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描述江蘇衛視高標清同播過程中P2設備在前期拍攝、后期制作、節目備播等各個環節的配置和應用,重點對后期制作網絡以及新聞制播環節的典型應用進行了描述。
【關鍵詞】 P2 高標清同播 記錄
江蘇衛視高清頻道于2009年9月28日早晨7:00正式開播,在高清制播技術應用上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為此次高清頻道開播而建設的制作、播出和演播技術系統全面實現了高標清網絡化流程,制播存流程主體運行流暢,真正實現了文件化互連,既確保了高清節目制作的安全、質量和效率,又最大程度地減少了對原有標清制播流程的影響。
伴隨著全網絡化的高標清同播過程,江蘇衛視節目制播實現了由傳統磁帶介質到新一代P2介質的成功過渡,實現了從前期拍攝采訪、后期制作、節目保存到文件備播全流程P2文件化的應用,節目制作流程的變革既讓我們體會到了技術保障的壓力,又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更加高效便捷的制作方式和更加安全優質的播出。
一. P2介質應用環境
幾年來,我臺技術人員積極參與總局《電視臺數字化網絡化建設白皮書》等相關課題的研究,并以此為契機,建立了既具有技術創新性,又具有前瞻性的全臺網絡化制播平臺。在全臺網和技術系統設計之初, 我們在節目存儲、制作和播出等環節,就為高清業務的開展做好相應的技術準備,建設完成的全臺網架構使總臺衛視標清頻道實現了以內容產業為主體的數字化網絡平臺的建設,通過互聯互通、信息共享、資源共享,使素材采集、節目制作、資料存儲、播出分發等各環節實現了最優化的生產方式、最有效的資源整合、最精細的流程管理。
針對總局高標清同播的相關要求,我們在明確目標和原則的基礎上,對原有的新聞制播環節、媒資環節、后期制作環節、演播環節以及播出環節的業務規律、生產流程、工作效率和技術體系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對高清節目在網絡化環境中的制作、播出、存儲和傳輸的規律進行了廣泛地分析,通過技術實踐和創新,實現了全網絡化基礎之上的高清節目制播,打通了制作、媒資、播出、新聞等板塊高清節目和素材的數據化制播,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提高了網絡制播效率,為全頻道高清播出做好了準備。
為了有效提高高清網絡化制播系統效率,總臺兼顧到拍攝的穩定性、編輯的快速性、素材保存的便捷性、記錄格式的先進性以及維護成本、與現有非編網絡的兼容性等多方面因素,對新型紀錄介質設備進行了多次調研,反復論證,經過多方面的比較最終選擇了Panasonic以半導體為新記錄介質的P2HD設備。在本次高標清同播過程中,P2設備應用于前期拍攝、后期網絡制作、新聞演播記錄、節目備播等各個環節,充分發揮了P2介質非線性記錄便捷、上下載時間高效、數據傳輸高速、使用壽命長、維修費用相對較低等眾多特點。
二. P2設備的選擇
江蘇廣電總臺高度重視高清頻道發展帶來的機遇,在短短五十天的時間內高效率的完成了衛視頻道高清制播系統的技術方案制定及系統集成工作,保證了高清頻道如期、順利開播,充份體現出江蘇總臺電視技術部門在重大課題面前的快速反應能力、科技創新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但值得一提的是,對網絡、P2等核心、關鍵設備的選擇和使用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眾多科學、合理的流程也基于關鍵設備的特點來制定的。
