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D版《阿凡達》和《盜夢空間》的熱映,今年的3D電影大片可謂是令人眼花繚亂。先有年初的周董版《青蜂俠》,后有《加勒比海盜4》和《功夫熊貓2》等。最近《變形金剛3》在北美的上映,才兩天便吸走了2億人民幣的票房,由此看見3D大片的威力。那么在如今的3D技術方面,又有何最新發展呢?
1)裸眼3D技術開始受寵 新式貼膜竟可實現3D效果
試想一下,無需佩戴3D眼鏡,只需貼上一層薄薄的貼膜,便可實現3D效果,是否感到既方便,又神奇?近日,一張看似普通的“貼膜”,貼在手機屏幕上,栩栩如生的3D畫面就可呈現在眼前!這是名為Lead3D(立視)的新產品,已在上海研制成功,售價僅需幾百元。業內人士認為,這預示著拋開眼鏡束縛的“裸眼3D”技術已經漸行漸近,其所產生的巨大產業鏈已顯端倪。
從曾創下票房奇跡的《阿凡達》到眼下正在熱映的《變形金剛3》,3D技術帶來的三維立體效果讓觀眾有了前所未有的“真實”視覺體驗,但所有的3D電影都擺脫不了限制——享受3D效果必先戴上專門的眼睛。如何實現“裸眼看3D”?這就需要一種裸眼立體顯示器,讓觀者直接用肉眼就可觀賞三維影像。目前,各種3D技術正在不斷演進,徹底擺脫眼鏡的“裸眼3D”仍是高端技術,僅有少數國際顯示技術巨頭研發掌握。不過,這種3D技術的寡頭局面已被打破。中國本土技術團隊——上海影光視覺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Lead3D立視”產品即將上市。在該項技術演示會上,來賓親身體驗了其“裸眼3D”技術:用一張“貼膜”貼在手機屏幕上,點擊播放經其自主專利技術轉換的3D視頻,一幕幕栩栩如生的3D畫面就呈現在眼前。經“裸眼3D”技術“武裝”的24寸液晶顯示器和實體廣告機,播放的影像立即有了超高清三維顯示效果,遠比過去2D顯示屏的效果來得逼真、動感。
拋開“貼膜式”裸眼3D技術不說,當今的裸眼顯示器亦可實現裸眼看3D。在種類上,裸眼3D顯示器可以分為全像式(Holographic)、體積式(Volu-metric Type)、成對立體影像式(Parallax Images)、觀者追跡式(Tracking-based Type)、多平面式(Multi-Planar)以及2D多工式(Multiplexed 2D)。不過在應用中,多以全像式,體積式和多平面式為主。
1. 全像式(Holographic Type):
全像式的3D裸眼立體顯示器,當初是由麻省理工學院所開創,主要是利用紅、藍、綠三種顏色的鐳射光源,在分別透過聲光調變器晶體(Acoustic Optical Modulator,AOM)之后,產生了所謂的相位型光柵。而這些經過AOM的鐳射光會攜帶著光柵訊息,在透過全像片合并之后,利用垂直掃描鏡(Vertical Scanning mirror)以及多面鏡(Polygonal mirror),進行垂直及水平的掃描,最后呈現三維立體圖像。
優點:全像片容易取得及其技術成熟。
缺點:其影響大小由于聲光調變器晶體的大小,以及多面鏡的掃描速度必須與三色的鐳射光光源在晶體上傳播的速度同步。
2. 體積式(Volumetric Type):
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Tl)提出一種利用鐳射掃描立體影像顯示器,又成為體積式顯示器。主要是利用一個高速旋轉的圓盤,藉由地下投影的鐳射光源,投射到此快速旋轉面時,會產生散射的效應,藉此掃描空間中的每一點。
缺點:影像中央有旋轉軸,越靠近軸心的影像旋轉速度則越慢,所產生的立體影像也因此較為模糊。
3. 多平面式(Multi-Planar):
多平面時立體顯示主要原理為利用一種兩個面重疊的液晶面板,在兩個面板顯示大小相同的影響,利用物體和觀賞者之間遠近不同的距離,會有明度及顏色上的差別,進而重疊前后物體影像,使觀賞者在視覺上產生立體感。
缺點:前后面板的對位困難。
此形態的立體顯示是將兩個二維影像重疊,因此只有在特定的正視方向觀賞,才會有較佳的立體顯示效果,其余的觀賞角度效果不佳。
