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foAV China》(下文簡稱“我刊”):麗訊科技在中國市場的中短期市場目標是什么?
呂文平博士:麗訊在國內的目標是五年內進前五名。現在前十名的市場表現是年銷售三萬臺,麗訊09年的目標是13000臺,力爭要在明年進入前十名。
我刊:麗訊對投影機市場未來發展趨勢持何觀點?
康弘明先生:市場上有兩派觀點,樂觀的和悲觀的。麗訊是持樂觀態度的一派,但不會盲目樂觀。麗訊認為,顯示,視覺刺激是感觀的一個東西,是人類的一個基本需求,以后一定到處都會有顯示,不論這個顯示是以什么形態表現出來,CRT顯示器也好,液晶顯示器也好,投影機也好,電子白板也好。另外,底層的技術是最根本的,IC的應用是最根本的。DLP的應用,以后不會僅僅只局限在傳統的投影上,而是極有可能會以其它的顯示形態,出現新的應用。所以,麗訊給自己的定位不叫投影大家,而是叫顯示大家。在大陸市場上,隨著流動影院、數字影院的發展,膠片逐漸淡出主流市場,全數字化已經成為一個趨勢。所以投影的前景一定是很光明的。
我刊:目前投影設備的燈泡耗材是一塊很大的成本支出,投影機行業以后要有大的發展,必須要解決這個成本問題,麗訊科技是否已在著手解決此問題?
呂文平博士:大家已經看到我們剛才的展示,LED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它可以很好的降低后期使用成本。下一步再通過產業鏈的緊密合作與技術創新,解決掉前期生產制造成本的話,那么整體擁有成本TCO自然也就下來了,普及也就達到了。
我刊:據悉,麗訊與臺達集團有著密切的關系,能否詳細介紹下?
康弘明先生:麗訊是臺達集團的成員之一,在美國注冊的國際品牌,首先是一家獨立的法人公司,跟臺達有很緊密的策略聯盟關系。麗訊的很多成員來自臺達,同臺達有很緊密的資本層面的合作,技術和人才都是以臺達為基礎。同時麗訊也是往上做品牌的一個戰略延伸。
臺達不差錢,現金儲備很充足。麗訊有技術,有整個集團的實力積累,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呂博士在臺達十幾年,有很多的產業和管理心得,深知臺達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樣的積累,做了很多全世界第一的產品和技術。這次執掌麗訊在中國的布局和品牌拓展,實際上也是希望利用原有經驗和資源,把麗訊的品牌樹立起來。
麗訊所提到的“30年孕育、20年發展、10年創新”,可以用母公司臺達的發展歷程來幫助理解。臺達最開始是先做元器件,接著后來開始往上延伸做產品,因為產品比元器件更有附加價值。到最后,再往上延伸,做品牌,附加值更大。
我刊:面對市場上一些投影巨頭,麗訊如何切入市場,有什么有效的應對策略?
呂文平博士:以西安古城墻為例。原來進入市場的那些競爭對手早已各據一方,在自己筑起的高墻上堅守著自己的領地,把這個市場守得水泄不通。后來者要攻進去,的確不容易。按照常理,攻城要耗費三倍的兵力。以麗訊目前的規模和實力,肯定不能只憑硬攻。必須想辦法空降、地遁、和正面進攻相結合,進行差異化競爭,以已之長,攻彼所短,才可能攻進城內搶占到自己的一隅之地(比如電子白板系統,日系投影巨頭三洋就沒有做)。麗訊通過幾十年的積累,現在已經使海陸空三軍部隊都很完善了,產品線之齊,從低端到高端,從家庭到教育、政府、工程領域,從低流明到高流明,都有全線覆蓋。這在當前市場上是非常有競爭力的。再比如,三片式的投影機現在麗訊已經在做,而且在應用市場上已經有合作。
我刊:麗訊為什么選擇09年經濟危機這個時候來進行拓展中國市場的大動作?
呂文平博士:金融危機對麗訊未必是一個壞事。麗訊并沒有包袱。還是用剛才攻城的例子來做比喻,金融危機其實就是城墻失火,這對麗訊來說是一個絕好的機會。在好的時機里,麗訊要打敗強大的競爭對手會很困難,在壞的時機里,卻變得更為容易一些。經濟危機其實就是一個轉機,有一句話叫“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在現在不景氣的經濟大環境中,很多競爭對手其實是背上了很大的包袱的,而麗訊卻沒有任何包袱。
[Page]
我刊:現在投影領域,核心器件還是壟斷在少數廠商手里,壟斷性甚至比CPU更嚴重。此現狀是否會制約麗訊的發展?
呂文平博士:核心技術對整機廠商來說是很難掌握的。麗訊同TI這些上游巨頭有著很緊密的合作關系,在投影機產品和顯示解決方案上,也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獨有的一些核心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競爭已經不是產品和產品的競爭,而是原廠和原廠,產業鏈和產業鏈,產業板塊的挪移和競爭。在產業鏈和板塊上,麗訊是有很大優勢的。關鍵元器件,麗訊是自己也會做的。
我刊:因有長期為國際品牌代工的經驗,麗訊的生產能力肯定沒有問題,但麗訊科技的銷售能力還是未知數,如何才能在五年內做到前五名?家用消費市場的銷售有什么打算?
呂文平博士:五年內做到前五,是麗訊的自我要求和努力方向。要把價格匹配變成性能匹配。
在渠道的建設上,區域總代和廠家直銷經常會很沖突,但麗訊和總代佳杰的合作很透明化,一起來經營市場,不壓貨給它,成敗在一起。這一點相信很多別的大的投影品牌就做不到。有實力,有技術,有策略,又能做的投影機品牌,當前市場上除了麗訊很難找到第二家。
佳杰有它自己的銷售團隊,麗訊也有自己的銷售團隊。銷售方式由佳杰主導,但管理是麗訊自己主導。雙方可以達成這種諒解,這是很難得的。佳杰為什么跟前五名的幾家投影機廠商都取消合作,以麗訊現有的實力和市場影響,佳杰選擇和麗訊合作,這能說明一定的問題。市場機制下,很多東西是不契合的,不是光看誰是巨頭誰不是巨頭,現在麗訊和佳杰就是契合的。
我刊:中國市場在麗訊科技的全球市場版圖中,處于何種地位?
康弘明先生:中國市場在麗訊全球布局里面的優先級是第一的,美國歐洲等受金融風暴影響太大,但中國GDP還保持著6.5%的成長,投影市場在中國國內還有15-20%的年成長率,所以中國市場的發展趨勢相當看好。麗訊是全球布局,重點經營,在中國區的比重是最大的,中國區人員團隊相比世界其它各區也是最完整最龐大的,有30個人。二十年前就開始在布這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