·大型新聞行動
該類節目作為臺內精品進行生產,拍攝素材將作為珍貴資料長期保存,因此對拍攝質量有很高的要求,如作為迎接新中國60華誕的獻禮之作—《2009飛越新江蘇》。在該類節目的拍攝中,前期選用AJ-HPX3000MC廣播級P2高清攝像機,該攝像機CCD具有220萬像素,同時配合使用AJ-HPM110便攜式編輯機,BT-LH1700高清監視器組成一套完整的高清拍攝、監看、記錄系統,能夠實現1920×1080全像素的高分辨率及10bit/4:2:2全取樣的高畫質記錄。
·日常新聞制作
按照總局高標清同播的要求,新聞演播室環節必須提供高清信號,但目前新聞素材依然采用標清格式進行拍攝、制作、播出。作為對制播效率要求最高的新聞環節,P2的使用已經擁有數年的經驗。在日常《江蘇新時空》、《新聞夜宴》等新聞素材制作過程中,采用AJ-SPX 900等P2攝像機進行前期拍攝,通過AJ—SPD 850錄像機上載至AVID新聞制播網進行標清后期制作。當需要進行《北京兩會報道》、《上海世博會現場報道》等異地新聞采集、制作時,通常配合使用P2HD便捷式編輯機AG-HPM200,該編輯機結合了P2以及非線性編輯的靈活特點,又加入了傳統編輯的工作的便利的方式,具有更強大的編輯功能和友好的用戶界面,接口方面突出了網絡的連接,具有高速傳輸的以太網的接口,有利于數據文件的交換和傳輸。
·自辦欄目制作
江蘇總臺擁有《非誠勿擾》、《人間》等大批在全國有較高收視率的自辦綜藝類節目,該類節目對前期拍攝的要求是方便、靈活、高畫質,因此通常使選用AG-HPX303高清P2攝像機進行外景拍攝,該攝像機操作簡單,更具緊湊、輕盈、低重心的特點。在后期制作中,使用AG-HPM200編輯機通過視音頻方式對素材進行上、下載,或使用基于eSATA接口的AJ-PCD35讀卡器進行素材上載、拷貝,該方式最大特點是讀取和寫入的速率較高。
三. 后期制作網典型應用
衛視高清節目后期制作采用網絡化制作方式,在原有綜合制作網基礎上擴建了高清制作部分。為了減少對原有制作網絡的影響,高清制作采用新的獨立存儲,用于高清素材存儲和高清非編的編輯訪問,這樣既減少了對原有標清盤陣的壓力,又滿足了高清節目的存儲制作。

同時新增加10套高清有卡編輯系統,用于高清素材的上載和編輯,高清的素材通過高清非編進行高清和標清雙碼流不同獨立盤陣的上載。在不改變標清節目業務流程、保證標清制作質量的基礎上,完成了高清節目后期節目制作,高清制作網與標清制作網通過緊耦合方式實現互聯互通。
常態狀況下,外拍素材可通過三種方式進行后期制作網絡:
方式1:演播室系統或外拍攝像機實時收錄/錄制高清信號到P2卡(格式AVCIntro 100M),在制作網通過高清錄像機將P2素材采集上載到網絡非編中;
方式2:演播室系統或外拍攝像機實時收錄/錄制高清信號到P2卡(格式AVCIntro 100M),在制作網通過P2驅動器將P2素材拷貝到網絡中并導入系統; [Page]
方式3:演播室系統使用高清收錄服務器將信號收錄成素材文件(格式AVCIntro 100M),或是外拍素材經USB拷貝,由移動硬盤將文件拷貝至制作網并導入;
進入后期制作網絡的素材同時生成高清(格式DnxHD 120M)、標清(格式DVCPRO 25M)雙碼素材文件。節目先在標清網絡里完成標清節目的制作,然后按照現有網絡流程送標清播出;高清制作是在高清非編里打開制作完成的標清工程,系統將工程自動上變換成高清的工程,同時工程文件將指向高清盤陣里的高清素材,自動生成對應的高清節目。編輯完成的高清節目在完成高清節目代碼綁定后,在自動任務狀態下打包轉碼成MPEG-2 IBP 50M格式播出文件,其后節目通過主干遷移至播出系統,遷移前后根據MD5碼進行數據校驗。應急狀況下,如果由于網絡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如網絡擁堵、關門時間要求等)無法保證網絡送播的正常完成,采用P2卡完成下載,打包生成P2格式;或經由SDI通過P2錄像機錄制。P2卡直接由播出錄像機上載或播放。也可采用移動硬盤完成文件直接拷貝,打包轉碼成MPEG-2 IBP 50M格式播出文件送交播出系統。
