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3D又一次被推向影像技術的潮頭浪尖。在近期的各大展會上,不論是NAB、CES、Infocomm、數字告示展,還是深圳舉辦的高交會、文博會,3D技術都是引人矚目的焦點。與以往的3D熱相比,這一波3D熱浪被行業寄予了更多的希望,隨著技術的發展,3D立體影像技術從制作、傳輸、標準、顯示終端到市場應用需求等各個環節都在逐步走向成熟,以往那種一頭熱的狀況已經不復存在。從檔期滿滿的3D大片、體育節目的3D直播、不斷推出的3D概念產品,到公共場所的3D告示牌,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今日的3D已經從炒作概念開始落實到了實在的產品和實際的應用中,而2009年也被業內定義為3D影像年。盡管金融危機與3D的高成本有所沖突,但據有關方面統計,2008年和2009年用于3D項目上的支出明顯高于2007年;韓國市場研究公司Displaybank對未來的3D顯示器市場年作了預測,認為其增長率有望達到95%,2015年規模可達到158億美元,屆時將占顯示器市場的9%。面對3D影像市場的熱鬧景象,日本3D Consortium事務局長泉邦昭氏斷言道:“這次可不是一時的熱潮”。
3D影像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100多年以來人們一直孜孜不倦追求著三維立體的視覺感受。由于人雙眼有視覺差,所以實現立體顯示的基本原理并不復雜,只要給觀看者左右兩眼分別送去不同的畫面,就能實現立體的視覺效果。早在1833年,Charles Wheatstone就利用雙眼視差法在兩張手繪的草圖上創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組立體圖像,并利用雙眼視差原理作出立體鏡,照相術的發明使得立體相片(Stereo Photograph)在十九世紀晚期大受歡迎。在上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在美國好萊塢分別掀起過3D電影的熱潮。另外3D立體顯示器也受到不同時代人的喜好而不停地發展,電視機發明人John Baird在1942年將立體相片搬上了他的早期電視螢幕,日本SONY公司曾于1994年開始在市場上試售3D-TV,而同一時期在NHK也試圖推出立體的電視服務。

