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浙江省已有42個縣(市、區)掛牌成立統一的傳媒中心或傳媒集團,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全省的全覆蓋。融媒體中心正處在一個快速發展時代,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迫在眉睫。鄞州融媒體中心一直緊跟時代變革,積極推進媒體融合發展。今年升級實施推出無人機網絡直播品牌將媒體融合不斷向縱深推進。怎樣做好各區市融媒體中心無人機攝錄設備的保障工作也成為技術工作者的一項新興課題。在新形勢下,無人機設備航拍,是把場景從空中俯瞰,帶給受眾全新的視覺感受。本文結合鄞州區融媒體中心無人機航拍新聞工作經驗的實踐,談談深得與感受。幾年前,我們鄞州廣播電視臺制作的20集系列
電視專題片《話說鄞州》大量運用航拍技術。作為該片的參與者,筆者也從中積累了一些寶貴經驗。無人機設備前期準備,航拍的包括拍攝設備的準備和飛行線路的確定和熟悉。根據鄞州廣播電視臺現有設備配置和拍攝需要,當時航拍選定了大疆系列無人機,下面即分不同應用場景詳細解釋,探索無人機設備保障航拍新聞實踐工作。
【關鍵詞】無人機 媒體融合 《話說鄞州》 航拍新聞

圖1 鄞州區融媒體中心指揮中心
當前,無人機航拍新聞,是因為能在空中懸停以獲取清晰視頻、照片的多旋翼遙控飛機,最近幾年無人機發展技術成熟。用于操控無人機飛行的遙控裝置物理按鍵少,操控簡單便捷,可靠性強,攝錄格式符合一般電視新聞制播標準,為電視新聞實踐中的應用提供了保障,低的三五千元,貴些也只需數萬元。如我臺年初,又采購大疆無人機4臺,價格上萬實惠。再加上相應的拍攝設備,一套總共也就幾十萬。隨著各地方新聞上央視競爭日趨激烈,一場空中"新聞搶奪戰"難以避免。本文結合鄞州區融媒體中心,近年來重大新聞,專題片,利用無人機直播系統的優勢,會對激烈競爭的新聞界觸動,無人機新聞類節目助推新聞報道理念航拍需要注意什么將進行深入探討。
如圖2所示,鄞州區融媒體中心無人機拍攝 設備。

圖2 鄞州區融媒體中心無人機拍攝設備
一.無人機航拍助推,新聞報道理念與實踐
《話說鄞州》二十集系列片是鄞州區廣播電視臺建臺以來創作規模最為恢弘、創作用無人機拍攝跨度最長、投入最多、制作最精良的一部史詩級作品,該片結合航拍無人機創作用了整整兩年時間。在我臺黃金時間播出后在區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受到了社會的普遍贊譽。這部片子以利用無人機拍攝手段挖掘領略到鄞州悠久的文化歷史、1380平方公里的鄞州風貌和“敢為、求實、爭先”的鄞州精神。該專題片由中共鄞州區委宣傳部總監制,鄞州區廣播電視臺策劃、攝制。如圖2所示《話說鄞州》二十集系列片。無人機新聞類節目助推,新聞報道理念航拍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圖3 鄞州區融媒體中心無人機拍攝話說鄞州,二十集系列片
1.節省拍攝成本,提高新聞時效
