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無線數據媒體的最新發展
隨著數字技術、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無線傳播領域正在引發一場深刻的技術革命。就在這一兩年間,無線數字媒體的類型驟然豐富,除傳統媒體之外,手機電視、車載移動電視、樓宇分類(分眾)電視、多媒體信息亭、地鐵多媒體信息系統等新興媒體紛紛涌現,媒體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廣播電視作為消費者的主導媒體地位正在悄然改變。
各家電信運營商在網絡升級的同時,紛紛把業務定位在多媒體技術應用。據了解,中國電信2003年投入了2.5億元發展無線寬帶接入業務(無線局域網802.11b系統),為IP電視、樓宇分類(分眾)電視、多媒體信息亭、地鐵多媒體信息系統等新業務的應用提供了條件。可以看出,各種分類(分眾)電視將成為無線數字電視的強大對手。新需求已經成為新技術、新業務發展的強大動力,從電信寬帶技術和數字壓縮、流媒體技術的發展和不斷出現的新產品來看,任何有顯示屏的產品(包括手機)都可以觀看數字電視和多媒體信息。
最近路透財經發表了預測,“就像80年代初的個人電腦(PC)和90年代初的手機給我們生活所帶來的巨大變化,數字網絡將推動下一輪數碼媒體和通訊消費的新浪潮”。在移動無線網絡接入服務領域,中國移動已經投入使用接入速度大概在30kbps~40kbps的GPRS網絡,中國聯通則是依靠其傳輸速率達153kbs的CDMA1X網絡。中國兩大移動通訊運營商--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已經成功投入運營以短消息為主的SMS(Short Message Service, SMS)無線數據業務系統和以多媒體信息服務為主的MMS(Multimedia Message Service, MMS)無線數據業務系統。而借助雅典奧運盛會,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兩大移動運營商都不約而同地推出了以“手機看奧運”為主題的手機電視業務。當前,盡管手機電視業務的圖像傳輸質量遠遠無法與普通電視相提并論,但畢竟用手機看電視已經變成了現實,隨著逐漸建設和成熟的3GPP網絡產業鏈和逐漸崛起的MMS終端用戶的發展,這一切都帶來了無線網絡的新時代。國內最大的門戶網站新浪網預測:無線數據業務的競爭是價值鏈所有環節的整合競爭,重新定義的無線傳輸網絡市場將帶來220億美元的產業鏈。
廣播電視業傳輸網絡的數字化進程可以說是剛剛開始。從技術上分析,無線廣電網在廣播業務服務方面有無線電信網無法比擬的優勢:IP業務是從語音交換網絡發展起來的,具有點對點數據通信的特點,但成本較高;廣電網是一對多的廣播方式,網絡簡單、成本低,可以實時傳輸高質量的節目,不受用戶多少的影響,這一點電信網難以做到。廣播電視無線數字傳輸技術主要有DAB與DVB兩大技術體系,它們在技術上都可以在高速移動或者固定狀態的情況下接收數據和圖像,為廣大受眾提供固定、手持和移動應用終端產品。
二. 地面無線數字多媒體廣播技術的最新發展及應用
1.地面無線數字多媒體廣播技術(DAB/DMB)的應用
地面無線數字多媒體廣播(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 DMB)是在數字音頻廣播(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DAB)的技術標準上發展而來的,是一種無線信息傳輸技術。在技術上它充分地利用了DAB的優勢,即:能在高速移動的情況下可靠接收信號;在使用功能上它突破了傳輸單一音頻信息的局限,擴展為數據、文字、圖形與視頻等多種載體,為廣大受眾提供了一個優良穩定的服務平臺。數字壓縮技術的不斷演進,接收機功能的不斷完善,特別是價格的下降,都有力地促進了DMB的發展。