在P2介質的使用過程中,節目制作人員對該新型介質的使用效率、可存儲容量以及使用的安全性極為關心,因此,在高標清同播試播階段,我們分別就相關熱點問題進行了實驗。
(1)素材上下載及拷貝效率
·P2驅動器通過內置eSATA接口連接到非編站點,將P2卡上的素材文件拷貝到非編站點硬盤上。整個拷貝過程傳輸速率大于125Mb/s,效率為6:1(即1小時節目約10分鐘完成拷貝過程)。
·便攜式P2錄像機通過USB接口或eSATA接口連接到外置移動硬盤,將P2卡上的素材文件拷貝到移動硬盤上。使用USB接口的拷貝效率為1.2:1。使用eSATA接口的拷貝效率為2.7:1。
·外置移動硬盤通過USB接口連接非編站點,將素材文件從移動硬盤拷貝到非編本地硬盤上。整個拷貝過程的效率為1:1。
·外置移動硬盤通過USB接口連接P2驅動器,將素材文件從移動硬盤拷貝到P2卡上。整個拷貝過程的效率為2:1。
·P2驅動器通過USB接口連接外置移動硬盤,將素材文件從P2卡拷貝到移動硬盤上。整個拷貝過程的效率為1.5:1。
由此可見,使用基于eSATA的驅動器進行素材上載具有較高的傳輸效率。
(2)可存儲容量
P2卡作為廣播及專業級數碼攝像機的存儲設備,容量從最初的4G達到了現在的128G。一塊64G的P2卡可以拍DVCPRO HD格式高清視頻64分鐘,拍DVCPRO 50M格式視頻可達128分鐘。在日常節目生產中,基礎素材與成品節目的時間比通常大于:1,如果這些基礎素材都保存在后期制作網絡的在線存儲中,則對在線存儲的容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P2卡由于價格偏高,通常也不會不會被推薦作為大量基礎素材的保存介質。因此,采用移動硬盤的方式對上述基礎素材進行保存是比較折中的選擇。我們采用的是PDD-Taurus IV新一代移動存儲產品,該移動硬盤是采用磁盤陣列技術的海量存儲產品。可同時外接2塊3.5英寸的SATA硬盤,最大可支持3T容量,自帶eSATA、1394、USB2.0等不同的傳輸接口,支持RAID0、RAID1等自動恢復功能,且價格適中,為節目人員大量素材的保存提供了有效途徑。
(3)使用的安全性
P2卡作為可以存儲音視頻數據的半導體儲存介質,為視音頻制作帶來了簡潔、高效的IT工作流程,但技術人員對安全性往往有一定的質疑。但我們注意到,由于P2系列設備采用非Windows操作系統,因此病毒無法對設備本身造成影響,采用P2錄像機進行USB拷貝或視音頻直接上載的方式也不會造成病毒的傳播。同時,松下公司提供的P2病毒防御系統將對卡上的文件進行掃描,對非P2格式文件的直接刪除能夠有效阻止P2文件遭受網絡病毒的攻擊。但即使這樣,我們依然采取了嚴格的制度約束對P2卡的使用進行科學管理,如對P2卡的發放和使用制定周期加以規定、在使用流程上對P2卡在拍攝前進行格式化、對高危險性的P2進入臺內網前先在殺毒工作站上進行殺毒等措施,確保P2卡使用的絕對安全。

三. 新聞采訪環節典型應用
在高標清同播初期,按照總局通知的要求,新聞演播室環節必須提供高清信號。因此,在原有新聞制播網運行流程不變的前提下,新聞開放演播室標清系統繼續保留,將4臺標清攝像機更換成高清攝像機,同時增加了一臺高清切換臺和相關周邊設備,組成高清演播室系統。采用高清攝像機拍攝現場畫面,攝像機信號同時下變換至標清切換臺供標清頻道播出。條目新聞的成片則采用上變換方式提供至高清切換器同步播出。

