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還會蹲守在電視旁看春晚的幾年前,那時候的我會一邊看著略顯乏味的春晚節目,一邊跟家人評論著與春晚相關的內容。
去年除夕夜,盡管春節晚會我一眼都沒有看,但我察覺到了一個明顯的趨勢:人們一邊看春晚一邊吐槽的愛好仍舊沒有改變,只不過吐槽的地點有了些變化——由線下(身邊的人)往線上(社交網絡)轉移。
這意味著在電視這個主屏幕之外,人們開始將一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了作為第二屏幕的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上。
去年 11 月 Nielsen 的一項調查顯示:在美國,大約 40% 的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用戶會在觀看電視的同時使用他們的手持設備。而他們在觀看電視同時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查郵件、瀏覽網頁、社交網絡。
隨著“第二屏幕”的趨勢愈演愈烈,應用開發者開始發覺這是一個值得挖掘的市場。于是,yap.TV、Umami、IntoNow 等“電視伴侶”應用開始涌現了出來。
那么這些“電視伴侶”主要做些什么呢?以 Umami 為例:
·自動識別你在觀看的電視節目,并據此為你提供相關內容
·輕松分享你最喜歡的電視畫面
·查看別人對該電視節目的看法
·查找你所喜歡的演員、電視節目的相關信息
如何盈利?開發者們也希望通過類似傳統電視的運營模式為自己創造收入。Umami 的 CEO Scott Rosenberg 說:
傳統的 TV 運營模式是:以優質內容換取廣告的機會。那么在“第二屏幕”的運營模式不也是一樣的嗎?
將來我們會尋求途徑,以一種不擾人的形式將廣告整合到我們的應用當中。
然而此類應用的市場前景真有 Rosenberg 所說的那么樂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