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計算機、網絡等信息技術(IT)的成熟發展,IT在各行各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即使在采用技術相對封閉的廣電領域。基于IT的視音頻設備正以燎原之火的態勢,由原來零星化的周邊設備向著帶狀化的中央設備、主導技術的方向發展。
采用IT的非編制播網,給傳統的電視制作線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改進,其操作的方便快捷和資源共享帶來的好處,還有后繼維護成本的降低,更主要的是視聽效果的耳目一新,進而帶來生產流程和工藝上的改進,給故步自封的廣電行業吹來了強勁的春風。技術平臺的革新,IT行業的迅猛發展,更在企業經營理念上帶來了深層次的變革,高效而快捷地應對市場的變化,造就了像微軟、IBM這樣的IT巨人。傳統的廣電制造業市場正不斷地給IT行業生產商所蠶食,面對日趨激烈競爭的市場,傳統電子行業巨頭Sony、松下也積極調整戰略,向IT領域大量投入研發力量。Sony在資本市場和技術研發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組合拳,一方面致力于開發三種基于IT的關鍵技術,即元數據、千兆以太網和MXF,旨在新一輪廣電設備制作業大戰中確保翹楚的地位;另一方面入股中國民營企業索貝集團,爭奪國內IT廣電設備制造商本身享有的廣電用戶群,快捷地融和IT,借助原有的品牌優勢,在廣電技術的IT、AV融合中不斷發展和擴大自己勢力范圍。
IT的好處在于系統的開放性。計算機行業的發展正是打破技術壟斷樊籬的結果。而廣電行業,由于錄制格式為少數廠商的專利技術,選擇的范圍有一定局限,加上那些廠商在主流媒體上的商業推廣,非主流媒體為了求得業界通用的交流便利,不得不接受高企不下的壟斷價格。這就造成了廣電技術層面不得不尾隨某些廠商的商業策略,而不斷地升級換代。廣電技術發展的相對封閉和滯后,和與已經占領廣電市場的廠商相競爭所帶來昂貴的商業成本,限制了廣電市場的技術開發的自由競爭,由此也制約了廣電媒體的自身發展。IT的出現,降低了介入廣電技術市場的門檻,與傳統技術根本性差異帶來的應用上的亮點也吸引住廣電人的眼光。目前,基于計算機技術的音頻工作站在廣播、唱片制作業中已成為主導性技術,在視頻行業的高端制作領域,基于計算機技術的產品也已成為主流技術。
技術創新構筑節目創新平臺
IT中有這樣一個定律,Make the common case fast,即以加速使用頻率最高的部件為首先。提高經常項目下的技術,可以最有效地提高整個系統的效率和質量。在電視媒體生產層面上應用技術的不斷提升下,才能實現豐富熒屏視覺效果、提高整體人員素質和技術創新帶來節目創新。
當今電視媒體的特點之一就是信息反應快捷。電視媒體的競爭是以吸引受眾的眼球,提高收視率為第一目標。將廣播基礎設施與因特網相連是新聞和信息文化的一種自然延伸。AV資料全部可以通過非線性網絡制播系統制作完成,編導可以隨意使用網絡資料庫中的AV資料,從寫稿、配音到剪輯、電審全部都可以通過非線網絡完成,不但可以資源共享,而且工作效率也比傳統編輯方法有較大提高。在遠程采訪的特殊條件下,若不具備衛星上行設備時,可以借助寬帶互聯網,實現遠程的準電視直播。為了保證第一時間帶給觀眾第一手資料,記者們攜帶了輕型的DV攝像機和便攜式筆記本電腦。在筆記本電腦上編輯節目,壓縮、發送到遠方電視臺的FTP服務器上。
在以IT網絡為電視臺工作流程基礎框架的前提條件下,前期記錄格式也已不再是四平八穩了。Sony推出的專業光盤攝像機與松下的固態記憶卡攝像機的競爭,已經從根本上動搖了磁帶基記錄格式的基礎,是經濟實用推動著數字過渡向IT過渡轉變,這是由IT技術的開放性、可縮放性和基于標準性等等的行業優勢所決定的。
工作流程的革新,播出速度、制作質量的提高和后繼維護、營運費用的降低,這些內在需求正對傳統的電視技術能否實現提出疑問。
特點之二就是制作精良。“內容為王”一點也不假。加入WTO后,廣電行業境內外媒體的打拼,是內容市場的爭奪,特別是素材資源的競爭,境外媒體可借助高科技含量的制作包裝,做本地內容的節目,而非僅靠引進節目來搶奪市場,大投入的制作,規模化的營銷,自然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
