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CCBN上,城市電視臺技術協會和組委會共同舉辦了“把握機遇 電視臺迎接新媒體時代到來”的論壇,論壇上與會者對新媒體帶來的挑戰和機遇都表示非常關注。
NAB上,MPH手機電視系統和A-VSB手機電視系統各自用巴士在拉斯維加斯市內巡回演示,是今年NAB一大熱點,也是NAB的熱門話題。
在咄咄逼人的新媒體面前,中外業內人士都在不約而同思考未來的電視究竟是什么,或者電視的未來發展愿景。
數字技術和網絡的發展使電視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對未來電視的看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樂觀者,也有悲觀者。
本人接觸過不少國內電視臺人士,也是如此。樂觀者,一方面,都深信廣電喉舌地位是絕對不變的,而另一方面,廣電在內容制作的優勢,特別是海量的歷史資產的優勢,是其他任何媒體所無法取得的。當然也有持相反意見的,他們懷疑中國廣電能否做大做強,尤其是如果沒有“保護傘”,出路在哪里?
從國際來看,樂觀者看到了傳統電視臺向數字轉換的積極方面,像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就制定了重點關注“全連接”觀眾(即家中既有數字電視又有寬帶網絡的觀眾)的數字戰略。CBS并不認為新媒體出現于電視市場時,就會威脅并打敗原來的媒體,作為主要的內容提供商,他們反而從中看到了巨大的機遇。事實上,現在“全連接”觀眾是美國前10家電視廣播網電視節目的最大消費者,如何服務好他們,是今后取得最大收入的關鍵,相輔相成的是,在CBS上做廣告的廣告商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機。
CBS采取的做法是交叉平臺播出內容。實際上,自從CBS去年秋季將其黃金時間節目上網以來,在線收看已經大幅增長,節目流量每月增加了10倍并在不斷增長。CBS收視率第一的節目如“犯罪現場調查”(CSI)和“幸存者”,ABC的“絕望的主婦”和“實習醫生格蕾”及FOX的“豪斯醫生”也都是在線觀眾最高收視率的節目。
有意思的是,觀眾在網上下載黃金時間節目反過來也促進觀眾在電視機上收看它們。在因特網上觀看節目后,人們可能或更可能在電視機上收看這些節目。上網的普通節目并沒有真正蠶食同類節目。實際上,它對收視率貢獻頗大。絕大多數觀眾利用此新平臺補看他們喜愛的節目,而今年更進一步,一半多的觀眾在他們于電視機上看到新電視節目(如“小鎮危機”和“英雄”)前就在網上觀看它們的樣片。這有助于電視臺解決擴大新節目的知名度和通過樣片推廣節目的難題,并最終有助于建立這些節目的觀眾基礎。
那么,在新時代,廣告商支持的模式將依然是傳統電視、寬帶電視及手機電視的主要收入增長源嗎?大多數美國電視臺認為都認為應該還是。像美國廣播公司(ABC)認為新平臺擴展是對傳統電視臺收看和收入模式的一種補充,而非競爭者。2006年5月,ABC率先將有限數量的一部分黃金時間節目在網上廣播,試驗下來效果顯著,現在此服務已經被大規模擴充。作為給贊助商回報的高級平臺,每一集節目基本上都由贊助商所有,而且在一小時節目內包括有3個純組合廣告的插播權。廣告插播為觀眾提供了一種豐富多彩的體驗,而為了最大限度利用此插播機會,廣告商們正在考慮交互性,創作比30秒的廣告更有趣的東西。
另外,電視臺還有一種優勢是HDTV,HDTV廣播是電視臺是把觀眾拉回到電視機前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且高清觀眾習慣在電視機上收看高清節目后,自然而然會把對圖像質量的高期望轉移到其它平臺(如寬帶、手機等),對在這些平臺收看視頻造成壓力。
新媒體時代,消費者在決定內容的有效性方面正扮演一個更重要的角色。內容為王,將發展到用戶為王,服務為王,電視臺不只是創作內容,更是創造更好的消費體驗,用戶愈來愈希望能隨時隨地收看他們想看的內容。
總的說來,電視的定義現在正在發生變化。拿iPod來說,一年前它還是一種MP3播放器,但把視頻放上去時,它就成為一種“電視機”。還有那個Apple TV,說是TV,其實和我們原來理解的電視真是差得太遠了。因此有理由認為電視實際上正在發展為其它的裝置,節目、質量、故事情節等等——同電視節目聯系在一起的所有東西都發生了變化。電視的定義現在已經大大拓寬和實際上發展了,許多在過去的科幻小說里面看到的景象已經發生,科幻小說里還沒有幻想到的也已或正在出現,而且將繼續出現。
未來的電視絕對和現在的有脫胎換骨的變化;電視的未來,需要大家一起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