今天,顯示設備數字化、高清化發展,以及IT/AV的融合,為新一輪3D視覺革命奠定了技術基礎,使3D成為繼高清之后,顯示技術發展的又一動力。3D影像市場所涉及的產業規模可謂巨大,應用領域從電影工業、主題樂園、電視廣播、教育培訓、游戲、醫療到數字告示,內容制作又涉及拍攝、后期制作、存儲、傳輸、傳播、接受、播放等各個環節。數字高清格式的普及,令3D影像的制作、播放成本較之傳統膠片方式有所降低,觀看效果也大大提升,而隨著追求影像效果的新一代年輕人的成長,3D影像的消費受眾群體也不斷壯大。巨大的商業潛力,吸引顯示廠商和研究機構積極致力于3D顯示技術的研究和產品開發。歐盟已投入700億用于3D立體顯示研究,主要由Philips 主導的ATTEST聯盟進行研發;英特爾日前宣布未來五年內投資1200萬美元,在歐洲建立視覺運算研發中心,致力于3D圖像研究。日本則先后成立HODIC、TAO、3D Consortium 及3D Business Promotion Consortium 等組織,以電視廠商為主,聯合200多家公司共同研發3D顯示;韓國提出了“2010年3D視覺”政策,計劃到2010年實現大多數顯示產品和記錄設備與3D立體格式轉換。
投影顯示方面:科視、巴可、索尼、松下、NEC、JVC等公司都紛紛推出支持3D的投影設備或解決方案,由于目前主流的3D實現方式也是基于數字DLP的,因此對于原有非3D投影系統的改造也相對簡單。
在平板電視領域,PHILIPS、索尼、三星、LG、NEC,以及國內的TCL等企業都在大力推廣平板液晶立體顯示終端,臺灣面板大廠友達、華映、奇美等也相繼推出了各種尺寸的3D液晶顯示器,新的技術讓觀眾欣賞3D影像時可以拋開眼鏡,實現裸眼多視角的觀看,同時還可輕松實現2D與3D的轉換。
在制作方面,SMPTE4月18日公布了立體3D家庭母版制作標準的條件和參數,該標準將使3D故事片及其它節目能在家庭電視機和計算機屏幕上播放(無論什么分發渠道)。2009NAB上,松下展示了采用雙鏡頭設計的3D全高清攝像機原型機,兩個鏡頭各自拍攝左右視頻,然后歸入同一個視頻流,可原生支持1080P高清3D視頻的拍攝。Sony亦在NBA現場演示了3D高清節目的制作,能夠在全新高清監視器上播放出立體效果。Miranda帶來了立體3D多畫面分割顯示器,有16個視頻輸入的Kaleido-X16,可實現3D環境下的攝像機監測。
在內容傳輸方面,IPTV的發展為3D電視內容的普及做好了準備,在美國,基于5至8Mb/s碼流的高清視頻圖像通過電信網絡已進入千家萬戶,IPTV立體廣播可以通過色差方式將左右眼畫面加色后疊加成一層圖像,然后以單層圖像的碼流在網上傳輸,電腦接收端看到的是一層有色差疊加的復合圖像,利用很便宜的色差眼鏡就可以將畫面分成兩層,產生立體觀感。最新推出HDMI1.4亦增加了支持3D內容的功能。
此外,3D影像也正在向越來越多的顯示產品蔓延,CompoBank展示的3D數字相框產品,將3D相機拍攝的照片數據插入圖像處理卡,便可制成3D顯示的2張影像數據。奇美計劃以1年半時間投入“3D數字相框技術開發計劃”,預計完成后5年內,將可創造新臺幣100億元產值提升。索尼在CES 2009展會現展示了可立體顯示3D影像的3D顯示器、3D游戲內容以及3D游戲機,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將游戲內容和游戲機“PlayStation 3”3D化,相信這會對整個游戲產業和3D影像業務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Page]

3D影院

U2 2007秋季3D演唱會 REALD放映機
隨著技術的成熟,3D產品和內容在商業運營方面熱鬧非凡,2007年國家地理頻道開播了3D內容。2008年底,NBA聯盟、TNT電視臺和CINEDIGM公司宣布對2009年NBA全明星周末進行3D直播,這是NBA體育節目首次商業化3D公共直播。追隨NAB的步伐,NFL(全美橄欖球職業聯賽)也開始以3D HD實驗轉播比賽,成為美國第二個大體育聯盟試驗3D HD直播技術。日本BS 放送(BS11)近日宣布在BSD衛星上(BS11)新開 “煥然一新3D” 節目和首開3D立體廣告。勇于3D實踐的英國Sky 電視臺已經成功地試驗了經由高清機頂盒向家庭電視機的3D節目分發,并且據透露,該臺還將在其所負責的2012年奧運會轉播上有所創新,2012年全世界的觀眾有可能在家觀3D版的奧運直播節目,衛星廣播信號將以3D模式發射。夢工廠同時也宣布到2009年所有的動畫電影將用3D來發行和制作。3D影院正在大幅的增長,到2009年全球將會有5000個3D屏幕,預計2010年可能整個數字又會翻一番,達到10000個。此外,我國拍攝的45集神話劇《吳承恩與西游記》,號稱是全球首部立體電視劇,其中每集約有十分鐘的3D內容,而僅制作立體效果的投入就達9000萬。
經歷了以往幾次3D熱的反復失望,人們對于這一次“3D影像會否普及”依然心存疑慮,特別是對于成功的3D顯示而言,必須兼顧到視差、著色和陰影、線性角度和運動視差等諸多個因素,硬件不僅要給兩眼帶來不同的畫面,還在需要影像內容中具備更多的細節,對于產業鏈各個環節都有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的發展態勢,業內的種種努力以及觀眾的成長,讓我們有理由相信,3D必將是影像發展一個大趨勢,是影像發展從黑白到彩色、從模擬到數字、從標清到高清之后的又一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