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兩年,3D電影以其身臨其境的特別感覺,拿到出色的票房,日漸成為影視業的攫金冠軍。在這一背景下,電影公司希望這些電影能盡早進入家庭市場。如何推動3D電視技術向多方發展,其關鍵點之一便是建立主流標準。我們了解到,美國電影電視工程師協會(以下簡稱SMPTE)籌建了一個特別工作組,制定家庭 3D視頻內容的標準規范,定義家中觀看內容的立體3D母版制作標準參數,意圖不必借助特定傳輸路徑,即可在家中欣賞三維電影和電視。本期專訪SMPTE 3D到家特別工作組主席Bill Zou,讓他具體談談SMPTE將如何為在家中欣賞三維影像開辟道路。
本刊:請您綜合性地介紹一下SMPTE 3D特別工作組建立的主要目的?
Bill Zou(鄒永為):
2008年8月,SMPTE成立了一個特別工作組,定義家中觀看內容的立體3D母版制作標準的參數。該被稱為“3D to the Home”(3D到家)的項目,建立了一個使3D影片及其它節目不管通過怎樣的分發渠道,都能在家中固定裝置上播放的標準的基礎,是推動3D家庭娛樂行業發展中邁出的第一步。通過跨產業參與和貢獻,此特設小組定義了3D Home Master概念,確定了以3D到家內容供應鏈中各個實體的角度的使用案例,制定了3D Home Master規格。2009年3月,特別工作組完成了該項任務,并公布了報告,這將為在 SMPTM內制定實際格式標準打下基礎。這份報告已散發給其它標準制定組織,以支持它們制定相關的分配和顯示標準。
本刊:請您概要地介紹一下“3D到家”特別工作組的具體工作計劃和工作進展?
Bill Zou(鄒永為 ):
這項工作始于 2008年8月19日。工作之初,特別工作組獲授權確定“從內容制作到經由多種分配渠道(如包傳輸、廣播、衛星、有線、因特網)在家中消費及考慮向下擴展性(如便攜式/移動),立體A/V內容的迅速采用可能需要什么標準。”此授權范圍廣泛,而且可能包括內容母版制作標準和分配格式、3D顯示器通用接口、與人性因素有關的性能要求,以及與分配基礎設施和傳統設備有關的向后兼容性。
在這項工作的初期階段,特別工作組重新確定了范圍,而目標更集中,并明確地落實到了3D Home Master(3D家庭母版)所需之標準,3D Home Master在后期制作之后可以分配到發行渠道(如藍光盤或DVD制作單位,或廣播電視運營商采集中心)的采集點。3D內容將在不同類型的3D顯示器播放。值得指出的是,3D Home Master和用于母版內存儲/顯示3D內容的格式都不是為分配到家準備的。每種發行網絡中的采集點預料把3D Home Master內的內容轉換成分配系統所需的適當格式。
文件中3D Home Master被定義為“源自3D Source Master(3D源母版)的未壓縮和末加密的圖像格式或文件包。3D Home Master旨在用于創建3D Distribution Data(3D發行數據)”。特別工作組的主要目標是產生3D Home Master的必要條件,在 SMPTE標準化工作的后續階段這將推進3D Home Master規格。
特別工作組首先從家庭3D內容供應鏈中各類實體的角度確定各種使用案例,這些對母版制作格式有影響的使用案例被用于產生要求。在使用案例產生過程中,優先考慮經由物理介質、電視廣播頻道以及在線途徑的分配。與在如手機和車載設備等移動設備上觀看相比,也更優先考慮消費者在電視機類型的裝置上觀看。不過,專責小組也確實考慮包括向下可擴展性(如便攜式/移動等)的使用案例和要求。
本刊:請問,對于目前熱議的行業發展問題,報告中是否涉及,主要包括哪些?
Bill Zou(鄒永為 ):
在報告中除了闡述使用案例和要求外,特別工作組認為存在著各種未知因素,這可能(在未來)影響母版包裝格式。其中有些因素和相關參考在這一節有詳細地討論。如日益發展的顯示技術;未來的發行渠道;制作、創作技術與需求;未探索的人類視覺系統之心理物理特性。
[Page]
本刊:下一步特別工作組將推進哪些工作?