有“快餐文化”之稱的電視文化,今天已經不再是制作手法粗糙、內涵不深的“三明治”,向觀眾提供有內容、有視覺效果的全席大餐,已成為眾電視媒體在競爭中的立足之本。現代電視制作手法,正朝著精良化制作的方向發展。采用IT和高端制作方式的虛擬演播室,用虛擬場景來替代傳統的昂貴的制景,有活動視頻和三維動畫的結合,表現效果是傳統技術無法比擬的。電視觀眾的口味日益挑剔,一成不變的制作手法和視覺表現形式,已無法吸引住原有的專業受眾,電視節目需要不斷用鮮亮的畫面來刺激眼球,激發收視欲望。即使是常規的電視制作,也借助非編制作網硬件的便利條件,結合高端制作的包裝手法,以流水線作業,專業化分工,高效率、高質量地打造電視節目精品,以內容促形式創新,實現形式與內容的互動。
技術創新促進人才和節目創新
市場化條件下的技術開發,已經越來越體現出以服務用戶為宗旨的經營理念。現代電視媒體業的激烈競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內涵上在延伸、外延上有拓展,集聚這兩種人才成為電視節目創新的基礎。
現代電視節目的敘述和制作手法在內容和表現形式上與以往相比有顯著的改變,與之節目創新相對應的內部管理上,也有類似的變化。
其一新技術的使用含量在提高,這不僅體現在媒體內部的日常運作中,無論是內部管理還是技術運營采用網絡技術的綜合辦公信息系統,有整合內部諸部門運作與客戶需求、供應資源的供應鏈—ERP(企業資源計劃),有以媒體資產管理為核心的生產制作系統等等,確保了主要業務環節管理的規范化、標準化和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快捷應對市場變化和需求。
其二新技術的采用不僅僅表現在幕后,更直觀地展示于熒屏效果:采用計算機虛擬技術的虛擬場景、流媒體技術的圖像、FLASH動漫、短信WEB互動等等,還有幻燈投影、等離子顯示、電腦燈光等一系列與視覺效果相關技術手段的使用等等,目的就是搶奪觀眾的注意力;更有與之相配合的精良制作。由此就要求專業化精神需要進一步加強,就電視的高端包裝而言,現已完全采用IT,在電腦平臺上運作,集平面視覺設計、三維制作于一體,一個制作已經不是簡單地靠單一的軟件就能實現的,需要多種軟件甚至是不同的技術平臺來實現,需要制作人員不但懂技術更要有藝術素養,不僅要熟悉軟件還要有硬件知識,不僅熟悉后期制作還要有前期制作經驗,不僅會做影視還要有多媒體制作能力等等,制作的數字產品也不僅可服務于電視,在Web網站宣傳、圖書出版等平面產品的開發上也有廣泛的應用。
其三,應對激烈的電視媒體業的挑戰,對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前那種單一知識面,以一技扛天下的局面不復存在了,需要文理并重、終身學習、與時俱進的人才觀,敬業愛崗、誠實守信的職業操守。企業內部資源與節目的策劃、生產和后繼銷售,更加密切。
前期策劃提供的是藍圖和框架,需要制作、營銷等各工種相互協作、細化和完善。就包裝而言,不再是單一的電視制作包裝,這里有各部門的分工,有宣傳推廣,市場調研,也有品牌定位,市場反饋等整體的時段經營策略。
現今的電視節目,除了有上述視覺形式上的顯著變化外,在內容的表現上也有許多創新,敘事方式和口吻的變化上,更接近觀眾的收視心理,將觀眾的疑問,以口語化的第一人稱表述,現場采訪與旁白交替互動,評論與敘事結合,內容上既有深度又有廣度,遣詞用句上摒棄了晦澀難懂的專業名詞,用與大眾更接近、更通俗的交流方式所替代。對編導的素質要求,不僅要求有文字功底,而且要有大眾心理知識,熟悉電視畫面語言的表述,以及與創作隊伍的協作、溝通和領導能力,以充分發揮團隊作用。
制作團隊中,也會有更多種類復合性人才的涌現。有集制片人、編導于一身,或既是編導又懂攝像,既是編導又是制作,或既是制作又是保障,既是制作又是攝像,融前后期于一身,融營銷與策劃于一身,融影視特效與多媒體制作于一身。既是本專業的翹楚,又是多面手,如此既減少溝通上的距離和隔閡,又能有深度而全面地表現主題,文理相融,內容和表現形式上相得益彰,宣傳上的投入帶來豐厚的營銷回報。
技術創新拓展業務外延
日趨激烈的搶奪眼球的電視大戰,已到了拼人才和財力的境地。沒有自己的節目特色,沒有自己的品牌優勢,沒有大投入的制作經費,沒有規模化的生產能力,沒有暢通的營銷渠道,中小電視臺將面臨著喪失注意力市場的危險境地。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