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電視臺歷史媒體資產數字化采集、編目、整理、存儲以及檢索、調用的需求,結合天津電視臺全臺數字化制播網絡的建設情況,構建了服務型媒體資產內容管理運營系統,實現了內容存儲中心、內容服務中心和數據交換平臺,本文介紹其建設目標、系統拓撲、業務模塊、總體軟件架構及業務流程分析設計,并簡要分析其技術創新特點等。
一.引言
天津電視臺始建于1960年,目前已擁有數十萬小時的音像節目素材,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和音像素材均以各種磁帶介質方式進行保存,隨著時間流逝,這些珍貴的節目素材急需搶救。同時,隨著電視產業的發展和觀眾對電視節目的要求,自制節目數量逐年增加,媒體資產再利用越來越頻繁,在傳統磁帶管理方式下,查找一段所需的媒體資料可能少則需要數十分鐘,多則需要數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嚴重影響了電視節目的制作效率。另外,天津電視臺已經建立了數字硬盤播出系統、綜合制作網絡、頻道制作網絡、新聞制播網絡等一系列數字化、網絡化節目制播系統,急需要實現數字化節目的歸檔、存儲以及送播出,并實現網絡化、自動化的媒體資產檢索、回調服務。
在這種背景下,媒體資產內容管理運營系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根據系統總體需求,將該系統的主要建設目標和功能抽象為:建立全臺的媒體內容存儲中心;建立全臺的媒體內容服務中心;建立全臺的媒體內容數據交換平臺;整理、保存和拯救珍貴的歷史資料;滿足現有網絡的歸檔、存儲和調用需求;滿足數字電視等業務發展的需求;滿足電視臺未來新業務的拓展需求;逐漸實現業務板塊之間的互聯互通。
經過3年的建設,該系統已經全面完成。其主要時間節點如下:2005年8月-12月,開始設計交流、關鍵技術測試;2006年1月-7月,方案深化設計及招標;2006年8月-12月,系統研發及內部測試;2007年2月-3月,現場安裝、調試和配置實施;2007年3月15日,項目主體工程順利完成;2007年3月-5月,系統試運行;2007年6月,系統正式運行;2008年6月,項目驗收,全面投入生產,并為全臺提供服務。
本文概要分析天津電視臺媒體資產內容管理系統的業務功能、模塊劃分、系統拓撲、軟件架構等方面進行總體設計,并介紹其應用實踐情況。
二.總體架構設計
(一)業務功能分析設計
該系統不僅為天津電視臺總編室及全臺網各業務系統提供歷史資料上載、采集、編目、審核、管理等業務功能。同時,通過內容管理、存儲管理、媒體分析、智能轉碼、智能索引、工作流等引擎,為全臺媒資用戶提供精確查詢、高效檢索、快速瀏覽和下載服務。通過運營管理子系統,為節目選題、節目編排、節目播出、內容發布等提供運營支撐。通過互聯接口子系統實現天津電視臺新聞、制作、體育等節目制播網絡與數字硬盤播出系統等的互聯互通、應用集成,其總體架構如圖1所示。
(二)系統拓撲設計及主要產品選型
該系統采用了適用于視頻編輯、媒體存儲和流媒體發布的SAN存儲及NAS混合存儲架構,其中:采集上載、整理、編目、審核、下載等站點以及交換機、存儲、服務器等采用了無單點故障的FC+Ethernet混合雙網結構設計,低碼流編目、流媒體存儲等采用了NAS存儲,便于大規模媒體資產內容管理運營系統的構建。
整個系統由工作站組(高標清上載、任務集中控制、視音頻整理、編目、審核、檢索瀏覽、下載和管理等)、媒資網絡平臺(FC+Ethernet)、媒資存儲中心(EMC2在線存儲、EMC2 NAS存儲、SUN STK近線帶庫和磁帶架)、服務器群組(MDC、數據庫、應用服務器、Web服務器、流媒體服務器、數據交換平臺服務器、轉碼、遷移、工作流監控、多級存儲管理、帶庫控制、認證控制和監控管理)等四大部分組成,系統拓撲結構如圖2所示。
