉機樂隊》之爭,會發現前者在口碑導向上始終緊緊抓住一個“笑”字,別的都不談就是保證讓你笑,以純喜劇領跑國慶檔;《縫紉機樂隊》則一會兒懷舊、一會兒搖滾,又想兼顧喜劇,反倒讓人搞不懂你到底是一部什么電影,導致票房失利。歷史這一次再度重演,《芳華》的整個宣傳路數始終打在“感動”這個點上,發布的新聞稿不乏“哭的像水龍頭”、“一路哭到家”等詞匯,還拋出一些能引起熱議的觀點,引發討論換取對電影的關注,如“人為什么要善良”,同時用刪減片段等素材來維持電影的熱度,比如影片中黃軒摟抱團花成為他命運的轉折點,而黃軒和校花牽手的刪減片段,是觀眾都很想點開看一下的,不確定這是不是在電影后期剪輯時就埋下的一處伏筆,如果是的話,幾乎可以入選全年最佳電影營銷案例了。
但反觀《妖貓傳》的宣傳,和《縫紉機樂隊》犯了同一個毛病,哪個角度都想宣傳一下,結果就是哪個角度都沒能留住觀眾。有的新聞稿宣傳特效、有的新聞稿宣傳詩書風流,有的新聞又在宣傳恢弘大場面,這也導致電影定位不清晰,讓觀眾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所以說,拍電影是藝術,宣傳電影同樣也是藝術,好的宣傳能成就一部電影,也能破壞一部電影。祝賀《芳華》大賣,也希望《妖貓傳》能再努努力。今年的賀歲檔很不尋常,知道本周五,上映的電影質量都很好,我們后續也會圍繞賀歲檔做更多的電影推薦,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