另據立體顯示專家、上海大學電子信息工程系主任安平教授說,“裸眼3D”技術成熟之后,應該會拓開很多3D市場。市場影響和應用性質有關,比如電影院用戴眼鏡的方式大家都容易接受,但廣告就難了。所以,裸眼3D技術在廣告、展示、游戲、電視以及移動終端方面會有很大的市場。“可能未來所有視覺娛樂、內容、廣告等,都繞不開這項技術,而且會圍繞3D形成新的產業模式。”
而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的教授殷醒說:“作為一種新科技,3D技術的應用可以說還處于一個起步階段,價格也相對較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相關技術必將更加完善,價格的迅速下降也會促使3D應用的普及,如果不戴眼鏡的‘裸眼3D’技術成型,那將改變整個產業面貌。”
可以相信,已經大大受寵的裸眼3D技術,將會繼續大受歡迎,并將在3D產業上開拓出屬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2)市場份額已過半 不閃式3D技術已露端倪
不閃式和快門式這對冤家的爭斗在國內外的市場上都已經持續了半年之久,盡管各自陣營都在宣揚著自己的技術優勢,并指責對方的技術缺陷,但現在卻誰也不能以壓倒性的優勢去吞并對方,因此一時之間,是誰也奈何不了誰。近日,在海外市場,不閃式3D技術和快門式3D技術引起了非常激烈的爭論。認證機構將重新開發3D試驗認證,美國著名雜志《Consumer Report》也將開始測試3D電視的相關項目。

LG不閃式3D電視
而歐洲最權威的認證機構TUVRhineland新開發了3D試驗認證,據TUV表示:“我們打算給合格的產品注明‘3D tested’的商標,也就是針對這些認證合格的產品。估價項目是3D電視的對比度,色彩,閃爍,畫面重影現象等。”他們打算給消費者傳達正確的3D電視購買信息。
TUV是具有130年以上歷史的全球權威認證機構,專門針對電子產品、醫療器械等類型產品,對其是否具有安全性及有害性,根據相關的標準規格進行測試實驗并頒發證書。此前,TUV曾給不閃式3D技術頒發了全球首個畫面無閃爍3D電視認證。

三星快門式3D電視
而美國著名雜志《Consumer Report》則表明,這兩個星期將開始關于3D電視16個測試項目的再評估?!禖onsumer Report》打算除了評估3D功能以外,還要評估關于下載網上電影與智能電視遙控器的便利使用性,事實上這次活動被認為是對于智能3D電視的全面評估。
《Consumer Report》的中文譯名為《消費者報告》,是美國消費者保護協會發行的月刊雜志。該雜志指出FPR偏光式3D 電視不是FHD(全高清),實際分辨率只有FHD的一半。報告還指出,被動方式3D電視技術存在“黑邊過寬”的內在局限,在應該連續呈現畫面的部分會出現畫面斷開現象。
但3D電影巨人、《阿凡達》的導演卡梅隆則公開表示支持不閃式3D。 隨后,全球知名的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也發表研究報告稱:“到2015年,3D電視全球出貨量將達到1.59億臺。其中LG不閃式3D電視的銷量將超過快門式。”
還有英國著名的家庭娛樂雜志《What Hi-Fi ! Sound and Vision》,對Cinema不閃式3D電視給予了最高的五星評價,并評選其為“測試冠軍”。該雜志對Cinema不閃式3D之無閃爍、低串擾等特點尤為稱道,評論人員稱,與快門式3D電視相比,他在用Cinema不閃式3D電視觀看《阿凡達》時,眼睛的疲勞得到了很大的舒緩。
那么韓國的消費者又是怎么看待不閃式和快門式的呢?早些時候,韓國Daum論壇曾舉辦了一場“ebuzz3D電視消費者品評會”,分別針對LG、三星、索尼等品牌3D電視的立體感、亮度、分辨率、視角、色彩表現力、方位不同的觀測點的觀看效果、2D轉換效果、視聽環境對閃爍、頭暈等感覺的影響、3D眼鏡等指標和問題對消費者提問。
