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媒體影響力日漸強大,不論是社會事件還是營銷活動,社會媒體的傳播效果是傳統媒體所無法企及的。以微博為例,短短個把月,鋪天蓋地的各種語錄、評論和轉發,幫助《失戀33天》這部小成本電影成就單日票房過千萬、3天票房過億元、三周票房破3億的壯舉,成為了社會媒體營銷歷史上的著名案例。同時,微博也可以讓一家名為“海底撈”的火鍋店名揚四海,各種“服務神跡”被大眾傳誦,在有些地方去就餐甚至要提前一個月預訂。這就是社會媒體的力量。
與傳統大眾媒體不同,新興社會媒體更多出現在網絡上,每個用戶都擁有充分的選擇和編輯權利,產生分眾化或小眾化傳播,具有最快的信息傳播速率,同時也能更有效地將信息傳遞到目標受眾。而且與傳統媒體的單向傳播所不同,社會媒體有著極高的參與性、互動性和社交功能。
社會媒體的呈現形式可以是文字、圖片、音頻或視頻,傳播介質包括博客、微博、社交網站、視頻網站、圖片發布網站、網絡論壇等等。目前在國外主流的社會媒體提供商包括Facebook、Twitter、Wiki、Youtube等等,在國內也有類似的微博、社交網站、視頻網站等。這些媒體工具的影響力日盛,正對傳播結構、企業營銷和社會文化帶來強力沖擊。即使您的公司還沒有使用這些工具作為營銷和銷售策略之一,但你們的目標客戶當中一定有不少在用這些平臺,如果忽略了它們,相當于對巨大的市場機遇選擇了冷眼旁觀。當然,對于AV行業來說,利用好社會媒體工具不僅能為企業增添營銷利器,同時也能夠為其解決方案、為客戶增加具有附加值的體驗。

AV行業的社會媒體營銷
AV行業也可以利用社會媒體工具來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幾年前,國外一些廠商、集成商的網站上就已經逐漸出現一排排“Follow us on??”的小Logo,這些Logo一般來自Facebook、Twitter、Wiki、Youtube、LinkedIn、Flickr等供應商。有些企業還有自己開發的博客或者社交工具。通過這些渠道,企業可以更有效地塑造品牌形象、更有針對性地發布企業信息,并與目標受眾實現交流互動。
以行業第一大展InfoComm為例,在其網站可以輕松找到他們在各個社會媒體網絡的鏈接。通過Facebook和LinkedIn,就可以進入一個以InfoComm為核心的社交網絡,了解該組織的動向,與相關人士進行專業討論。打開Flickr,則可以找到InfoComm的各種圖片資料。關注其Twitter,就可以同步了解有關InfoComm的最新信息。當然,還有各種相關的視頻,你也可以在Youtube上一網打盡。這樣一來InfoComm就利用各種社會媒體工具織就了一張大網,可以把所有相關的目標人群網羅進來。當InfoComm舉行大型展會活動的時候,所有這一網絡中的用戶都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到關于展會動態,并參與到與展會活動的互動中來,展會結束,還可以通過這些網絡獲得展會資料,進行回顧和整理。
當然,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上述部分社會媒體服務還無法在中國大陸應用,這令我們在利用社會媒體營銷方面已經慢了一拍。不過,現在很多類似的應用在中國也日益成熟,并已風靡于大眾。其中,微博就已經不僅是一種個人化的信息發布工具了,很多企業都認識到微博傳播的重要性,對于很多公司的市場部來說,開通經認證的企業微博并進行管理維護已是一項日常工作。盡管如此,對于AV行業這種分眾化或小眾化的話題,是否能夠充分利用微博來發揮營銷作用,還有待考驗。另一方面,微博之外的社會媒體工具,如果人人網、土豆網等更多的還是以個人的娛樂、社交為主,企業級的應用也有待進一步開發。

提高社會媒體營銷的投資回報
當然,并不是開通了微博之類的媒體賬戶就可以達到營銷的目的了。60 SecondMarketer 的主筆Jamie Turner在Mashable(互聯網新聞博客)上寫過一篇文章,將社會媒體的投資回報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啟動,在這一階段里,人們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幾個主要社會媒體平臺上啟動帳號,這還只是一種短期行為,主要以“出現”在社會媒體上作為目標,因此結果也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第二階段為管理,人們會把60%的精力放在主要平臺的維護上,將10%的精力放在原創性內容的建設上,將20%的時間投入于追蹤量化指標(即我們常說的粉絲數、轉發率等等),其余的精力則在一些非量化的指標追蹤上(如品牌調查等),在這一階段,企業會更注重戰略性,以聯絡客戶為目標,提高整體訪問流量。
第三階段為優化,大約1/4的精力還是放在主要平臺的信息維護上,再輔以10%的原創內容,10%的定性研究和10%的定量研究。除此之外,25%的功夫會花在改進社會媒體對話質量及優化線上活動上,另外20%用于追蹤實際利潤回報。這將是從長期考慮,以提高社會媒體投資回報率為目標的階段。通過有效的實踐將會帶來收入的增加。
社會媒體最重要的特征在于擁有龐大的用戶數量,社會媒體營銷的精髓在于用戶的參與,要調動廣大用戶參與到傳播當中來,讓用戶成為你的核心社區或話題的一部分,不可急功近利,必須有步驟地制定社會媒體營銷策略,并予以貫徹實施。
沃頓商學院的伯格教授認為,要利用社交媒體來營銷就必須改變企業的思維定勢:“以前的方法是集中在對消費者的宣傳上,而這些新型媒體則是鼓勵雙方對話,鼓勵消費者對品牌提供反饋。而且,這些社會媒體促進了消費者之間的溝通,公司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消費者對自己產品的反響。這些工具非常有效,但也必須小心對其進行管理。”