經過深入研究和關鍵技術測試,該系統的主要產品選型如下:(1)在線盤陣:EMC光纖盤陣;(2)低碼流盤陣:NAS存儲;(3)數據流磁帶庫:SUN STK SL8500;(4)數據庫:Oracle 10g for Solaris;(5)內容管理平臺:新奧特Auto.CM 2.0多媒體內容管理平臺;(6)互聯互通平臺:新奧特Sitecore 3.0全臺網應用集成主干平臺;(7)上載服務器:新奧特TransServer視頻服務器;(8)整理審片工作站:新奧特Himalaya整理、審片工作站。
(三)業務模塊分析設計
根據該系統的總體要求和天津電視臺媒體資產內容管理運營系統的實際需求,結合媒體資產應用系統的發展及信息技術、軟件架構的發展情況,將其歸納為:服務門戶子系統、功能業務子系統、內容管理子系統、運營管理子系統、網絡管理子系統以及互聯接口子系統等部分,如圖3。
·服務門戶子系統,為全臺用戶提供精確查詢、高效檢索、快速瀏覽、打點和下載申請服務,并提供本地下載服務。
·功能業務子系統,為總編室及全臺網各業務系統提供歷史資料上載、采集、編目、審核、管理等業務功能。
·內容管理子系統,通過內容管理、存儲管理、媒體分析、智能轉碼、智能索引、工作流等引擎,為全臺媒資用戶的精確查詢、高效檢索、快速瀏覽和下載服務提供支撐。
·運營管理子系統,為節目選題、節目編排、節目播出、內容發布等提供運營支撐。
·網絡管理子系統,為該系統提供配置、管理、系統技術和業務監控服務。
·互聯接口子系統,實現新聞、制作、體育等節目制播網絡與數字硬盤播出系統等的互聯互通、應用集成。
(四)層次化服務架構設計
結合媒體資產應用系統的發展及信息技術、軟件架構的發展情況,提出了“層次化服務架構內容管理”構建理念,將層次化、模塊化、服務架構等設計思想應用到本系統設計中,并將系統架構分為數據資源層、業務支撐層、業務服務層和應用門戶層,同時,還提供了數據交互、適配器及Web 2.0頁面生成中間層,為用戶提供高效、靈活、安全、可擴展的多媒體、數字化內容資產采集、編目、制作、存儲、內容管理、存儲管理及網絡發布平臺。如圖4所示為本系統采用的Auto.CM多媒體內容管理平臺軟件架構。
如圖4所示,Auto.CM的數據資源層提供Media視音頻內容、DOC、PDF、XML、JPEG等非結構化數據以及DB、DRM等結構化數據保存、管理,并通過數據交互層及業務支撐層,實現對外服務。
[Page]
業務支撐層提供企業級內容管理核心平臺,主要包括媒體分析引擎(MA Engine)、轉碼處理引擎(TS Engine)、智能檢索引擎(IS Engine)、業務流程引擎(WF Engine)、分級存儲管理引擎(HSM Engine)和內容管理引擎(Auto.CM Engine)等,用于實現對數據資源層的管理、索引、檢索和瀏覽。
在層次化服務架構內容管理平臺中,提出業務服務層概念,通過適配器中間層,形成采集服務、編目服務、審核服務、制作服務、轉碼服務、主題化服務、檢索服務等系列、原子級內容管理服務,便于內容管理運營系統的抽象、整合。
另外,設計了應用門戶,通過Web 2.0技術實現頁面動態生成,為用戶提供最終的業務展現,包括面向數字內容處理的采集上載、編目審核、多媒體制作(整理)、內容發布、運營管理等,以及為其他用戶提供檢索、瀏覽服務等。該系統的實際應用界面如圖5、圖6所示。
三.業務流程分析設計
該系統使用先進的內容管理、存儲管理以及音視頻加工、分析處理及大量專利技術,基于面向對象開放性數據架構,提供多媒體資產的獲取、索引、編目、檢索、瀏覽等業務功能,適用于海量多媒體內容的采集、編目、管理、發布。
(一)內部業務流程設計
如圖7所示為媒體資產內容管理運營系統典型業務流程。在天津電視臺全臺制播網絡系統中,媒體資產內容管理運營系統提供B/S檢索瀏覽模式,當授權用戶挑選、打點標注出媒體內容后,通過媒體資產內容管理平臺、分級存儲管理平臺及企業媒體總線(EMB),將特定的節目內容推送到申請該節目內容的節目制作(制播)模塊。