據了解,這次品評會參選對象都是以韓國普通的家電賣場中能買到的最新型3D電視產品為對象,其中LG參評的是基于不閃式3D技術的3D電視,而三星和索尼均采用快門式3D電視。為了公平公正的演示,品評會將能辨認的所有電視品牌標識都做了遮蓋,還進行了盲樣測試,并與該制造商所制造的3D藍光播放器進行了連接。
結果,LG電視憑借不閃式3D技術的優勢,在8個比較評價項目中有6個排名第一,并最終以總分1156分勝出,三星和索尼分別得到1101分和962分。這次品評會對消費者具有很大的參考意義的,韓國消費者的態度、ebuzz評比會的結果以及韓國賣場的銷售數據,也都證實了LG的不閃式3D更為優秀。
其實,不閃式3D技術不但在國外大受歡迎,在國內市場也是風生水起。據國內著名家電研究機構奧維咨詢的數據表明,截至2011年5月22日,不閃式3D電視已占據中國3D電視市場份額的55.6%,充分彰顯了不閃式3D技術為中國3D電視的普及起到的重要推動意義。
為什么不閃式3D在大戰之初就能獲得如此多的青睞與肯定?這顯然與其所提供給用戶的健康舒適的3D體驗是分不開的。
首先,不閃式3D技術利用高精度的面板貼膜技術,通過偏振光的工作原理,不僅使3D畫質更加清晰明亮、逼真立體,還完全避免了畫面閃爍、重影的問題,完全消除了觀看3D影像對人眼造成的傷害,即使消費者長時間觀看也不會產生絲毫疲勞和不適感。
此外,不閃式3D的眼鏡無需電源,也不需要信號接收系統,因而更加輕便,佩戴也更為舒適。并且,沒有信號接收器的互相干擾,不閃式3D眼鏡允許多人同時觀看,家人可以一起分享3D視界的精彩。同時,與傳統3D電視必須“正襟危坐”才能觀看相比,不閃式3D還給予了用戶更加舒適、自由的觀影體驗,用戶可以選擇以各種舒適的姿勢來觀看電視,即使是躺著也能得到清晰的3D影像。
照如此情勢看來,快門式和不閃式的“楚漢相爭”,“西楚霸王”快門式已經被開始弱小的“漢王劉邦”不閃式反守為攻,壓制住了。在未來的日子里,“漢王劉邦”不閃式能否乘勝追擊,以十面埋伏之勢將“西楚霸王”快門式圍在垓下?快門式會否面臨不閃式的四面楚歌?兩大割據勢力到底是誰將笑到最后?小編認為是不閃式。但結果如何,一切有待市場來驗證。
3)氧化物TFT技術廣受關注 或將用于3D電視面板
據報道,近來氧化物TFT制程技術逐漸受到關注。研究機構DIGITIMES Research也指出,韓國面板大廠三星以及日本夏普都在加快氧化物TFT量產進程,預計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三星將會將氧化物TFT技術運用于3D電視面板,而夏普則會優先在平板裝置與智能手機面板上運用氧化物TFT技術。
氧化物TFT即Oxide TFT技術,主要是將原本應用于a-Si TFT的硅材料部分置換成a-IGZO(amorphous 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 銦鎵鋅氧化物)來形成TFT,其優勢在于光罩制程數少,成本較低溫多晶硅LTPS制程低,并且TFT基板表面平整度佳,適用于5代線以上的大尺寸基板生產。
氧化物TFT技術最早由日本細野秀雄教授于1995年首次發表,2004年則由細野秀雄教授帶領的日本東京大學研究團隊發表了采用IGZO薄膜制作的TFT元件。隨后,南韓、日本與臺灣相關廠商也自2006年起陸續發表采氧化物半導體的試制品。
據DIGITIMES Research指出,與非晶硅(a-Si)TFT相較,Oxide TFT不僅電子移動度較高,并且在TFT一致性、制造成本與制程溫度,亦均與非晶硅TFT同水準,因此,很有機會成為新世代TFT制程技術。從全球各大面板廠在氧化物TFT技術發展動向來看,氧化物TFT制程技術正逐漸在許多應用范疇擴散,包括AMOLED、3D面板、可撓式顯示器、透明顯示器、超大尺寸電視/數位資訊顯示器等應用領域。
4)3D等離子電視 三大核心優勢
一直以來,由于等離子電視受價格、尺寸以及消費者認知度等方面的因素,在市場占有率方面始終不及液晶電視。不過,隨著3D電視的火爆,等離子電視亦憑借著多個方面的優勢,已開始成為大眾消費者的首選。下面就一起來看看3D等離子電視相比液晶電視而具備的幾個方面優勢!