以往重大電視新聞中的航拍鏡頭主要借助直升機搭載攝像機來拍攝。大多數情況下,新聞單位都是通過租用民用直升機完成航拍任務,租賃、保障費用昂貴,還要編導、攝像和后勤人員多方協作,人力消耗較大。此外,選題策劃和航線申請也需要較高時間成本,如遇突發新聞,極易喪失最佳拍攝時機,時效性不能保障。現在均價一萬元左右的專業級航拍無人機,對于有著航拍需求的新聞單位來講,性價比較高。飛手具備一定的能力并取得相應資質,一個人、一臺車、一架無人機即能快速抵達新聞現場,完成航拍任務,和直升機航拍相比,無人機航拍既能節省大量財力、人力,也能大大提高新聞時效。如圖4

圖4 我融媒體中心飛手控制無人機新聞拍攝現場
2.無人機高靈活性和強適應性,可代替記者深入新聞現場
無人機體積小、重量輕、攜帶方便,運動能力較強,通過精準的操作,可打破空間限制,滿足日常性的拍攝需求。專業級航拍無人機大都具有惡劣環境下的作業能力,特別是在進行調查性報道、突發性和災害性報道中展現出了較強的適應性。按照視距內飛行的原則,一般情況下,無人機飛行相對高度可達200米,飛行半徑可達1000米,能夠代替記者進入危險的新聞現場拍攝。
3.提升新聞真實性,為新聞拍攝創作提供空間
傳統的電視新聞拍攝技術手段多以地面的推拉搖移為主,平視和仰視視角較多,俯瞰視角較少,畫面具有典型的“平面性”,容易造成觀眾審美疲勞。同時,俯瞰視角的缺失,易造成新聞畫面“立體性”不強,新聞真實性降低。新聞實踐中,我們的飛手可利用無人機從“上帝視角”航行拍攝,彌補了傳統新聞畫面中俯瞰視角缺失的遺憾,可為觀眾還原一個更加真實的新聞現場,帶來不同平常的視覺沖擊。此外,在利用無人機進行采訪時,飛手可通過熟練操控無人機的前進、后退、上升、下降來實現傳統攝像機“推拉搖移”的技術效果,也可以實現跟隨拍攝、斜線飛行、直線飛行等攝像機不能實現的高難度動作,獲取大量富有美感和視覺沖擊力的鏡頭,編導后期可將其與攝像機拍攝的平面鏡頭充分組合創作。
4.提高新聞拍攝技巧的需要注意事項
我們在航拍無人機拍攝技巧,對其圖像質量和視頻質量(4K Video),還是有非常大的潛力可以挖掘的。
(1)拍攝照片時,盡量使用RAW格式。這個道理和相機一樣,以此來獲取更大的后期處理空間。
(2)環繞場景360度拍攝照片,或者是環繞拍攝視頻再截取視頻截圖,用這兩個辦法在加上Photoshop的極坐標功能,可以拍攝大家見過的 “小行星”效果。
(3)盡量將鏡頭方向保持水平,這樣可以避
免地平線彎曲,同時保證自然的建筑拍攝效果。
(4)將相機角度調至最下,平行于地面。這是最能體現航拍視角的一個角度,利用這個角度拍攝往往能發現很多驚喜。
二.無人機靠操作手持云臺等航拍新聞彌補細節
手持云臺是把無人機自動穩定協調系統的技術轉移到手持拍攝上來,實現拍攝過程中的自動穩定平衡。而高空航拍的優勢是場面宏大,缺點是拍不清楚地面小物體,尤其是人臉及其表情。在重要活動中,就需另一個無人機低空航拍——無人機航拍的難點兼重點。另外,地拍(最好用手持云臺)補充,也常常是必須的。但目前無人機技術還解決不了與地拍畫面的自動切換。目前只能地面切換臺切換。我們建議可把無人機遙控器加以改裝,安裝HDMI輸出模組。但是,無人機飛得低就危險,容易掉下來,也容易碰觸更多的障礙物,低空拍攝并不容易。問題更大的是,無人機的鏡頭基本都在最下面,無人機不可能穩定的傾斜90度飛行,所以不能平視拍地面的人和物。而手機云臺能讓手機變成專業、智能攝像設備,可以跟拍、自拍、慢鏡頭拍攝,而且,智能跟拍模式,讓主人公始終位于畫面的中央。并具有升降——保持傾角不變,從上向下或從下向上拍攝;平移——跟著拍攝對象,平行移動,只要相機的高度保持不變;推鏡頭——由遠及近走向拍對象,盡量保持對象在畫面中的位置;拉鏡頭——正好相反由近到遠,離開拍攝目標等功能。