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采訪了獲奧斯卡獎的聲音設計師伊桑·范德瑞恩,談論了在2007年夏天上映的科幻動作片:《變形金剛》。
毫無疑問,在今年的夏季放映季中,《變形金剛》是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動作片。本片由賣座片行家邁克爾·貝(曾經導演過《珍珠港》、《絕世天劫》、《絕地戰警》等)執導,派拉蒙影業公司和夢工廠發行,于7月3日在全球同步上映。《變形金剛》——講述的是來自賽博坦星球善良與邪惡的兩派機器人之間戰斗的故事——以完美的技術給予觀眾視覺享受。
以前只是流行于玩具、連環畫和粉絲們之間的變形金剛,現在通過令人難以置信的CGI,賦予了英勇的汽車人與邪惡的霸天虎機器人以生命,使它們可以與演員比如喬恩·沃伊特、喬什·杜哈明以及伯尼·麥克一起在影片中演出。
畫面之外
擔任《變形金剛》聲音設計主管以及聲音編輯的伊桑·范德瑞恩認為,來自于外太空的機器人在地球與人類生活在完全是一種二分情景,貝要把這兩者結合起來。不過,逼真的CGI加上逼真的聲音才能使觀眾獲得真實感。
“部分要素是保持每一件事情盡可能的真實可信,”范德瑞恩解釋到,“影片的畫面是真實渲染的,因此在聲音方面,使所有事物聽起來真實就非常重要。真實是必須的,但這還遠遠不夠:你可以稱之為超越真實。而得到這些機器人發出的真實聲音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我們相信60英尺高的機器人可以在時速120英里的情況下進行變形。因為不管是看上去還是聽起來都很真實,所以看到這種場景的時候你不會有懷疑。在那些時候,你僅僅是‘跟’著影片進行下去。”
特別是對《變形金剛》中多種多樣但又不協和的聲音來說,真實可信最為重要。范德瑞恩解釋到:“影片中機器人的表演有將近12大段。在這些戰斗場景中,你會看到士兵們開槍射擊、發射導彈、扔手榴彈這些現實中的戰斗聲音——因為是現實存在的,所以你知道這些聲音——以及未來的聲音,主要是那些科幻機器人自己制造的所有聲音,當然,這些就要從頭開始設計。但是,這些非真實的聲音要填充到這個真實世界中,還要能夠感覺到足夠的不同之處,如果有許多事件同時發生時,觀眾可以通過聲音來了解誰在用什么武器射擊、誰又對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
從地球中央轉入賽博坦星球
范德瑞恩在《變形金剛》之前與貝合作過兩部影片——《絕世天劫》以及《珍珠港》——他分別擔任聲音設計師和聲音編輯。在去新西蘭制作《指環王》系列片前,他所做過的大部分音頻工作都是在Skywalker Sound公司——坐落于加利福尼亞馬林郡小山中的真實聲音制作公司——里完成的。
“我在新西蘭待了好幾年(作為《指環王》三部曲的聲音設計總管與導演彼得·杰克遜一起工作),后來我被提名為《變形金剛》制作團隊的候選人。”范德瑞恩回憶道,“麥克·巴布科克——我在新西蘭作電影時認識的一個家伙——和我一起與邁克爾·貝以及制片人伊恩·布賴斯見了面。(范德瑞恩和巴布科克在2003年因為《指環王:雙塔奇兵》獲得了奧斯卡最佳聲音設計,2006年的《金剛》再次獲此殊榮)這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之后沒幾天,因此是非常有利的。我和麥克·巴布科克一起工作,他負責控制所有對白,而我則管理所有音效和聲音設計工作。邁克爾·貝給我們看了一堆的動畫草稿,我們的感覺就是,‘哇,這實在是太酷了。’”
收集素材
為了確保自己在《變形金剛》中的設計工作狀況良好,首先,范德瑞恩回到了Skywalker Sound公司,并到野外錄制一些至關重要的、獨特的聲音素材。“我從去年八月就開始花一部分時間來做這項工作,外出錄下各種各樣的聲音素材,因為我們希望使這部影片中的聲音顯得比較‘新鮮’,”他解釋說,“我們有一個特別的機會,因為美軍和我們達成了一份特殊的合作協議。我可以到一些空軍基地中去給新式武器錄音——比如說美國空軍的F-22‘猛禽’噴氣式戰斗機,這可真令人興奮。我們錄音時距離它的飛行路線只有50英尺。我們用了五天的時間把亞利桑納州柯克蘭空軍基地里所有的直升飛機都進行了錄音。因此,是的——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用于在野外錄制聲音素材。”
其次,范德瑞恩與他的團隊定義了機器人在變形以及運動時的聲音。“我們還做了一些能夠把機器人的個性表達出來的聲音——這些機器人不再僅僅是停留在畫面上,也可以通過聲音使它們更加鮮活起來,”他解釋到。
“填充素材庫、調整音色就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隨后我們開始制作一些草稿(與畫面故事板同步的音軌),并把一些關鍵的序列放在了一起。”