Bill Zou(鄒永為):
特別工作組建議SMPTE應著手標準化工作,制定符合特別工作組提出的要求的3D Home Master規格。此標準制定的目的是制作一種3D Home Master,而不是多種母版。此外,為制定3D Home Master標準,特別工作組建議SMPTE應根據需要與其他相關標準制定組織(SDO)以及行業協會和論壇建立聯系,確保與這些組織正在制定的技術解決方案/規范/標準兼容/互操作;在下游制作和發行中,推動3D Home Master在內容創作、存儲和采集的使用;術語和概念與這些組織的工作一致;找出列入SMPTE授權內必需標準中的缺陷,并為這些缺陷開發解決方案。特別工作組還建議SMPTE應繼續研究和探討報告中所列出問題和挑戰的解決方案,并著手評估3D內容到家對SMPTE出版機構產生怎樣的影響。
3D Home Master的基本內容
一. 3D詞匯表
為了確保SMPTE 3D專責小組內的討論和文件連貫,產生了4個類別的80多個3D術語:
(1)顯示類
(2)圖像格式顯示類
(3)基本概念
(4)使用案例術語
從以前出版的詞匯表和文件中采用了一些術語。幾乎所有被采用的定義都經編輯,與它們的引用版本略有不同。為了無歧義,還產生了其它術語,特別是在有多種定義的模糊術語已被廣泛使用的場合。

二. 端到端的3D系統
本節為3D內容分配系統提供了一個概念的信號流程圖,如下所示。論點是3D如何創建、母版制作,并向家庭分配。
三. 使用案例
本節列出和描述了各類觀點的使用案例,包括家庭觀眾、不同類型的多頻道視頻節目發行商(MVPD)、電視臺、電視/有線電視網絡、制作/后期制作公司等等。列舉了這些領域的80多個使用案例,并做了詳細說明,原因是預料它們對3D Home Master格式會加要求。本節闡述的使用案例的意圖是產生3D Home Master格式的要求。此外,每個使用案例是根據其與3D Home Master的相關性定級的,優先考慮的是它對3D Home Master是否重要以及近期影響。
四. 3D Home Master規范
基于這些使用案例,專責小組為一個可用于服務任何或全部各類下游發行渠道的3D Home Master規格確定了最低要求,這些要求包括9類:
(1)圖像內容
(2)音頻同步
(3)圖形覆蓋
(4)字幕
(5)隱含字幕
(6)向后兼容 2D
(7)3D元數據
(8)輔助元數據
(9)評價標準
這些要求將被作為制定SMPTE 3D Home制作標準的準則。
其他3D標準組織動向
一. SCTE、ATSC探討3D節目分發
通過最近實況3D體育試播,美國兩個主要行業標準組織現正研究把此極需帶寬的信號實際地送到家庭的方式。有線電視電信工程師協會(SCTE)和ATSC都在審查在有線電視上及地面電視廣播信號上傳輸3D內容所需的標準。SCTE的工程委員會批準了將確認對現行SCTE標準(包括傳輸協議)作出必要修改,以便促進有線電視提供商供應3D內容的“3D over Cable” 項目。與此同時,在最近的好萊塢后期制作聯盟會議上,來自ATSC的代表討論了對作為下一代數字傳輸標準(非正式地命名為ATSC 2.0)一部分的3D內容傳輸的新興趣。此提議的標準包括一批特性(26種),解決發送如1080p/60 、3D和雙向交互等格式的問題。
[Page]
二.
3D@Home Consortium
其成員包括迪士尼、飛利浦、三星和索尼等30家成員在內。目標鎖定在3D電視需求的草擬上。
三. 南加州大學(USC)娛樂技術中心(ETC) 3D工作組
USC實驗室的工作是對 SMPTE新工作組工作的補充。ETC是2005年建立的數字影院標準的官方檢測機構。USC實驗室是1993年由“星球大戰”導演George Lucas建立的,得到了多家好萊塢電影公司和若干技術公司的支持。ETC的3D工作組的目標是重點是定義涉及“3D內容到家” 的核心問題。
四. 3-D4YOU項目
3-D4YOU項目成員包括BBC、法國電信、飛利浦和湯姆遜。旨在定義3D電視的采集、 編碼和格式等規范;
五. OSIRIS項目
OSIRIS是“通過創新屏幕技術復現影像的原創系統”的縮寫,已招集了包括Barco和湯姆遜在內的9家公司來研究2D和3D投影技術,該項目預計2009年12月完成,項目金額近1900萬美元。
六. BDA藍光盤協會
正在進行3D電視的研究,但尚未有公開聲明。而藍光盤也許是3D立體內容進入家庭的第一種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