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得云
東莞廣播電視臺
【摘要】 本文以電視轉播車車體設計為題材,介紹轉播車車體設計時所涉及的技術問題,文中以自身參與設計的車體為例介紹了底盤選擇、工藝結構、功能布局、車廂配重、電源系統等方面的內容,并總結了美中不足之處,以供同行們借鑒。
【關鍵詞】 轉播車 車體 設計
筆者閱讀過許多有關電視轉播車的文章,鮮有關于電視轉播車車體設計的題材。電視轉播車的車體設計也是一門學問,車體設計的成敗與否,直接關系到轉播車的使用是否方便,結構是否合理,安排是否科學,甚至是否安全。而且,車體一經定型就不是那么輕易能夠改變,因此車體的設計方案必須經過深思熟慮,反復論證。筆者參與了多輛專業技術用車的設計工作,現以我臺電視轉播車為例,談談車體設計心得和體會。
一. 底盤選擇
通常,轉播車改裝用的底盤有兩種,一種是客車底盤,一種是貨車底盤。由于用貨車的底盤改裝比較靈活,且高檔的貨車底盤也可選配空氣懸掛裝置,所以大多數用戶選用貨車底盤改裝。選定底盤的類型,還要確定底盤動力、承載能力和長度等參數,承載能力是重要的參數。對于底盤的承載能力,筆者收集了多輛電視車的技術參數(包括動力、重量、長度、高度等),發現有不少車的總重量大于底盤承載能力,也就是說底盤超負荷。一輛電視轉播車的使用年限至少有十年,如果長期超負荷承載,等于長期存在安全隱患,肯定是不科學的。在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和初步計算后,我們決定選用250匹馬力,總長度10.8米,承載能力18頓的4×2二類底盤車改裝。當車體做好后,立刻把車開到電子地稱稱重, 重14.5頓!經過一個多月的系統安裝,設備調試,整車裝好全部設備后(包括攝像機等隨車器材),再稱,重16頓,證明選用的底盤承載能力合適。為保護好車上的貴重設備,減少由于路面顛簸導致的設備松動,在選用底盤時還特別選裝了前橋和后橋的空氣懸掛系統。
二. 工藝結構
電視轉播車車廂的制作工藝有三種:鋼骨架鋼蒙皮、鋼骨架鋁蒙皮、鋁骨架鋁蒙皮。由此三種工藝生產出車廂的重量、抗形變特性等方面自然有所不同,而且各生產廠家都有各自的工藝,生產工序也不完全一樣,有的廠家直接在底盤上完成車廂的生產安裝,有的廠家先生產好車廂,然后把車廂吊到底盤上固定。除此外,車體結構上還有側拉廂和非側拉廂之分,兩種結構比較起來各有利弊。側拉廂式的車體,優點是里面空間大,工作起來舒適;缺點是側拉廂容易形變引起推拉不靈活和漏水等問題;非側拉廂式的車體就沒有由側拉廂帶來的問題,缺點是車內空間小,在配置同樣崗位的情況下,車廂相對要長一些。具體要視用戶需求而定,高清車基本是側拉廂結構,因為其所需空間較大,唯有側拉廂結構才能滿足。
三. 車廂高度
筆者在設計車體的時候,圍繞一個思路:小而全!既要考慮車廂內的崗位配備,又要盡可能壓縮車廂的空間。原因很簡單,一個龐然大物行走在大街上是很不靈活的。如圖1所示,底盤離地高度是92厘米(這個高度是根據所訂底盤的型號確定的)加上槽鋼(骨架)、地板的高度18厘米,機柜的高度2米,機柜上方是空調槽路30厘米,再加上車頂蓬、隔熱層和欄桿高度20厘米,總高約3.7米左右。

