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里·伊博森采訪了克里斯·芒羅,談論了音頻團隊在錄制《007:大破量子危機》的對白時所面臨的挑戰和解決的方法。
你還記得第一次看《007》電影是什么時候嗎?我記得。那是20世紀70年代初,在德國RAF Laarbruch的Astra電影院里,我大概只有6歲。用今天的標準來看,很難相信我會穿著短褲在那里看《007:金手指》,它里面有那么多的好東西:阿斯頓馬丁跑車、巨型的激光等等。我可能害怕迪斯尼皮諾曹的遭遇,但詹姆斯·邦德深深迷住了我。
絕大多數人,不管他們是不是影迷,對邦德都有一個共同的印象。就算保守的來說,這些電影也是經典。那么親自參與制作一部這樣的影片感覺又如何呢?混音師克里斯·芒羅就是這么一個人:《007:大破量子危機》是他所制作的第五部《007》電影,他負責了所有的對白的錄制工作。他曾經參加過許多不同的音頻團隊,包括專供汽車聲音和特技的動效團隊(這畢竟是《007》)。他自己的團隊負責了對白。
“我從2007年12月開始制作這部影片,”他說。“我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年底我用了幾周時間考察了所有的外景地。我和導演以及攝影導演一起去考察。不僅僅是考察聲場,而且要做一些準備,這樣我們來拍攝時就可以使聲音更好。我的任務不是簡單的說一句‘這里不適合錄音’,而是要發現那些不利因素,并想辦法解決它們。”
你可能覺得制作一部《007》電影幾乎可以調用無限的資源,但實際并非如此,至少最寶貴的一樣東西—時間—就非常有限。影片的整個周期不到一年,后期制作只有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在2008年開始拍攝時,克里斯最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是環境噪聲的控制。在巴拿馬,這個問題更嚴重。“我們在一個貧民區,太多的背景噪聲使這里成為一個相當困難的地點。但是盡管現場是喧鬧的,影片中的效果卻不錯。所以我們先用廣角拍攝,然后換到一個安靜一點的地方用近景拍攝對白。”
除了巴拿馬,影片還在英國、智利、奧地利和意大利進行拍攝。要把演員的對白從背景噪聲中隔離出來,在這些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點面對著完全不同的挑戰。克里斯說:“我們做的另外一件事,比如在一間公寓里錄音時,會做一些聲學改造,比如改用雙層玻璃或在硬地板上鋪地毯。我們考慮了所有這些有利于我們錄音的方面。”
現場配音
這表明絕大部分的同期對白都在影片中得到使用。“越來越多的導演厭惡后期配音,”克里斯說。“尤其是馬克·福斯特,所以大部分同期對白都保留了下來。在《007:大破量子危機》制作后,我們可能會碰到演員罷工,因此后期配音是不可能采用的。我和馬克合作制作過《追風箏的孩子》,那部影片中我沒辦法把那個年輕的主角帶到英國或美國進行錄音,所以我裝配了一套便攜式的配音系統到中國的外景地錄音,馬克非常高興。我們這次也使用了這套系統,但這次的目標是盡可能的錄下同期對白。”
不同的外景地產生了比聲學更多的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克里斯不得不處理各種各樣的無線電頻率。“這不僅是無線話筒,還有拍攝期間的無線對講,”他說。“在巴拿馬是非常混亂的,因為這里的無線頻率是完全開放的。”
