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國電視覆蓋及收視狀況調查結果”于2011年10月19日在京揭曉。該項調查始于1999年,已經連續進行了十三年,由北京美蘭德媒體傳播策略咨詢有限公司策劃執行。調查范圍為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西藏和港澳臺地區暫缺),是當前國內規模最大、最全面的電視覆蓋調查。
本項調查采用分層不等概率多階段抽樣,由中國科學院著名抽樣專家主持設計,由國家統計局評定的高級統計師全面控制調查執行過程,調查結果由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國家廣電總局、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單位的國家級統計學、傳播學專家每年進行評審鑒定。本次調查在2010年的基礎上再次擴大抽樣點,進一步調整樣本量配置,最終確定抽樣點數549個,獲得有效問卷18605份。在95%置信度下,抽樣誤差控制在1%以下。
衛星電視傳播通路趨集中,有線接收方式呈絕對優勢
伴隨著十二五規劃順利開局與三網融合破冰前行,2011年,我國有線數字電視發展進入快速推進時期,用戶規模不斷擴大,并很大程度上改變著我國廣播電視的傳輸格局。調查顯示:截至2011年8月,全國電視觀眾主要通過省市區級有線電視公共網接收各衛視頻道,使用規模接近2.75億戶,普及率達78%;其中,有線數字電視使用規模逼近模擬網,與其平分秋色,使用規模分別達1.35億戶和1.39億戶,普及比例均達39%左右。自備衛星接收天線、直播衛星數字電視、自備普通室內(外)天線等非有線接收方式處在補充位置,在農村及偏遠地區發揮重要作用,其中,衛星接收方式的使用比例相對較高,達19.9%,自備衛星接收天線、直播衛星數字電視的使用比例分別為14.2%、5.7%。值得關注的是,電視觀眾節目信號接收方式的多元化狀況日趨明顯,電視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已不滿足于接入有線電視公共網等某一類別的信號傳輸方式收看電視節目,多層面、多角度接觸視頻節目的態勢逐漸明朗。數據顯示:已有近5%的電視觀眾使用兩種及以上方式接收電視節目。
就有線數字電視發展而言,截至2011年8月,全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總量達13541.4萬戶,較去年同期增長34.8%。其中,湖南、廣東與江蘇位列前三甲,有線數字電視用戶數量均超過1200萬戶,占全國有線數字電視整體市場份額10%左右;湖北、山東、河北、浙江四省有線數字電視用戶均達600萬戶以上,占全國有線數字電視的市場份額均達5%左右。
衛視累計覆蓋人口創新高,省級地面頻道刷新覆蓋率
2011年全國衛星電視頻道累計覆蓋人口再創新高,達到429.0億人次,較去年增加38.3億人次;1999-2011十三年間持續高速增長,年均增長率達11.5%。其中,16家中央電視臺頻道、2家中國教育電視臺頻道的全國累計覆蓋人口共計169.6億人次,十三年年均增長率為9.6%;45家省/副省/市級衛視(注:自2010年起,山東教育電視臺劃歸省/副省/市級衛視頻道群,以下同)全國累計覆蓋人口達259.3億人次,十三年年均增長率為13.0%。16個中央電視臺頻道中,中央一套、中央二套、中央七套等12個頻道的全國覆蓋人口均超過10億;中國教育電視臺第一套節目的全國覆蓋人口超過9億。45家省/副省/市級衛視中,浙江衛視、江蘇衛視、山東衛視的全國覆蓋人口均突破9億;東方衛視、四川衛視、湖南衛視、安徽衛視等7家衛視頻道的全國覆蓋人口均達8億以上;處于運營新階段的弱勢頻道異軍突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電視臺、金鷹卡通衛視、寧夏衛視等6家衛視頻道的全國覆蓋人口增長量均達1億以上。
近年來國家經濟舉措不斷向內陸轉移,一批新的經濟發展區域正在形成,省級地面頻道作為區域強勢媒體對于企業開拓當地市場的巨大作用日益成為企業整體媒介戰略所必需。與此同時,受制于地域發展之限的省級地面頻道不斷尋求覆蓋良方,將本省通路精耕與區域市場深挖有機結合,從而不斷提升自身覆蓋價值,并積極培育打造頻道品牌,覆蓋進展非常顯著。數據顯示,2004-2011年省級地面頻道已經連續八年覆蓋率水平保持穩定上升態勢。2011年,全國省級地面頻道在本省的平均覆蓋率再度被刷新,達到66.4%,較去年同期增長4.3個百分點。
