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國第一個車載移動電視在上海開播。之后的04、05年,全國共有30多個城市試播車載移動電視,由于數字地面電視標準之爭尚未塵埃落定,各個城市所采用的技術標準五花八門,歐洲DVB-T,清華DMB-T、上海交大ADTB-T和韓國的DMB等。
2006年,我國數字地面電視標準已經確定為DMB-TH/ADTB-T,DAB也被推薦為我國數字音頻廣播行業標準,而且,基于廣播的手機電視技術及移動多媒體廣播技術也趨于成熟,韓國的DMB、歐洲的DVB-H、美國的MediaFLO和我國的CMMB(S-TiMi)。在這種情況下,車載移動電視該往何處走,成為人們關心的問題,為此我們采訪了較早試驗移動電視的鄭州電視臺副臺長徐亞楠。
觀點一:技術標準是市場發展的重要前提
問:您對當年的“移動電視熱”怎么看?
答:本來,數字地面電視技術主要為高清和多頻道標清的固定接收用戶而開發的。但是,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坐在家里看電視的時間越來越少,對移動性、便攜性和個體性信息服務的需求更加迫切,超過對固定數字電視的預期需求,因此,在公交車和出租車上開辦車載移動電視成了各地追求的目標。然而,當時數字地面標準和移動多媒體廣播標準均未出臺,實際上開展車載移動電視業務的技術條件并不成熟。但是市場似乎等不及了,各地電視傳媒乃至地方政府認為盡早在公交車和出租車上開播移動電視節目,既可以搶占市場(公交車和出租車載體),也可以增加城市亮點、提升城市對外形象,于是全國紛紛試播移動電視。清華和上海交大的標準之爭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僅2005年全國就已經有30多個城市開始試播移動電視。
沒有標準怎么辦?不管了,只要能用,拿來就是。反正數字衛星電視(DVB-S)和數字有線電視(DVB-C)也不是國標,是市場占領使其成為實際上的國標了。一時間,歐洲的DVB-T、韓國的DMB、還在襁褓中的DMB-T和ADTB-T都被拿來做試播。由于標準未定,產品不成熟,全國車載移動電視業務掙錢的沒幾個,大量投資付之東流,形成了“移動電視經濟泡沫”。我國的數字衛星電視廣播和數字有線電視廣播已經被迫使用歐洲的技術標準,這一次,數字地面電視標準之爭又害了移動電視,標準滯后可真的把我們害慘了!說到這,我突然想起有人說過一句話:一流企業賣標準,二流企業賣專利,三流企業賣產品。技術標準絕對第一重要,它是市場發展的前提條件。
問:照這樣說,車載移動電視業務是不是沒希望了?
答:那倒不是。2000年以前互聯網也曾出現過“網絡泡沫”,很多人血本無歸,正是人們提前看到了互聯網的光明前途,蜂擁投資造成的。但你不能說互聯網是一個沒有前途的行業。在短短5年時間里,互聯網已經迅速發展成為繼廣播、電視、報紙之后的第四大媒體,并且出現了搜狐、新浪、網易、雅虎、百度、Google等互聯網產業巨頭,一些年輕人的財富聚集速度連比爾·蓋茨都自嘆不如。
移動電視在技術上是一個朝陽產業,當前的困難是暫時的。原因是,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坐在家里看電視的時間越來越少,而外出時間越來越多,各種車輛越來越多,并且由于交通擁擠,人們在車上逗留的時間越來越長,看移動電視、聽廣播就必然成為人們在乘車時間內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廣播電臺的經濟增長速度全面超過電視臺,就是這個原因。
問:現在國家標準已經確定,車載移動電視應該采用那個技術標準?
答:當前,開展車載移動電視業務的確比前幾年條件成熟一些。但仍然存在一些困惑。目前,DMB-T/ADTB-T已經被確定為我國數字地面電視廣播強制性標準,DAB也被推薦為數字音頻廣播的行業標準,并已經有了自己的移動多媒體廣播行業標準CMMB(S-TIMI),從技術角度講,這三種標準均可向車載終端傳送電視節目,到底采用哪一種發展車載終端,恐怕還需要國家的統一規定,要不然又要五花八門了。我們知道,數字地面電視廣播標準將來主要解決高清節目和多套標清節目的地面覆蓋,數字音頻廣播標準帶寬較窄更適合開展數字音頻廣播和手持多媒體廣播,我個人認為,移動多媒體廣播標準更適合車載移動電視業務。現在的問題是,三種新標準的產品還沒有大量上市,尤其是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音視頻編碼標準AVS還沒完全成熟,應盡快走出實驗室,加快商品化進程。
觀點二:手持多媒體終端是移動電視的發展方向
問:移動電視技術將來向哪個方向發展?