將社會媒體植入AV應用
數字告示已經成為很多零售商重要的營銷手段,那么將社會媒體與數字告示相結合,會碰出怎樣的火花呢。數字告示內容為王,所以在一個集成的通信戰略當中,將社會媒體內容融入數字告示已成為一種趨勢。包括Facebook、Twitter以及一些地區化社會媒體平臺,擁有著極為龐大的用戶群體,這種分眾化的傳播對于零售商來說更有效率,這也使得這些社會媒體平臺為數字告示行業提供了有益的交互式廣告和通信平臺。“社會媒體及用戶生成的內容如何與數字告示交叉?如何更好地將數字告示的一些功能和社會媒體的元素結合,真正吸引消費者?”成為近來業界討論的焦點。[page]
在美國,一家名為LocaModa的公司,將社會媒體作為數字化本地廣告網絡和告示平臺增值工具,他們強調一種本地化(place-based)社會媒體的概念,這種新媒體形式能使DOOH屏幕變得更加吸引受眾,便于廣告商測量收益。LocaModa獲得世界大型知名網絡服務商的授權,這些網絡利用LocaModa的服務將其媒體通訊變為互動對話,并以LocaModa廣告收益的形式獲益。目前LocaModa的應用被美國很多的DOOH網絡所采用,每月可將信息送達包括酒吧、咖啡館、快餐館、學校、教堂、健康俱樂部和體育館以及紐約時代廣場和拉斯維加斯大型LED屏在內的15,000個場所屏幕前的1億受眾。
LocaModa在2008年發布了一款多玩家文字游戲——Jumbli,它已經獲得了2009年DSE的內容大獎。Jumbli首度將Facebook等社交工具上的在線受眾與紐約時代廣場以及分布于1,200多個各公共場所的受眾聯系起來,游戲玩家通過手機或計算機在線提交最高紀錄的單詞,就可以在時代廣場大屏幕和Facebook等網站同步看到自己的名字和單詞記錄。AT&T公司曾贊助這款游戲為期四周,并取得了良好的品牌宣傳效果。
當然,要在多個地點多種網絡的多個屏幕上顯示社會媒體內容,其技術挑戰遠比在單個屏幕上顯示社會媒體內容復雜得多。LocaModa的平臺令每個屏幕擁有自己的內容過濾指導策略,并針對具體市場和使用情況進行視覺處理。另外,使用包括來自Twitter等來源的很多社會媒體流時,還需要特別考慮平臺與應用程序界面的交互次數,以維持一個快速反應的用戶體驗。每個LocaModa平臺的屏幕都可以顯示用戶生成的社會媒體流內容,包括email、照片、Twitter和Facebook等。最后,還要分配到每個社會媒體流發布所需要不同的規則,才能確保正確的內容在正確的時間到達正確地點的正確屏幕。
互動銷售解決的方案公司MTI早前在InfoComm、CES展會中曾展出了針對展會內容的Twitter墻。日前,他們又推出了一款集成流行社會媒體工具的全新ReAct數字告示平臺,它能夠最終影響人們的購物方式。那種在PC或者移動設備上的內容豐富、社交化和個人化的購買體驗同樣也可以通過使用ReAct平臺植入零售環境。
使用Facebook、Twitter等社會媒體平臺與消費者互動的零售商如今可以使用ReAct,將這些社會媒體內容發送到安裝于商店走廊的互動數字告示顯示端。簡單的雙向元素,例如“關注”按鈕,被集成到觸摸屏上,幫助購物者做出購買決定,或者幫助商店管理者根據當地人的喜好進行精確選擇。
ReAct系統還可以使用二維QR碼和數字優惠券等新興技術,并可以輕松插入零售后臺辦公系統和零售商網頁,發掘并處理數據。ReAct的核心是ReAct播放器,一個小型的、特殊設計的媒體播放器,沒有移動部件,可以通過網絡或手動升級,播放2D和3D高清文件,并自動切換格式。
社會媒體與顯示技術的結合還可以迸發無限的創意,在諾基亞Ovi地圖服務的一次創意公關活動中,就動用了社會媒體和戶外大屏幕兩大元素。諾基亞為了向受眾說明Ovi地圖“免費”和“好東西”兩個概念,在倫敦市區由吊車臂吊起一個50米高、60噸重的、被設計成箭頭形狀的大屏幕路標。諾基亞的用戶可以發送短信或email說出自己感興趣的地點,大屏幕就會顯示姓名和地區,箭頭也會隨之指向相應的方向。在這個活動中Facebook用于發布活動信息,而Twitter則即時更新活動情況,活動首日就獲得了轟動性效果。
微博和社交網絡等社會媒體技術的紅火證明人們渴望有更多的溝通與互動。而這種渴望的背后也孕育了巨大的商機。這不僅體現為企業的營銷渠道,同時也成為可以植入各種應用、提升用戶體驗的工具。特別是對于AV行業來說,我們也需要看到其中的機遇,因為在移動時代,人們所渴望的互動不僅僅限于網頁或者手機屏幕,而將延伸至所有屏幕,換句話說,這有利于所有的DOOH屏幕,社會媒體的興起是一個全球化現象,我們也要為迎接DOOH2.0時代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