無人機的自拍比手機自拍,視角更多樣和視野更廣。在人員無法進入的場地直播,讓人們平時看不到的景物,成為飛手的背景。因為有智能的跟隨和鎖定,能得到近似專業設備的穩定和流暢畫面。其實,手機云臺最重要就是拍同伴,不像手機自拍桿那樣,是以自拍為主的。高難度的環繞目標拍攝,也能實現,并拍出更加動感的畫面。這有點像無人機環繞你360度自拍的感覺。雖然不如無人機來的方便、快捷,但平視拍攝對象,恰恰是彌補了無人機的不足。另外,手機傾斜角度變化,還能拍出俯仰畫面。這些專業電視臺才有的鏡頭,因為手機云臺,飛入了尋常百姓家。如果你覺得還不過癮,還有加長到1米的桿,讓你的拍攝漲姿勢,拍出更大的背景。續航4.5小時,支持超廣角全景、延伸拍攝、暗光表現和社交平臺直播的手機云臺,兼具手機的便攜和專業攝像機的畫面流暢,如2018年的自拍桿,2019兩會報道的拍攝利器。
三.大型會議、活動如兩會、無人機重要新聞采訪報道
鄞州區融媒體中心,提供了多種技術手段,拍攝設備包括手機、相機、運動相機、無人機航拍設備等等,目前的技術水平,常見的攝錄設備完全勝任高清甚至是4K拍攝的需求,在畫面質量上無需過多擔心。我臺主流使用的新聞采訪機有高清類: 索尼PXW-X280等,4K類:松下AJ-UPX360MC,索尼PXW-Z280等。這些設備攜帶方便,簡單好用。除此以外,為了滿足報道有“溫度”的新聞,我們也引入相機、無人機等設備,提升節目質量。
現如今,短視頻大行其道,融媒體報道也大量采用短視頻的方式,拍攝設備的門檻隨之大大降低。當需要更有氣勢的畫面的時候,提供無人機拍攝航拍畫面。我臺常用的無人機有抗風性更好大疆精靈4、可折疊的御2等等,這也是技術發展所帶來的便利和變化,在我臺的媒體融合報道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以滿足媒體融合新形勢的發展需要,做到技術手段不拖后腿,不留死角,構建全方位、多層次、高品質的技術保障體系,一直是我們廣電技術人員的奮斗目標。
無人機就會成為記者的利器,2018年6月組建了新媒體第一個新聞無人機隊,在鄞州區洪澇災害等傳統記者難以抵近的現場,第一時間滿足了讀者的知情權。無論是媒體還是個人,在報道突發事件時,或為救援人員提供實時信息,推進、改變事件發展的速度和方向。但目前無人機直播的普及,還有許多障礙,需要克服。媒體和自媒體人要贏得傳播制空權,新聞無人機還要搭載各種“武器”(設備),實現海陸空交互拍攝。而安裝攝像頭,僅僅是成為新聞無人機,提供無人機直播基本的要素以及未來的人工智能裝備。
無人機改變了人類看信息的視角,能像鳥兒一樣長出天眼,在飛行中俯瞰世界。這種視角的改變,也將改變人類的思維方式。無人機將徹底解放我們的手,從空中記錄我們的出行,甚至還能起到為我們探路,以及與其他車的功能。無人機也將作為媒體環境中的“受眾”而存在。而每臺無人機就像今天智能交通系統的每一輛汽車一樣,各臺無人機之間會需要一種持續的、功能豐富的通信,并和人類新聞系統之間實現對接,成為未來的一種方向。”而這一切的對接、分享,就是公民媒體的新聞信息傳播,這樣的傳播,不僅填補空中視角的大量空白,并突破人類眼睛的視角局限,讓傳播信息趨向零死角。
四.新聞無人機現狀和趨勢(飛機變小、作品錄播為主)