答:移動多媒體廣播最大的特點是移動性,它既可以向手持電視發送節目,也可以向車載電視發送節目。我個人認為,車載電視只是移動多媒體終端的一部分,手持終端市場容量更大,移動電視的發展方向就是移動多媒體。首先,移動性、便攜式、個性化的多媒體手持終端更符合現代社會人群的多樣化、個性化需要。公交車、出租車、公務車和私家車上的車載電視不能像手持電視那樣滿足每一人的個體化收視需求。其次,我們知道,有線固定電視是以家庭為收視單位,車載電視是以汽車為收視單位,而手持的移動多媒體終端是以個體為收視單位,收視群體大得多,市場容量也更大。第三,基于衛星廣播加地面覆蓋的移動多媒體廣播覆蓋范圍更廣,支持多種碼率和各種尺寸的屏幕,涵蓋了居家、戶外、車載乃至長途交通工具。
問:手持多媒體技術是不是要影響車載電視的發展?
答:肯定會。車載電視業務雖然不會像互聯網那樣,泡沫之后就出現暴發戶,但也絕對不會死掉。主要看有沒有社會需求,有需求就不會滅亡。我個人認為車載電視會在移動多媒體廣播的框架內和手持終端共存。電視比廣播出現得晚,技術更進一步,但廣播電臺并沒有因此死掉。我想,車載電視至少比分眾傳媒和聚眾傳媒的樓宇電視技術手段先進吧,樓宇電視每天還得派幾十個人滿大街跑著去更新閃存和硬盤,而且沒有人們最想了解的新聞信息,但是他們可沒少掙錢!
觀點三:基于廣播技術的手機電視更符合中國國情
問:您對手機電視發展前景怎么看?
答:現在,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和工作伴侶。MP3、MP4、閃存、計算器、PDA、GPS導航儀、網絡下載、游戲機、照相機、手機支付、收發信息甚至手表等功能已經逐步集中到手機上,被手機所代替。如果手機再增加聽廣播、看電視的功能,隨時獲得新聞信息和下載想看的電影,手機將徹底變成一個多媒體信息終端。手機已經被人們稱為繼電影、電視、電腦之后的第四屏幕!
但是,我認為基于IP技術的手機電視可能不符合中國國情。理由有三:首先,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的人口大國,雖然IPv6可以提供足夠的IP地址,但是頻率資源有限,人均帶寬永遠不可能像發達國家那樣富余,即使4G時代到來,隨著用戶的增加,網速也會越來越慢,不能收看流暢的視頻節目。其次,傳送一路視頻的帶寬可以傳送幾百路語音通話,而我國手機普及率不到36%(歐洲為90%以上),如果電信運營商多發展語音業務比發展手機電視得到更多的回報,基于IP的手機電視就很難在我國普及。第三,我國將在很長一段時間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少,買不起傳輸視頻節目所需要的帶寬,因此,資費問題也會制約IP手機電視業務的普及。而廣播帶寬大家共同擁有,不會隨著用戶增加網速變慢,不需要購買獨立帶寬,這樣就可以讓更多的老百姓看得起多媒體廣播。因此,基于廣播技術的手機電視更符合中國國情。
另外,移動多媒體廣播除了向手機發送電視節目,還可以向筆記本電腦、PDA、GPS、車載終端、樓宇終端、戶外終端等發送廣播、電視和文字等多媒體信息,終端產品涵蓋更加廣泛。如果有人嫌手機屏幕看電視太小(看足球賽確實夠嗆),那就看屏幕稍大的手持終端吧。
而且,廣電運營商同時又是內容提供商,新聞信息發布是廣電部門的份內職責,手機電視這個新媒體仍然需要把握輿論導向,在未來這個內容為王的時代,由廣電部門開展手機電視和手持多媒體業務在政策上也更加順理成章。
問:有人說手機電視是廣電部門和電信部門爭奪的最后一個大蛋糕,電信部門肯定不愿放棄。如果由廣電部門經營手機電視,電信部門不給發手機牌照怎么辦?
答:您說得沒錯。手機電視產業能夠帶來巨額經濟效益,以上海市為例,1000萬部手機即使有300萬可以接收廣播電視節目,每部包月30元,每年將會帶來10億元的經濟回報,如果加上交通導航、天氣預報、特色服務等用戶定制的數據增值業務,經濟回報率將更高。這也是大家爭奪的原因。電信部門不發牌照,廣電部門可以先針對不需要手機牌照的手持多媒體發展用戶,畢竟,基于廣播的手機電視更符合中國國情,老百姓愿意用IP手機電視還是廣播手機電視,讓市場去說話吧。其實,即使手機電視業務由廣電部門負責,也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