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2007年(第16屆)中國國際通信設備技術展覽會召開,多款電視手機格外引人關注。而據悉,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牽頭,國家發改委、信產部、國家廣電總局以及各相關企業參與,正在評估、制定手機電視的國家標準。
業內人士透露,手機電視這些年在中國一直沒有進展,面臨的困惑之一就是哪種技術最后可以勝出。標準的分散導致產業鏈力量的分散、相互掣肘以及前景的模糊,手機電視迫切需要國家標準的出臺。
手機電視應用載體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電信運營商的點對點移動網絡,特別是未來的3G網絡,這是雙向并可以互動的網絡;另外一種就是廣電的點對多傳輸網絡,以及基于衛星傳輸的業務支持,不足之處在于缺乏雙向互動。
目前,移動運營商獨占流媒體手機電視平臺,所有的手機電視內容都需接入運營商平臺。而廣電企業如需通過流媒體手機電視平臺傳輸,也必須要通過移動運營商的網絡來進行。而采用廣播技術,可以擺脫對運營商網絡的依賴。除了手機外,廣播式手機電視還可以利用無線頻率向PDA、MP4、筆記本電腦等便攜式終端提供廣播電視服務,應用領域更廣,價格也更便宜,易于普及。
撇開標準不談,作為一個消費者,我們希望隨身攜帶一個手機,就能享受點對點的視頻服務和廣播電視服務。隨著北京奧運會的臨近,我想手機用戶尤其期待后者。
此外,作為終端用戶,我們期待手機電視有服務質量(QoS),我們期望分發到手機上的電視與我們在家中收看到的電視有相同的質量。目前絕大多數移動數據服務并沒有實施QoS測量以幫助改善用戶體驗。這也難怪,手機電視標準都沒落實,QoS只能是奢望。
手機電視運營商應該迅速將手機QoS提上議事日程。隨著廣播電視的數字化,我們日益習慣于地面數字電視、有線數字電視和衛星電視的高質量QoS標準,甚至于由于寬帶管道的增寬,還習慣于因特網上的視頻服務。但據國內外的報道,移動裝置上此QoS依然低于標準,很少的手機電視服務包含內置的QoS。
因此,在制定手機電視國標時,必須考慮究竟哪種技術(標準)最能對付多變的無線環境,能維持永遠相同質量的連接,并易于提供QoS,特別是對于流媒體手機電視的場合。
帶寬爭用和手機在蜂窩之間的移動復雜化流媒體手機電視的QoS問題。而廣播式的手機電視也一樣有其固有的問題及頻譜可用性問題。
如同地面數字電視國標,手機電視的國標制定我們的發言權有限或根本沒有,但用戶的我的訴求是點對點和點對多點廣播服務我都需要,而且還要QoS。說實話,如果讀者曾使用過WAP,可能認為它是雞肋。手機電視不能這樣,必須有令觀眾耳目一新,立即被打動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