如前所述,日常新聞素材的制播流程相對簡潔,但異地新聞采集、制作時,全流程P2設備的使用則凸顯了新型介質的優質、高效。在2010年兩會期間,總臺新聞中心在北京設立演播室,通過在《江蘇新時空》節目中開設專欄《直通北京》,以主持人口導+新聞成片的方式對兩會會議的程序及外圍的花絮進行報道。新聞素材采用P2攝像機拍攝并簡單編輯后通過3G網絡實時傳送至北京駐地演播室,信號通過P2錄制后進行后期編輯及配音,同時與演播室主持人信號進行合成后通過衛星車傳送回南京。

(1)前期素材采集與3G技術相結合
此次兩會,首次為前方上會記者配備了Edius筆記本工作站和WCDMA無線上網卡,上會記者在會議現場,利用筆記本工作站通過USB線連接P2攝像機讀取素材,進行粗編,打包成文件,并通過qq軟件傳回駐地。聯通3G WCDMA上網卡標稱下行速度7.2Mb/s,實際運用中,對于分辨率720×576,編碼格式為MPEG-2 -I,壓縮碼率12Mb/s的素材文件,傳送平均速率約為200KB/s,最大能到250KB/s。因此,每天截止18:00前會議結束時候,大部分的畫面、同期聲等已經都傳回駐地,相較于以往等到會議全部結束時候,才能返回駐地,此方式有效的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大大減輕了前后方播出的壓力。
(2)后期編輯制作與Edius軟件相結合
編輯軟件是此方案的關鍵,在本次系統設計中,我們將幾款主流的編輯軟件功能進行了測試比較,發現Edius軟件由于采用了后臺上載方式,因此無需等待時間,能夠確保節目的及時編輯。同時,軟件能夠充分兼容現有各種主流編碼格式,多格式混編效率高,可直接調用強大的編碼軟件procoder 3.0將故事板指定區域打包輸出,輸出格式多,碼流設置靈活,在采用AJ-PCD35讀卡器情況下,回寫到P2卡的效率通常為6:1,充分發揮出了P2卡文件記錄方式的優點。 [Page]
后期編輯系統共使用了4臺Edius非編工作站并組成局域網,實現素材文件級的共享,同時使用了3臺P2編輯機HPM200。利用HPM200的編輯列表功能進行配音,在每次配錯的語句前打點,自動預卷后重新錄制,以此反復,最終完成列表的寫入。后期剪輯主要分為兩種方式,一是采用Edius非編工作站對P2卡上的配音素材和前期拍攝的素材進行上載剪輯,然后將成片回寫到P2卡;二是通過P2編輯機HPM200讀卡進行編輯,最終也將成片回寫到P2卡。

(3)新聞素材保存管理與P2 viewer軟件相結合
現場技術人員定期將新聞中心領導篩選過的工作站和P2卡上的素材拷貝到外置移動硬盤中作為資料的存儲。而使用P2 viewer軟件對P2素材的管理,可以實現素材的復制、剪切、刪除等操作。

作為《電視臺數字化網絡化建設白皮書》起草單位之一、全國電視臺數字化網絡化實驗基地,在白皮書全面指導下建設的江蘇廣電總臺全臺網是《電視臺數字化網絡化建設白皮書》內容的最佳實踐。以此為基礎,江蘇總臺在高標清制播階段又一次創新思路、大膽實踐,實現了高標清節目在素材采集、節目制作、資料存儲、播出分發等各環節的網絡化運行,實現了P2設備在前期拍攝、后期網絡制作、新聞演播記錄、節目備播等各個環節的高效應用,既符合了總局的要求,又創新了技術,為國內同行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的全新模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