有線電視公共網的數字化轉換在很大程度上擴充了網絡可容納電視頻道的數量和規模,基于我國近年來快速推進的有線電視數字化轉換進程,加之數字付費電視業在政府和市場雙向推進下已然獲得較快發展,數字(付費)頻道數量急速擴張,數字(付費)頻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正在不斷彰顯,成為最新崛起亟需關注的一種電視頻道類型。調查顯示,截至2011年8月,除購物頻道外,所調查的其它174家數字(付費)頻道,其全國平均覆蓋人口約3200萬,其中,電視指南、中國氣象、法治天地三個數字(付費)頻道的全國覆蓋人口均超過1億。
電視娛樂與服務功能強化,綜藝、服務類節目喜愛升溫
2011年全國電視觀眾最喜歡的節目類型仍首推電視劇類,喜愛率達65.1%;其次是新聞/時事類,喜愛率為63.8%;綜藝娛樂類、電影類與生活服務類節目分列第三、四、五位,喜愛率均達20%以上。與2010年同期相比,在喜愛率排名居前五位的電視節目類型中,電視劇類、新聞/時事類與電影類節目均出現小幅下滑,下降幅度分別為4.1個、2.1個和3.3個百分點;相比之下,綜藝娛樂類與生活服務類節目則呈現較為明顯的增長態勢,分別增長了6.1個和5.7個百分點。這表明,電視節目的娛樂功能與生活服務功能正在不斷強化并逐漸吸引觀眾喜愛與青睞,專業化的新聞查閱、電視劇及電影類視頻節目的收視則慢慢向以網絡及手機為主的其他媒介轉移分散。
電視媒體接觸頻次居榜首,網絡媒體接觸程度持續走高
2011年,電視仍然是傳播最為廣泛的媒體類型:80.1%的電視觀眾幾乎每天都會接觸電視媒體,平均接觸頻次達5.1天/周;網絡媒體穩居第二位,平均接觸頻次為1.9天/周;報紙居第三位,平均接觸頻次為1.2天/周;公交、地鐵等移動電視,電梯、超市等樓宇電視,手機報和手機電視三種新型媒體與廣播、雜志兩種傳統媒體的接觸頻次趨于接近,彼此相差不大。與2010年同期相比,2011年全國電視觀眾對電視的平均接觸頻次持續下滑,對報紙與公交、地鐵等移動電視的平均接觸頻次開始出現下滑,對廣播、雜志、手機報和手機電視、電梯、超市等樓宇電視的平均接觸頻次保持不變,對網絡媒體的平均接觸頻次則有所提升,較去年同期增長了0.1天/周,一枝獨秀。
有線數字電視滿意度提升,IPTV直播與回放使用居多
隨著有線數字電視持續穩定推廣,用戶對有線數字電視的滿意狀況有所提升。調查顯示:2011年全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對有線數字電視的滿意度達50.2%,其中表示“滿意”的比例為7.4%,表示“比較滿意”的比例達42.8%。與2010年同期相比,用戶對有線數字電視的整體滿意度提升了3.3個百分點;其中,表示“比較滿意”的比例提高了7.2個百分點,表示“不太滿意”和“不滿意”的比例分別下降3.5個、2.1個百分點。有線數字電視以容納節目數量多、收視效果好、節目觀看方便、娛樂功能強大等一系列傳播優勢贏得使用者的認可和青睞。75.6%的使用者滿意于有線數字電視“節目數量增加,選擇性更多”;對“收視更清晰、畫面效果更好”表示滿意的比例達68.6%;對“增加了節目預告、非常方便”的滿意比例達29.8%;另有22.5%的使用者滿意于“娛樂功能增多”;“信息量很大、可以享受到更多信息服務”、“整體服務質量更好”、“可以購買并收看喜愛的頻道”也均有一定比例提及。
隨著三網融合在實踐層面各項業務的不斷深入開展,IPTV作為廣電與電信雙向探索的三網融合核心業務亦獲得更大發展。調查顯示:IPTV用戶經常使用的IPTV功能主要集中在觀看電視直播節目和電視節目回看兩項,使用比例分別達72.8%和63.4%。IPTV用戶對IPTV的滿意程度相對較高,整體滿意度達到68.9%,其中,表示“滿意”的比例為18..5%,表示“比較滿意”的比例達50.3%。IPTV用戶對IPTV表示滿意的地方突出表現在可以回看錯過的電視節目、節目數量增加從而選擇性較多、畫面效果好從而收視更清晰、點播節目多等幾個方面,提及比例均達55%以上。
電視購物與網絡購物蓬勃發展,商品購買取向存差異