收集了大量聲音素材之后,范德瑞恩開始全心投入制作。“制作這種視覺特效電影時,聲音素材的積累總是能讓我激動不已;所有事物開始慢慢的顯現,并變得越來越逼真。對于本片來說,這是個關鍵的時刻,它使音軌和圖像能夠以一種有機的方式一起進行制作。”
更長的場景、臨時的混音、以及更多
范德瑞恩很快就迎來了聲音設計師埃里克·艾達爾,他主要負責設計機器人的特殊聲音。“在年初我們開始做一些比較長的場景時,還有一些人加入進來。當我們用Pro Tools把某些序列接合起來的時候,我們要在這些小段的立體聲縮混中做好效果的平衡。這些小段要送到剪接室用Avid最終合成為一個場景。我們用這種方法做了片子的四分之三。”
那時,范德瑞恩和他的團隊用一臺Digidesign D-Command控制臺裝配了一個Pro Tools|HD工作間,特別為完全的5.1混音做好了配置。“這使我們最初的工作可以成為滾動的臨時混音,就是根據圖像所做的混音。當我們可以預覽影片時,就可以做出更加成熟的臨時混音,不過這個月開始我們就不這么做了。這些滾動的臨時混音本來就不會跑掉,不過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把這些臨時混音做成最終的聲音。”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范德瑞恩和他的聲音制作團隊還在洛杉磯繼續他們的聲音制作工作,離圣塔摩尼加的影片剪輯工作室不遠。“我們在洛杉磯做終混,”他在官方發布日期之前的幾個星期時說到。“我們在Technicolor音頻服務公司制作,在洛杉磯有一堆編輯使用它們的設備。埃里克在那里做了大量的工作。大約在年初,我們搬到Sony公司的房間,這樣就離位于圣塔摩尼加的影片剪輯工作室和混音工作室的地點都能夠近一點。”
雖然不是粉絲但學得很快
范德瑞恩說他從來就不是《變形金剛》的“粉絲”——一個專用語用來描述那些對于某一特定的通俗文化瘋狂熱愛的人。但是,他充分認識到看電影的遠遠不止那些《變形金剛》的粉絲們。要同時考慮到這些粉絲和從未接觸過《變形金剛》的人,就必須涉及到一些對《變形金剛》的歷史的研究和詳盡的評價。
“不,我對整個《變形金剛》的世界并不熟悉,”他承認。“我在制作前并無偏見,對于各個事物聽起來應該像什么,我的認識是完全開放的。但當我開始制作時,我學習了大量有關的資料,盡可能多的在本片的聲音中表現出電視劇(主要是1984年到1992年的第一代變形金剛)和電影(1986年的《變形金剛:大電影》)中的細節。我們找到了有效的方法在音軌中混合對白和音樂。”
利用原來的動畫片聲音轉換成的最新聲音是《變形金剛》中關鍵的聲音元素的一個很好的例子。“以前的動畫片中粉絲們記憶最深的可能是那個三種聲音組成的變形聲,” 范德瑞恩解釋到,“對我們來說找到一種方式來繼續使用這種聲音是很重要的。在影片中我們找到了一種方法來把它混合到兩種特殊的變形。第一種是在一開始做的一個大的變形。動畫片中的聲音非常小的,因此很難為這個聲音找到合適的場景,并使它服務于銀幕上所表現的內容。另外一個場景是一只手機的變形過程,這個聲音非常完美,聽起來也很正確。”
對于那些聽得非常仔細的粉絲們來說,大黃蜂的聲音是用其他熟悉的聲音通過獨特的手段混合而成的,范德瑞恩揭開了這個秘密。“做為一個演員——大黃蜂,片中是一輛Camaro——直到影片最后才有講話的聲音。在片中大部分時間里它都是通過車載廣播來說話的。把不同的語音和熟悉的音樂混合成它的‘語音’實在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粉絲們會聽出其中的一些歌曲。他們可以聽出這些聲音的原型……這是給他們的一個小小的‘復活節彩蛋’。”
在慢動作中去除聲音
在《變形金剛》中,范德瑞恩比較喜歡的幾個聽覺片斷是在影片的最后45到50分鐘之間。那時,在城市里發生了多種多樣相當激烈的動作/戰斗場景,在混亂中某些瞬間做了停頓,分別從汽車人和霸天虎的視角進行了表現。
“這么多的聲音,使現場變得相當狂亂,”范德瑞恩解釋了《變形金剛》中的戰斗場景。“其中有許多瞬間做了慢動作處理;我們可以去掉一些沒有關系的次要聲音,集中于幾個主要的聲音,后來成為了影片的標志性聲音。在變形的時候,我們可以離開周圍那些高速的戰斗,著重用重要的、簡單的聲音來幫助描述這些想象中的變化。我們縮減了那些雜亂的事物,直接從本質上直接連接到它們的靈魂上。”
對白的處理
對于范德瑞恩來說,《變形金剛》的對白部分有兩個主要的問題——真人以及機器人演員聲音的特色和清晰度。“從一開始,我就要求把這些機器人的語音處理的與普通配音的語音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