邦德身上的小工具非常有名,那么克里斯在《007:大破量子危機》中使用了什么設備呢?對于錄音,他非常喜歡Fostex系列。“我用過許多的錄音機。在攝影棚里我用了一臺機架式Fostex DT824,我還使用它的便攜式版本PD606。它能把八軌混合成兩軌,同時還有六軌獨立的通道。我錄了六軌素材,并把它們混合到兩軌上,這樣在需要的時候就可以重新做混音。我還用一臺Fostex PD204來錄音效。”
“這些是我的關鍵設備。824用于攝影棚的錄音,而606是一套‘拿起就跑’的設備。它內置了混音功能,我可以背在肩膀上做所有的工作。”

談到錄對白的話筒時,克里斯的理念是你不會有太多的選擇。他還相信通過反復的試驗,找出適合于某個場景的話筒。“相對于其他品牌,我更傾向于使用森海塞爾系列的話筒,因為它們非常可靠:比如MKH 60、70和80。我不認同在一個場景使用一只話筒的做法。比如,60是一只短槍話筒,如果在攝像機上方有一些空間,我可能會用它以更接近演員。錄制對白的關鍵是可懂度。當然你需要聲音聽起來真實,但也必須高于其他別的聲音。”
《007》電影從來不會是靜態的,那么有多少對白是用微型話筒錄的?“和其他混音師一樣,我更喜歡吊桿話筒錄的聲音。我不是微型話筒迷。但使用Fostex錄音機時,這兩種話筒你都可以使用。當我要用無線話筒時,我使用的是Audio Limited Mini Tx和Sanken Cos 11s。”
歌劇表演
影片的關鍵場景之一是在奧地利布雷根茨的歌劇《托斯卡》演出現場。舞臺在一個水池上,樂隊席在主觀眾區的外面。拍攝做了一些特殊的布置,但對于克里斯領導的音頻團隊,挑戰才剛剛開始。“我們不僅要錄對白,還要錄歌劇的背景。我在想:我們怎么樣來錄這些聲音?通常在拍攝一場音樂會時,你會現場放音以減輕后期編輯工作。隨后就像拍攝一個更大的音樂廣告一樣。首先,找到在ProTools上錄的歌劇《托斯卡》前幾年不同演唱者的版本。隨后工程師邁克·海厄姆把演員的聲音配上去。這個新版本在錄音時就作為回放。在后期制作時,他們帶著這個新版本,并把它做的更好。在現場,表演者和演員聽著配音自己唱,這也錄下來作為一個同步軌。”
克里斯不僅要負責對白,還要錄制大量影片中的音效。“所有混音師在拍攝時都設法錄制盡可能多的聲音。對于《007》這樣的電影,我們不想使用音效庫。在7月拍攝結束后,我們花了幾周的時間來錄制一些音效。有一場開船追逐的戲,我和后期制作的聲音編輯主管埃迪·約瑟夫以及音效編輯師馬丁·坎特維爾一起,在赫寧(諾福克)錄了大量的船的素材。我們還在一架DC3飛機里錄了一些的音效。DP606的一個優點就是我們可以在飛機和船上安裝許多話筒,一次就錄到不同的聲音。”
和對白一樣,對于音效錄音,克里斯使用了多種不同的話筒。“關鍵不是用許多不同的話筒,而是要進行不同的配置。我們有許多不同的適合于混音的錄音方法,包括一些多年來為了安裝在汽車和其他不同地方兒設計的靈巧的小設備。”
他們非常重視細節。影片中應該是一輛氫燃料電動車,但拍攝時用的還是傳統汽油發動機,它們的聲音是不一樣的。“我們到福特公司在德國的特殊車輛研究中心,錄制了氫燃料電動車的聲音。我們甚至在一間實驗室里以錄到更多的素材。”[Page]

那么,制作這樣一部系列電影的壓力是什么呢?這是克里斯第五部《007》電影,但他還是很高興的面對這些挑戰。“我們幾乎是一個大家庭:與制作《皇家賭場》的團隊幾乎一模一樣。我們贏得了一個BAFTA獎,這使我們在這部影片中更加努力。你吸取了上一部電影的經驗,想把所有的工作做的更好,或是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我們相互之間有一種信任。你想要發揮出最佳的能力做出最好的效果,因為這是一部系列電影,當你制作了不止一部時,你就想盡辦法想要做的更好。”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