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年前的一部經典新武俠電影《新龍門客?!?,經重新調色和配音再登大銀幕。加之年初的3D版《大鬧天宮》,2009年的《東邪西毒終極版》,2011年的《倩女幽魂》,修復版電影的浪潮似乎一發不可收拾。同時,為拯救電影文化遺產、推動影片再利用,創造出電影更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國家廣電總局局在“十一五”期間組織實施了“電影檔案影片數字化修護工程”。3月6日-7日,中國電影資料館組織該工程領導小組在京召開業務研討會議,就各單位關于修護工程的一期工作總結、2012年修護工作思路與計劃進行了專題研究。
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之一,“檔案影片數字化修護工程”自2006年正式啟動以來,通過對大量存檔影片的數字化掃描和重新調色、畫面修復聲音修復和重新制作數字母版,實現了電影檔案影片的數字化保存,更通過電影檔案影片的數字化應用,使經典國產老片煥發出生機,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觀看經典國產影片的需要。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工程實際得到財政撥款2.65億元,累計入庫影片數字模板4810部,部分影片已在電影數字節目管理中心提供訂購并用于放映,達到了工程預期目標,為搶救瀕危影片史料、提高電影檔案保存水平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日前于電影局召開的修護工程領導小組會議上,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張丕民提出,修護工程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他希望各單位能高度重視,一如既往積極參加后續修護工作;電影局要落實行政機關的監督管理職責;電影資料館要嚴格按照財政項目管理的有關規定,做好修護工程的一期收尾工作,以及2012年影片修護任務的組織實施。
據介紹,開展大規模的電影檔案影片數字化修護工程,是我國在世界首創之舉。所以,該項工程缺少可供借鑒的經驗和案例,只能依靠參與單位不斷探索、及時總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修護工藝流程和協調保障機制。
修護工程在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技術層面和藝術層面的困難。中國電影資料館副館長孫向輝介紹,在影片修復的過程中,修護小組會盡可能尊重電影的原生形態,還原電影的藝術原貌,所需要的有限的創造性也必須是忠于原作的。由于聲音素材修復工作與畫面素材的修復工作是分開進行的,很多老影片的素材只有畫面沒有聲音,所以在畫面修復工作中完全沒有聲音作參考,給修復工作帶來很大難度。“所以我們希望有當時影片的創作人員共同參與到修護工作當中來,為修護提供藝術上的參考。”
鑒于修護工程已列入財政部對中國電影資料館常態化績效考核項目,因此一期工程采用的多家參與、規?;七M,通過工程領導小組組織協調的管理模式已不適應后續修護工作的開展。為此,電影局將在后續修護工作中,旅行監督管理職能,并加強宏觀指導,做好協調工作,一期工程參與單位要充分發揮一期工程中積累的經驗和技術力量,積極參與后續修護工作。
中國電影資料館作為2012年修護工程項目的申報單位和財政績效考核單位,將負責2012年修護工程的組織實施,完成2012年度財政項目審定通過的影片修護任務,完成150部影片的精致修護(其中50部影片的2K版修護,100部影片的高清版修護),以及550部收繳影片的數字母版修護。同時,電影資料館將負責管理落實2012年已簽但尚未完成的123部影片的修護任務,即:中影基地后期制作公司和電影科研所完成106部影片的一般性修護,電影資料館完成17部影片的精致修護。
修護工程一期參與單位工作總結:
電影數字節目管理中心
電影數字節目管理中心是電影修護工程申報單位之一,主要負責選定修護電影篇目,制作下達修護工作任務,督促影片質量鑒定及入庫。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節目中心共收到數字母版1810部,修護任務影片母版1737部,其中1631部為一般性修護,106部為精致修護。修護收繳的數字母版3073部,基本完成既定目標。
電影科研所
電影科研所為修護工程提供核心技術人員和設備,參與工程框架的構建與運行,工藝流程的研究和改進,技術設備的選擇和采購,以及技術標準的監制和驗證??蒲兴瓿梢话阈孕拮o影片356部(掃描調色244部、修復112部),精修2部,精修掃描42部。
中影基地后期制作公司
中影基地后期制作公司主要負責翻正翻底影片的膠轉磁工作,掃描轉磁工作,字幕制作等。
北京電影洗印錄相技術廠
北京電影洗印廠主要負責生產安排、統計、報表,以及素材的驗收、退還,膠片素材的接收、發放、儲存及清點工作,膠片的損傷鑒定,破損膠片片身的物理手工修護,以及采用氫氟醚清潔機,對膠片進行去污處理等工作,共參與完成1852部影片的修護工作。
西影數碼
西影數碼公司從2010年開始接受國家影片修護工程領導小組下達的工作任務,當年完成了31部一般性修護影片和2部精致修護影片的全流程生產工作,并且達到了國家廣電總局制定的《修護影片數字母版技術質量鑒定規范》的技術標準,全部通過了數字節目中心和電影資料館的驗收。2010至2011兩年西影數碼共完成一般性修護影片70部;精致修護影片6部。
中國電影資料館
電影資料館主要負責2.65億元財政撥款的支出工作和素材拷貝調運工作,確保素材拷貝調運,為工程開展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自2010年起,資料館與上海交大等高等學府合作,獲得國家自然基金委200萬元資助,進行了“影像資料修復方法與重構技術”研究工作。
2011年資料館落實了備份庫建設資金,并在數字節目管理中心的協助之下,完成備份庫選址空氣質量檢測工作。同年,資料館有計劃地開展了工程特別是影片精致修復工作的宣傳,包括參加包括參加上海國際電影節“積家”經典影片修復世界行活動、BIRTV展會,并借助館內國產影片“周三放映”啟動之機,排映多部修護影片,各大報刊媒體還對修護工作進行了視頻與文字專訪。
截止2011年底,在數字節目中心的支持下,資料館共計完成1763部影片數字母版的收集入庫工作,并為1363部影片支付了補貼。并完成了107部影片的精致修復工作。 同時在相關單位的配合下,初步完成了相關精致修復影片的鑒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