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從2003年至今,中國電影呈現高速發展勢頭;但大眾有所不知的是,2006年至2010年,電影票房前10名的電影,基本都是合拍片,2011年合拍片也有出色表現;中國每年對外輸出的影片中,90%以上的票房來源于合拍片。依托于內地廣闊的市場、借助世界資金和商業化運作經驗,充分發揮各方人才和智慧的合拍片創作,已逐漸成為中國電影市場中流砥柱,它們不但有效地應對了好萊塢大片的強勢沖擊,而且逐步向著世界主流電影市場邁進。
見證中國電影業發展進程
中外合拍電影的歷史始自1939年拍攝的第一部合拍紀錄片《四萬萬人民》。第一部合拍故事片是1953年中國和法國合拍的《風箏》。1979年,中國電影合作制片公司成立,從此,中外合拍電影有了新的發展。
合拍片是指中國境內制片公司和境外制片公司共同投資、共同拍攝、版權共有、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一種合作形式。影片審查通過后,可享受國產片待遇,直接在中國內地發行。從最初的取景、勞務等資源方面的淺層配合,到資金、技術、觀念等方面的取長補短、深層合作,及至目前全球視野下風險共擔、開拓最廣大市場的“合拍商業大片”創作,合拍片作為一種制片方式,為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國電影產業的全面轉型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制定了開放的合拍政策,使中外合拍電影有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從2001年至2011年,也就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的10年間,平均每年都有39至40部。2011年中國電影合作制片公司受理合拍影片93部,協拍片6部,共計99部;獲準立項合拍影片69部,協拍片4部,共計73部;審查通過合拍影片58部。
回顧當初,中外電影合作雙方非常陌生,語言、習慣、價值觀、文化背景等存在諸多不同。然而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在合作中不斷地溝通與磨合,現在已經走上了積極健康的發展之路。比如,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的合作,已經成為電影合拍片的范例。
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不斷擴大、銀幕數量快速增加以及中國電影質量的不斷提高,希望與中國合作的國家和地區越來越多。我們也舉辦了各種論壇,大力宣傳中國的合拍政策,介紹中國豐富的外景資源和人才資源。2010年,“中美電影合作論壇”和“中美電影合作研討會”在美國好萊塢引起轟動,多家媒體爭相報道,而且都非常正面,據說,這在美國是不多見的。同時,我們又感到任重道遠,在合拍過程中既要堅持以我為主的原則,又要有海納百川的博大心胸。當然,不可避免要面對雙方文化背景與價值觀不同的問題,解決的方法是更多的合作、更多的溝通,我們相信,了解有多深,理解就有多深。
推廣中國文化的最好通道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中外合拍電影為拓展國內電影市場起到了比較關鍵的支撐作用。如《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唐山大地震》等影片,顯示了積極的社會主流價值觀與商業元素的融合;《十月圍城》、《葉問》等影片,弘揚了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又如《梅蘭芳》、《山楂樹之戀》等影片,則顯示了很高的人文價值和藝術內涵。這些影片從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都有境外參與,屬于合拍影片,在促進對外文化交流、培養國內電影人才、讓中國電影“走出去”等方面,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中外合拍電影使中國電影人的創作觀念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比如,《十月圍城》用拍攝商業電影的手法,將英雄主義的情懷和普通人對忠誠和榮譽的堅守等融入到創作中,這種創作理念和手法后來延續到《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等影片中,并使其發展到一個新高度,具有非常好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
近年來,合拍影片的另一個重要的變化就是:越來越多的反映中國主流價值觀的電影得到境外合作者的青睞,他們看到了中國電影長遠的發展空間,主動了解、思考、尊重中國的法律法規和我們的主流價值觀。過去有一種說法是“借船出海”,如今我們提出“聯合造船,揚帆遠航”,簡單幾個字的變化,反映了中國電影這些年的巨變和飛躍發展。
堅持展現中國元素
目前,有將近30個國家和地區與中國有電影合作關系,中外合拍電影正向多樣化、多類型、多國別發展。近年來,中國與美國、澳大利亞以及法國、英國等歐洲國家的合拍片在迅速增多。在不斷擴大的電影合作過程中,中國元素的運用顯得越來越重要。在影片制作中,我們可以聘請外國優秀導演、演員,吸收外國的投資,借鑒外國先進的制作和營銷理念,然而,這一切都應圍繞著展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建構主流價值觀而進行。我們要求合拍影片的故事可以發生在任何國家,但是故事情節要與中國相關聯,中國內地的主要演員要占到1/3。
我們提倡合拍從源頭開始,雙方共同編劇。有的外方電影創作者對中國不甚了解,憑自己的想象或道聽途說,或把從西方電視里看到的中國寫進劇本,與中國現實嚴重脫節。而我們國內的創作者目前還欠缺國際眼光,很難去架構一個適合合拍的、具有國際性的,同時又能表現中國文化元素的劇本。因此,合作雙方共同編寫劇本,可以將故事與合拍結合得更為有機。
我們將搭建好交流、溝通的平臺,讓中國電影人通過這個平臺看到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共同在國際舞臺上創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