首先,等離子電死刷新頻率遠高于液晶電視。據了解,3D顯示是在平板電視上交替顯示左右眼的內容,要實現相同的流暢效果,3D電視的刷新率必須是目前電視的兩倍,目前刷新頻率方面,等離子要明顯優越于液晶。
由于液晶屏顯示畫面切換的問題,刷新率要達到原來的4倍,而等離子電視在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長虹、松下等離子電視目前已采用的子場驅動掃描技術,將子場掃描的60Hz提升到了600Hz,可支持3D畫面的流暢播放。

松下最新推出的50寸全高清等離子3D電視機P50VT20C
其次,等離子電視的可視角度要大于液晶電視。據相關測試顯示,平板電視可視角度為178度左右,加裝了3D效果則為130度左右,有所損失;而等離子3D電視上下左右的可視角度均能達到160度左右,觀看時眼鏡可以傾斜,在傾斜時,畫面不會發生色彩表現。
再次,就是等離子電視的色彩還原能力強于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中的每一個像素皆可獨立發光,非常均勻,沒有亮區和暗區,尤其是等離子電視黑色的穩定性,能給人色彩的厚重感,層次感也很強,而這正是液晶電視的短板。
而在產品線方面,長虹首條3D高清等離子面板生產線已開通,此3D等離子面板生產線主要生產42寸以及更大尺寸的高清、全高清3D等離子電視顯示屏,目前產品的月綜合良品率達到了90%以上,單日最高良品率可以達到95%以上,日產量6000片左右,徹底解決了3D屏短缺等問題。
由此可以看出,隨著技術的提高,等離子電視耗電大、壽命有限、容易老化的缺點也正在逐漸克服,而其優點卻在3D智能電視的普及中越來越凸顯。筆者認為,3D等離子電視在優勢盡顯的趨勢下,必將回到當年的巔峰時期。
5)3D數字全息攝影術 韓國布局的下一代3D技術
據國外媒體報道,韓國電子部品研究院(KETI)院長Pyeongrak Choi日前表示,為了搶占全球3D技術先機,將集中力量,全面部署下一代3D影像技術——3D數字全息攝影術。
3D數字全息攝影術跟目前3D電視顯示方式不一樣的一種新型3D顯示技術,這種技術可以隨時隨地觀看3D立體影像,并且不需要眼鏡,屬于裸眼3D技術的范疇。今年初,韓國知識經濟部、文化體育觀光部和廣播通信委員會共同發布的“3D產業統合技術產品開發說明會”中選定了重點發展這項核心技術。
據知,早在去年8月月,KETI就組織了國內專家參與了數字全息攝影術研討會。至今,已研究的全息攝影術正逐步與3D產業鏈接軌,正準備為下一代3D產業的合作創造基礎。
在2010年7月,KETI負責了歐盟的“3D電視網絡”與“Real 3D”的研究項目,并且跟數字全息攝影術領域中的領頭羊——Bilkent大學(土耳其)簽訂了業務合作協議,相關海外優秀企業也正在進行人才與技術的交流等。例如KETI邀請了數字全息攝影術(Holography)信號處理領域有名的專家博士Elena Stoycoba,參與了KETI的研究開發計劃。KETI還將打算和MIT大學(美國)、Nihon大學(日本)與IOMT-BAS(保加利亞)合作。
目前,KETI正在申請九項相關專利,這些包括“數字全息攝影術的視覺化裝置”,“彩色全息攝影術的復制裝置”與“全息攝影術的記錄與變壓器編程裝置辦法”等研究開發成果。并且為了給大眾普及數字全息攝影術知識,正準備制作發行“從光學全息攝影術到數字全息攝影術資訊”的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