自2015年6月組建新聞無人機以來,航拍了記者曾經難以到達的現場:話說鄞州。媒體無人機最突出的表現,2019年就是航拍水洪澇災害。在這場報道中,突破了日常航拍中,幾乎全是風景,從而見景不見人的情況。不僅航拍了大量一線救災人員,封堵決口的大量圖片和視頻,還有以一線搶救災人員休息的場面。而且,每個視頻或每組圖片,初步具有了故事的成分。這些故事,串起來,就形成了一個抗洪救災歷史圖譜。難能可貴的是,傳統災害報道記者,往往難以抵近事件的核心,而航拍報道,依靠自由移動中的天眼視角,給出了災難核心區和救災核心區的宏大場景。
無人機在媒體領域地位,因為迅速、靈活,可+ 各種“武器”,有決定競爭最終勝利的作用。而決定競爭制空權和媒體領空的,不是類似演習的錄播,而是突發事件等方面的無人機直播。
1.個頭越來越小,功能越來越強大的便攜新聞無人機
提升了不少功能的大疆御,和大疆精靈系列推出的新機,價格變化不大。這有點像摩爾定律——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一年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在無人機領域的體現。
2.專業媒體航拍美景和事件
目前,專業媒體和自媒體的無人機多是航拍美景和各種日常性的活動。有突發新聞事件的時候,專業媒體也會去航拍新聞事件。
五.新聞無人機直播不暢的問題和辦法
現在電視臺大、繁、重的攝像機和地面上人眼的視角差不多,不僅常常看不全整體,移動起來慢,移動范圍也有限。而搖臂攝像機也只能沿著軌道跑,臂長有限,而無人機基本實現了心有所想,及時及地直播,機位隨無人機快速移動,能夠迅速聚焦到觀眾感興趣的部分。目前存在的問題,有無人機技術不夠發達、配套設備不足的原因,也有飛手思維和行為習慣的局限,乃至新聞理論限制。直播中遇到的航拍和地拍的切換問題,航拍視頻、圖片上傳速度、播放速度的問題,多是技術和設備的原因,而拍不好地面細節,是兩方面原因都有。
無人機直播克服三大不足,填補媒體領空空白
無人機直播,是方向。然而,目前無人機直播的硬件、軟件等并不十分健全。其一,直播現場信號不好,影響上傳速度是很嚴重的問題。開兩個手機,一個開熱點,一個開4G,哪個快用哪個,來解決現場信號不好的問題。其二,是無人機直播同步錄同期聲不便,這個嚴重的問題。在同期聲處理方面,電視臺直播采取的是專業而先進的音頻、視頻分開的兩路信號方案。反觀無人機直播,飛機在天上,畫面對象通常在地面,無人機自身的噪音雖然不算太大,但飛得越低,越難做到清晰地收錄來自地面的聲音。而且,目前無人機直播的音頻多依靠手機采集,聲音來源單一。其三,是影響體驗感的延遲問題。因為推流的方式不一樣,多數平臺延時在十秒左右。
新聞無人機展望與突破目前無人機航拍在傳媒領域應用很廣。如果選擇無人機,相較直升機航拍十分之一的成本就可以拍到相同畫面,且操作更簡單靈活,畫面沖擊力也更強。
六.結束語
媒體融合時代,無人機航拍在傳媒領域應用廣泛。目前,時代進步向媒體人發出了新的挑戰。無人機航拍,就是近年來媒體人熱門的拍攝方式,輕型、攜帶便利的無人機常常被媒體行業運用于新聞、專題電視欄目、廣告、活動等方面的現場拍攝。但與此同時,能熟練操控無人機的“飛手”卻面臨著不小的市場缺口,這也讓不少針對性的培訓機構成為市場上的香餑餑。無人機航拍目前在傳媒領域應用很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