(二)互聯業務流程設計
該系統采用開放性架構設計,可為第三方系統提供B/S檢索瀏覽界面,并全面支持基于SOA架構的企業服務總線(ESB)、企業媒體總線(EMB)等技術框架,并提供全面的互聯服務、接口,包括:導入允許服務、導出服務、數據校驗服務、元數據導入服務、媒體文件查詢服務等。
全臺各制作網絡系統與該系統交互的主要方式有:(1)制作完成的成品節目歸檔進入媒資庫;(2)制作網絡經篩選的素材歸檔到媒資庫;(3)節目素材從媒資庫回遷目標制作網絡;(4)各制作網絡節目、媒資庫節目,通過互聯接口子系統,送到播出緩存(播出媒資)系統,實現網絡化節目備播。
四.總結
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天津電視臺媒體資產內容管理運營系統,從最初的歷史資料上載、整理、編目、審核、發布、檢索、下載等常規應用,逐漸建設完成數字化網絡歸檔、全臺內容交換、以及內容管理運營等功能,該系統的主要技術特點有:
1.將面向服務架構(SOA)應用到內容管理中,以Auto.CM為多媒體內容管理平臺,構建了服務型廣電媒體資產內容管理運營系統;采用企業服務總線、企業媒體總線、工作流引擎、監控管理等技術,實現了臺內業務板塊間的互聯互通、應用集成、資源共享、流程再造。該系統支持辦公桌面和生產桌面對媒體資產內容管理的統一檢索、瀏覽和調用。
2.采用多個千兆以太網捆綁互聯和SAN、SAN+NAS、Unity ISIS等存儲訪問技術;通過服務門戶子系統、業務功能子系統、運營管理子系統、網絡管理子系統等,實現了臺內模塊化的內容管理。
3.通過Internet與高安全區連接,可接受第三方系統的編目數據,實現了分散式遠程編目;并支持任意授權用戶的瀏覽、檢索和打點下載。
4.研制了多通道冗余多級存儲管理系統,實現了對數據流磁帶庫、在線盤陣、流媒體盤陣及近線盤陣等媒體數據生命周期的管理;并通過基于磁帶的復制技術,實現了數據備份和安全恢復。
5.通過文字、語音分析索引、視頻關鍵幀分析、編目以及智能檢索引擎等技術的綜合應用,使用戶可以更精確定位視音頻內容。
6.該系統轉碼中心支持對MPEG-2 I、MPEG 2 LongGop、DVCPRO HD、DNxHD等主流高標清格式、低碼率格式的轉碼,并支持轉碼后的數據自動返回。
天津電視臺媒資資產管理系統自2007年2月建設完成投入試運行,于2007年6月14日開始正式運行,截止至2008年10月1日,滿負荷運行475天,系統運行狀況優良,流程簡捷合理,經受住了實際運行工作的檢驗。受到了使用部門的一致好評。大大提高了用戶的工作效率。
通過該系統,天津電視臺目前每天完成大于100小時的新聞類、體育類、高清類、其它類節目的上載、編目、發布,完成對全部節目、素材、文稿、串聯單的數字化歸檔、保存、管理。
目前,該媒資庫已有35000小時數字化節目,其中新聞類3500小時,專題類15000小時、影視類13000小時、高清類40小時、素材類3500小時,應用到全臺多個數字化節目制播網絡系統中。B&P
參考文獻
1.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科技司,中國電視臺數字化網絡化建設白皮書(2006),2007年2月
2.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科技司,電視臺數字化網絡化建設白皮書(2007),2008年2月
3.天津電視臺,媒體資產管理系統項目需求書,2006年7月
4.新奧特公司,天津電視臺媒體資產內容管理運營系統解決方案(v2.0),200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