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寬帶反壟斷調查在擴大,廣電系統被納入取證范圍。記者獲悉,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有線電視工作委員會正在積極準備材料配合國家發改委反壟斷局的調查取證工作,歌華有線等廣電運營商也正在接受發改委的相關調查。
而被指為此次調查“幕后推手”的廣電系統,也于11月14日公開就寬帶反壟斷調查表態。多位廣電人士當天對記者表示,廣電并非此次反壟斷調查的“幕后推手”。
廣電否認是“幕后推手”
屬于廣電系統的央視11月9日發布電信、聯通涉嫌寬帶壟斷被調查的新聞,使得廣電被部分輿論視作此次調查的“幕后推手”。隨后,工信部下屬的《人民郵電報》、《通信產業報》隨后點名反擊央視,讓廣電、工信兩大系統的矛盾公開化。在海外上市的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股價也經歷了驚心動魄的暴跌和一系列詭異的變化。為此,有觀點更認為這是精心策劃的陰謀,是體制下的部門利益爭奪的鬧劇。
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有線電視工作委員會會長陳曉寧就此向記者回應說,“很多人懷疑央視的報道是廣電為了部門利益在背后推手,如果有證據他們可以去舉證。事實上,央視、《人民郵電報》都是主流媒體,關注這件大事很正常。”至于廣電有關企業配合發改委調查,陳曉寧解釋說,“我們是聽到消息后主動配合調查的。”
對于央視的報道及《人民郵電報》的反駁,廣電內部也有不同的看法。廣電總局科技司相關負責人士表示,“在發改委調查結論還沒出來之前,央視就下結論說要判罰幾十億元,而且引用的數據存在偏差和過時,這顯然是有問題的,《人民郵電報》的回應在很多地方是有道理的。”
“這事一定要調查到底”
但是廣電內部幾乎一致認為,這次反壟斷調查是個很好的契機,希望能夠加快ISP(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牌照開放的進度。陳曉寧表示,“我們對這次調查堅決擁護,我們希望這事情絕對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定要調查到底并作出妥善處理。”廣電運營商一直希望在寬帶領域有所突破,但是到2011年中國廣電寬帶的總用戶數量只占到整體用戶規模的3%,按照廣電總局副局長張海濤的說法,“相比美國廣電運營商寬帶市場占比達到27%,中國處于不正常的水平,關鍵是寬帶運營的牌照沒有向廣電開放。”
廣電、電信1999年出臺雙向禁入的82號文,這讓廣電進入寬帶的愿望被限制了十多年,中間只有杭州華數、天威視訊等廣電運營商在個別區域進行了寬帶用戶的拓展。
對于受到指責的寬帶領域壟斷,也有不同意見。《人民郵電報》總編輯武鎖寧認為:“這是由接入網的規模化生產的性質本身決定的。”他說,由于線路鋪設成本巨大,加上全覆蓋、雙備份、多線路等各種電路維護措施,以及承擔普遍服務,與國際電纜商之間進行結算等因素,寬帶網注定需要集中在幾個技術過硬實力雄厚的專業大公司手里。
謀做寬帶業務第四大運營商
眼下廣電面臨的局面是,一方面在寬帶領域難以獲得突破,一方面傳統的有線電視業務又受到電信IPTV(網絡電視)的沖擊。到今年11月中國IPTV用戶數量超過1300萬戶,而數字電視用戶數量今年以來增速大幅放緩,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下降。廣電將此歸咎于電信與部分內容集成商合作的IPTV業務。陳曉寧認為,電信企業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有些地方的電信企業在做IPTV業務,將其和電信業務打包銷售,打出的廣告是:“你看我的IPTV,免收有線電視收視費。”
廣電希望借助這次反壟斷調查將電信設置的政策壁壘轟開。目前,廣電總局主導的各省有線網絡整合已接近尾聲,已有20多個省份完成整合或省網絡公司掛牌。國家級有線網絡公司也進入掛牌前的沖刺階段。廣電總局還計劃將上海試點的NGB網絡全國推廣,這些需要至少2000億元的投資,其目的就是要用高清數字互動電視對抗電信的IPTV,同時在寬帶業務上成為第四大運營商。
有電信行業專家指出,對于此前業務帶有公益性政策性,缺乏市場運營經驗的廣電運營商來說,即便通過這次反壟斷調查獲得了基礎網絡運營商的資格,其能否成功運營也是個未知數,之前廣電在CMMB移動多媒體電視等領域的舉步維艱就是例證,也許與中國移動戰略合作是廣電獲得牌照后唯一的選擇。
央視官網再度拍磚
“電信聯通壟斷事實確鑿”
《人民郵電報》“炮轟”央視“電信聯通涉嫌價格壟斷”報道“混淆視聽,誤導公眾”一事又起波瀾。近日,央視官方網站——— 中國網絡電視臺就電信聯通壟斷調查一事制作專題報道,并專訪電信政策專家高紅冰,引述高紅冰的介紹稱,“電信聯通壟斷事實確鑿”。
寬帶接入市場“南北割據”
中國消費者協會法律顧問邱寶昌稱,發改委在調查結論未出的情況下,就在全國影響力巨大的媒體上公布此事的做法“欠慎重”,涉嫌違反了反壟斷法的相關規定。
高紅冰表示,在央視報道本事件中,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副局長李青已指出: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在寬帶接入領域的市場份額加起來超過了2/3,滿足“在市場中占有支配地位”的判定條件,所以必須受到《反壟斷法》的約束。
高紅冰認為,根據調查與研究顯示,與2/3的市場份額相比,在某些區域市場上,這一數字甚至更高,因為與其他行業壟斷形態不同的是,寬帶接入的市場壟斷是以地方割據形態存在的。比如說中國聯通在北京的市場份額幾乎近于獨家壟斷。從全國來看,中國電信占有南方21個省份的固網寬帶市場,中國聯通占有北方10個省份的固網寬帶市場,是各自占有的割據市場。
“與消費者無關”說辭荒唐
此前有媒體稱,無論發改委反壟斷調查最終結論如何,都與普通用戶的寬帶價格沒有關系。中國網絡電視臺報道稱“與消費者無關說辭荒唐”。
首先,針對專線的接入用戶存在巨大的資源浪費問題。例如各個部委的信息中心、各個國有大企業的信息部門或者是信息機構等,在需要區域之間的寬帶接入時,由于電信與聯通的兩個網絡之間的連接質量不好,就必須用專線分別連接到這兩個網絡,那么就會造成一個巨大的資源浪費,或者說是給這些用戶制造了巨大的選擇障礙。
另外,對于普通的家庭用戶存在連接不暢問題,比如北京的聯通用戶去訪問南方中國電信的網絡,要先跨過北京聯通的網,再通過互聯互通的寬帶到南方中國電信的網站上進行訪問,但由于互聯互通的通路很窄,就會出現有時連得到,有時連不到的狀況,這就會直接導致普通用戶在使用的時候出現障礙,權益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