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一直充滿著對世界藝術殿堂—巴黎盧浮宮的向往,蒙娜麗莎的神秘微笑、希臘勝利女神的英姿、米羅的維納斯……。這些堪稱世界瑰寶的藝術品早就令你心馳神往,并想一睹為快。那么,我們高興的告訴你,30集大型高清紀錄片《盧浮宮》即將讓你夢想成真。
特別引人關注的是,《盧浮宮》的拍攝,是Sony CineAlta數字電影攝像機F23在國內的首次應用,《盧浮宮》創作班底成為國內第一位使用F23拍攝高清紀錄片的團隊。
《盧浮宮》制作團隊剛剛從法國巴黎凱旋歸來。一個難得的機會,我們有幸與《盧浮宮》導演周儐和攝像師馬志偉進行面對面的訪談,聽他們講述創作《盧浮宮》的故事,以及首次使用F23拍攝的體會。
導演周儐:中央電視臺新影制作中心特別節目部主任,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東方良友數字影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曾導演《故宮》、《梅蘭芳》、《敦煌》、《盧浮宮》等大型高清電視紀錄片。
創作靈感源于一次偶然
2008年3月8日,受盧浮宮博物館之邀,周導帶領他的團隊踏上了藝術與浪漫相結合之都—巴黎,進行為期20天的拍攝一部反映盧浮宮歷史藏品的高清紀錄片,這也是國內首次大規模對西方博物館進行全方位的拍攝。
談起創作靈感,周儐覺得還挺有趣,“在拍完《故宮》之后,記得有一次大家聊天,我開玩笑說,故宮是中國的博物館之最,而盧浮宮是世界博物館No.1,什么時候有機會將兩宮拍攝的片子進行對比那才有意思呢。”誰也沒料到,一句玩笑話居然成真。2006年,正巧《故宮》和《盧浮宮》兩宮聯合主辦一個藝術展,周導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將早有的想法向對方提出,得到對方的大力支持,經過一年的談判,終于如愿以償。
CineAlta F23嶄露頭角
“我的理想,就是要用最高品質的技術完成這次創作,以一種最好的圖像來再現盧浮宮。”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想實現周導的理想,選擇好的設備是關鍵。“此次Sony在技術上給與了大力支持,提供了CineAlta頂級數字電影攝像機—F23。”
“讓我們引以為豪的是,盡管已有世界上一些電視媒體拍攝過盧浮宮,但我們是全球第一個使用F23來拍攝盧浮宮的。”經過20天的考驗,F23的確表現不俗,周儐概括到:“一句話,我追求的就是和電影一致的畫面品質。現在看來,只有F23能夠達到,無論是畫面還是空鏡頭;無論是在室內還是拍外景;無論是在色彩光線還是在影像品質上,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而這種提升是目前其他高清攝像機所達不到的。”
拍攝就用最好的
周儐對Sony高清產品情有獨鐘,從拍攝《故宮》使用HDW-750和HDW-F900,到拍攝《敦煌》在國內第一個使用HDC-950+SRW-1,直到拍攝《盧浮宮》使用F23數字電影攝像機。“Sony產品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穩定、可靠的性能,以及配套成熟的系統。”
“我們一行9人前往巴黎,同時帶去了Sony F23和750兩臺高清設備分別拍攝,并同時在一個24寸的彩色監視器上觀看回放效果,感覺HDW-750已經有很好的畫面表現了,相比較F23顯得柔和很多,更接近于膠片的感覺。此外,從成像細節表現上更勝一籌,F23能夠很好地反映出盧浮宮的光線,尤其是在自然光線下的效果。”周導不時透露對F23的喜愛之情。“它很能主動激發你的創作靈感,你會感覺手中的機器能隨意地實現你想要的各種東西。”
攝像師馬志偉:在平面攝影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入行已有十余年。曾先后在北京電視臺和多家廣告公司任職攝影,后加盟周儐的團隊,主要拍攝過《故宮》、《敦煌》、《盧浮宮》等大型高清電視紀錄片。
“F23可謂專門為電影攝像師量身打造,它體積小巧,結實耐用,外觀設計與普通電影膠片攝像機極為類似,可以想象Sony的設計人員完全考慮了傳統攝影師的工作習慣。”
在《盧浮宮》拍攝過程中,馬志偉始終與F23陪伴,提起這個好幫手,他贊不絕口,并總結了F23的一些過硬的技術本領。
豐富的層次表現
一天,我們在盧浮宮旁塞納河畔拍外景,時進傍晚時分,光照條件不是很理想,我想盡可能把高亮部分和暗部部分都表現出來,F23提供了極好的納光能力,我是在剛剛拿到F23時,Sony的技術人員告訴我,F23提供了S-log的Gamma對數模式,而能更多的表現細節層次,而這次拍攝由于時間很緊,無法更多嘗試使用S-log。為了得到能夠滿意的畫面,同時還要高效率,我采用了HG4的Gamma模式,這已經能夠很好的表現層次了,F23將層次感再現的完美無缺,中間的幾個層次特別豐富,很好的實現了我們的主題設計思想。
柔和的光線效果
在拍攝中,我們遇到過兩種光線,一是室內大光比,即高光和暗影的環境,很像黑白攝影中的感覺。F23在光線過渡上非常柔和,非常完全的將明暗層次表現的淋漓盡致,而且十分柔和;二是反光效果,在一個河邊拍攝現場,河邊的每一個鵝卵石的反光看上去都很舒服,人走在鵝卵石上,人影當中石頭的質感都能夠很好地傳達出來。看到這樣的效果 我們每個人都無比興奮,那是一種電影里的質感。以前從標清轉到高清,感覺HDW-750已經表現很不錯了,但這次使用F23后,我們發現比HDW-750還要好很多。
高寬容度
F23的寬容度不錯,有一天在盧浮宮拍攝阿波羅廳時,正好趕上巴黎是多云天氣,光線忽明忽暗,變化很大。當鏡頭通過軌道從門口進入時,突然地面光線起來,窗戶的投影打在地上,但從監視器上一點看不到過度曝光的感覺。我想,這應該和F23高寬容度的表現有直接的關系。當時感覺就像每一扇窗戶上架起一個6K的燈,阿波羅廳四周是金色的反光裝飾物,我一點都感覺不到光斑的刺眼。
高反差處理
高反差是F23值得稱道的地方,比如我們在拍攝一條逆光景時,為了防止陽光直射文物,盧浮宮的窗戶上都有一層保護窗紗,透過窗紗相當于為鏡頭增加了一層灰片。窗戶兩邊的畫相對來說是暗的,這就形成了高反差,陽光直接打進來,形成典型的電影光斑鏡頭。但我們發現光斑非常柔和,旁邊的影調暗處細節也能充分展現。作為一個完整的畫面,從高光到暗部細節都是很舒服均勻的過渡,完全不像以前使用的高清攝像機亮部茈、暗部黑的情況。[Page]
低照度不錯
在拍巴黎圣母院時,其中有一個鏡頭,是從巴黎圣母院穹頂上的徽標開始,一邊旋轉一邊拉出。盡管巴黎圣母院殿堂內光線很暗,但你能看到拍攝的物體的細節和層次感。靠近神臺有一個很亮的區域,我們在曝光控制的時候保留一點點高光,這樣暗部細節不會完全被壓掉,簡直就像舞臺打出的一種戲劇性的光效,這些細節非常柔美。
關于后焦
為了充分發揮F23的優勢,這次拍攝配置了最好的電影鏡頭。在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