作為國家法定無店鋪零售業態的一種,電視購物經過二十余年發展已經形成相對成熟的產業鏈,其最大特征是將電視作為商品銷售渠道,被譽為繼零售、超市之后的“第三次銷售革命”。調查顯示:2011年全國電視觀眾通過電視渠道購買商品的人口規模達3663.1萬,集中分布在上海、湖南、山東、四川、遼寧等省份,其中在上海和湖南兩地通過電視渠道購買商品的電視觀眾均達500萬以上。2011年電視購物用戶對電視購物的整體滿意度達51.1%,其中表示“滿意”的比例為13.7%,表示“比較滿意”的比例達37.4%。就經常購買的商品類型而言,電視購物用戶通過電視渠道購買的商品類型首先體現在數碼家電類,購買比例高達44.9%;其次是生活服務類商品,購買比例達32.2%;此外,服飾鞋類、美容護發類及食品百貨類商品也均達到一定的購買比例。
近年來,互聯網建設的快速發展帶動國內電子商務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網絡購物作為電子商務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亦得以迅猛發展。調查顯示:2011年全國電視觀眾通過網絡渠道購買商品的人口規模高達2.04億,集中分布在廣東、江蘇、浙江、河南、安徽等省份,其中廣東省通過網絡渠道購買商品的電視觀眾接近3300萬,江蘇省通過網絡渠道購買商品的電視觀眾也超過2200萬。2011年網絡購物用戶對網絡購物的整體滿意度達59.5%,其中表示“滿意”的比例為13.6%,表示“比較滿意”的比例達45.9%。就經常購買的商品類型而言,網絡購物用戶通過網絡渠道購買的商品類型突出表現在服飾鞋類,購買比例高達82.3%,遙遙領先于其他各商品類型;此外,數碼家電類、箱包配飾類、生活服務類及美容護發類商品的購買比例也均達12%以上。
農村消費市場延續火爆,電視搭建信息廣告傳播平臺
受益于執行近四年的家電下鄉政策,全國農村居民家庭的耐用消費品擁有程度獲得較大提升。調查顯示,2011年全國農村居民家庭擁有的耐用消費品種類進一步豐富:手機/電話/PDA、普通彩電、洗衣機、冰箱/冰柜、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居前五位,每百戶農村居民家庭的擁有數量分別達96.5部、90.5臺、84.6臺、79.9臺和66.8輛,通訊類及冰洗類耐用消費品的擁有數量較上年普遍增長。農村消費市場依然延續高漲局面,手機、電視、電腦、空調、電磁爐等耐用消費品是農村居民家庭未來五年內打算添置的主要商品。其中,未來1年內計劃購置傾向較大的五類耐用消費品依次是手機、照相機、電腦、電磁爐和背投式彩電/液晶電視,購置比例均達3%以上;未來1~2年內計劃購置傾向較大的五類耐用消費品依次是手機、背投式彩電/液晶電視、電腦、微波爐、電磁爐,購置比例分別達15.0%、9.2%、8.2%、7.9%和7.7%;未來2~5年內計劃購置傾向較大的五類耐用消費品依次是手機、背投式彩電/液晶電視、電腦、空調和微波爐,購置比例分別為15.8%、15.7%、14.8%、12.8%和11.4%。
電視依然是農村居民最重要的信息來源和最廣泛的傳播媒體,收看電視節目一直是農村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調查顯示,2011年農村居民每周平均有5.1天會接觸電視,遠高于對其他媒體的接觸頻率;農村居民平均每天用于收看電視的時間長達133.2分鐘,領先于其他各類媒體,為廣告主搭建了農村市場推廣與產品營銷的良好平臺;對網絡媒體的平均接觸頻次達1.4天/周,平均每天接觸時長為114.8分鐘,僅次于傳統電視媒體,網絡媒體對農村居民潛在的生活和消費影響值得深入關注。就農村居民對電視的應用來看,其收看電視的主要目的集中在休閑娛樂、放松心情以及了解新聞時事、國家政策等方面;其獲取商品信息的渠道也以電視為主,比例達六成以上,其中主要從電視中獲取商品信息的比例超過半數。互聯網也在農村居民的商品信息獲取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表示從互聯網中獲取商品信息的農村居民比例也達15%以上,位居前五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