四. 車廂空間
一般轉播的崗位分為主導演、副導演、慢動作操作、字幕操作、調音、調像。車內如何布局,大家會依各自的工作方式而有不同的安排。但在設計布局時應把握一條主線:善用車廂內每一寸的空間。一輛電視轉播車相當于一間功能齊全的導控室,一間標準的導控室有至少50多平方米,將其功能濃縮到少于25平方米的車廂里,空間太寶貴了!車內空間布局如圖2所示。
1.導演區的安排 導演區大多數設計在靠近車頭的一端,原因很簡單,便于布線和安排監視器。一般導演區的連線較少,大體上都是監視器和控制器方面的連線,線路較少;而導演區又需要安裝較多的監視器;無疑,這是一個最好的位置。順理成章,慢動作和放像就分設在主導演的兩側,以便于與導演溝通。
很多電視轉播車把UPS安置在裙廂,裙廂沒有空調,對UPS和電池極為不利,況且這是提供制作用的主要電源更加要做好保護。有關電池的資料顯示,電池在20℃到25℃范圍內使用將獲得最高壽命,溫度超過攝氏25℃后,溫度升高5℃,電池壽命就下降10%,溫度升高10℃,電池的工作壽命將減一半。有鑒于此,在設計時選購了機架式的UPS和機架式的電池箱,利用了導演區的控制臺下面的空間,安置了UPS和電池,使其有個良好的工作環境。
導演區機架后面一般留有檢修通道,如果僅僅作為檢修通道,那就浪費了空間,這部分除了用于檢修外,正好用于放置攝像機等轉播器材,因為這些器材在轉播期間都在車廂外使用,所以在使用期間不會堵塞檢修通道,這樣就充分利用空間。
2.字幕區的安排 由于字幕在電視轉播中也很重要,設計上安排了主備兩臺字幕機,兩臺字幕機可以同時上字幕,增加了字幕的靈活性和安全性。在兩個字幕崗位之間預留了一個輔助的崗位,在此配備一個矩陣控制面板。這樣,此輔助崗位既可負責字幕的審查把關,也可作為應急信號或者大屏幕信號的簡單切換。
3.音響區的安排 主要安置了常規的調音設備和錄像機設備,還安裝了傳輸用的光端機和通聯用的無線對講基站。把光端機和無線對講基站安排在此的目的是為了平衡技術區和音頻區的裝機密度,增加技術區的空間。
4.技術區的安排 按理,技術區的布局也一樣可以按照導演區的安排,設計安裝4個半機架。由于當時考慮到技術區的美觀,在設計技術區布局的時候采用了4聯立柜居中的方案。但直到投入使用之后,發現這是一個錯誤的取舍,原因:沒有充分利用這半邊機架的空間。把技術區按4個19寸機架居中安裝,等于把半邊機架的空間平分在立柜兩邊,這兩邊的寬度只有15厘米,這個寬度安裝不了什么東西,這樣就犧牲了半邊機架的空間。實際上如果把這兩邊的15厘米集中起來靠在一邊,就有30厘米寬(約半邊機架的寬度),這半邊機架的空間足可以安置隔離變壓器(空調用)和蓄電池(液壓升降裝置用),而不必將其裝在車體的裙廂。如果這樣,裙廂就可以釋放更多的空間,以放置轉播用的設備。

[Page]
五. 車廂配重
配重平衡代表什么?當然是行車安全了。設計的時候,考慮配重平衡也是很重要的,電視轉播車的高度比一般的貨車要高,設備都是層疊安裝在機柜內,整輛車的重心自然比較高。如果配重不平衡,行走在傾斜的路面上或者有些坑洼的路面,那就相當危險。從圖2可以看出,左側的設備比右側要多,在設計中把較重的參數穩壓器安裝在右側裙箱里,就起到很好的配重調節作用。
六. 電源系統
電視轉播車的車體設計施工,一般包括系統的用電部分,下面介紹轉播車的電源系統。通常,外出現場轉播的環境復雜,用電對象眾多,線路零亂,環境惡劣,加上用電設備的質量參差不齊,增加了用電的不安全不穩定因素。電視轉播車一般都承擔重要的轉播(或者錄制)任務,對用電提出了穩定和不間斷的要求,因此,必須配備穩壓和UPS后備電源,條件許可的還可以自備小功率發電機。如圖3所示,電源系統采用了參數穩壓器+在線式UPS的方案。外接電源先經參數穩壓器穩壓和濾波,輸出分兩路,一路直接輸出,作為設備的備份電源;另一路輸出給UPS,再經UPS逆變輸出不間斷的電源,作為設備的主用電源。除了上述安全措施之外,一個完整的電路還應該考慮當設備出現問題時的應急措施,所以在電源電路設計上考慮了當穩壓器(或UPS)出現問題時的旁路裝置。假設穩壓器(或UPS)出現問題,可以立刻關閉輸入到穩壓器(或UPS)的電源,啟動旁路裝置,以保證用電。在整個系統建好后,進行模擬停電試驗,結果表明當外部電源斷電后,完全不影響系統的連續正常工作;當穩壓器(或UPS)的輸出斷電,能立刻通過手動旁路,保證系統工作正常。在電視轉播車投入使用以來,已經歷了多起在轉播過程中外接電源斷電的事故,由于轉播車的電源系統有充足的安全措施,所以這幾起事故并沒有影響轉播的進行。

經過一段時間運用,整車的運行效果較好,但美中不足之處有:1.選用的底盤變速器的檔位過多(8個前進檔+1個爬行檔+2個倒檔),在市區行走要經常換檔,尤其在起步時更加容易體現,起步要從1檔換到6檔才能達到市區行駛的速度(時速60公里),起步明顯滯后于其它車輛。在平原地區行車(特別是在市區),可選用檔位少一些的變速器;如果經常在山區行走,就應該考慮擋位多一些的變速器。2.主上落門上方缺少雨蓬,下雨的時候,如果工作人員進出車廂,雨水很容易灑落到轉播車里面。3.車廂的高度偏高,如果再壓縮,可以降低20厘米,可以避免經過那些很矮的隧道的麻煩,不需要繞道而行。4.字幕區安裝監視器用的機架高度(10U)太高,稍有遮擋字幕區工作人員和副導演觀看導演區監視器的視線,實際上設計8U高就足夠了。5.在設計時僅考慮美觀這一因素,浪費了技術區半邊機架的位置。
電視轉播車車體的設計基本牽涉上述幾個內容,正確把握和協調好這些關鍵因素,將給你的工作帶來更大的方便,使你的車體設計更加成功,更加科學,更加安全。文中不足之處,懇請各位專家和同行批評指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