由廣東省廣播電影電視局牽頭,國家廣電總局廣播科學研究院、廣東省廣播電視發展中心、廣州電臺、佛山電臺、佛山電視臺、廣東志高空調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單位共同出資組建“廣東粵廣數字多媒體廣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粵廣公司”),具體負責廣東DMB產業項目,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和統一運營,實現以播出啟動市場、推動市場的發展。按照規劃,將于2005年年底前分三期完成全省DMB覆蓋網的建設,同步開展相關業務。
廣東DMB項目基本搭建起一個以節目和信息的處理、儲存、播放、復用、傳輸到覆蓋完整的服務平臺和工程技術體系。完成廣(州)佛(山)地區覆蓋網的建設,具備四頻率塊的發射功能,其它主要發射站(如:深圳、珠海、中山等地)都具備了裝機條件。從已經覆蓋的區域收測情況來看,信號良好。由志高公司代理向意大利訂購了12臺(套)發射機,其中:4kW四頻率塊1臺已經安裝在廣州白云山、1.2kW四頻率塊1臺已經安裝在佛山電視塔。在音頻廣播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套雙通道視頻串編、存儲與硬盤自動播出站,兩路WM9編碼與兩套數據復用系統。電視節目從佛山有線電視前端通過專用光纖網絡將39套電視節目傳送到佛山電視塔,用專業解調器解調輸出視頻、音頻供給編輯器。建立了一個專用衛星接收站接收央視有關信號。傳輸數據包括股票、外匯、期貨、足球等信息,股市行情通過衛星接收終端送達機房。其它數據信息通過公網從廣州先送到佛山電臺數據庫,經安全處理后再用內部專網送到機房。在志高公司的大力配合下,從2003年8月起,在佛山-廣州、佛山市區的多條公交線路上開始安裝接收裝置,還在一些私人小汽車上安裝了接收機,引起廣大用戶的極大興趣,真正實現了音頻、視頻、數據同信道播出的多媒體。圖1是廣東DMB系統構成圖。
任何一項應用科技項目,檢驗它的成功與否的標準是市場能否接受。廣東DMB項目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推廣工作不盡人意。原因主要包括:單頻網的工作頻率不理想,85MHz附近干擾特別嚴重,而且該頻率同國際標準不接軌,帶來設備必須特殊定購等諸多不便;受市場狹小的原因,接收機開發進展緩慢,導致接收機價格異常之高而無人問津;最重要的是,在FM、AM如此成熟的今天,單憑傳輸來取代已十分穩定的聽眾群市場十分困難。
近兩年來,隨著DAB覆蓋網在西歐國家的普及,DAB接收機開始大量上市,臺式、便攜式等款式也逐漸多樣化,價格也降為20美元左右。但都不具備多媒體功能。
目前,日本與韓國正在大力推廣衛星多媒體廣播DMB技術,相應標準已經確定。DMB接收機能提供高質量的圖像,使用該接收機的用戶能夠同時接收地面無線電視廣播和衛星電視廣播的信號。負責生產此類手機終端的三星公司表示,DMB模塊將使手機價格增加20~30美元。2004年3月,覆蓋韓國和日本全地區的衛星_“韓星”投入使用,韓國成立了為消費者提供新的多媒體服務的新概念廣播公司Tu Media Corp,克服了以往廣播的時空限制,消費者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利用手機、車載終端、PDA等移動終端,一個月只花費13000韓元,就可以視聽38個頻道(視頻14個、音頻24個)的新聞、音樂、教育、游戲、體育、娛樂等多媒體廣播和多媒體內容。
目前,國際上許多著名的DAB與DMB模塊生產商和芯片開發商,例如RadioScape、Texas Instrument和Panasonic等,開始越來越關注中國的DMB市場前景。
在廣東地區,第一代DMB接收機已于2003年9月首次投入市場,價格不到3000元人民幣。第一代USB接收卡已經出廠,價格為500元人民幣。像名片盒大小的接收卡,通過USB接口與各種電腦相連,只需安裝一個驅動程序,運行后即可接收到音、視頻節目和下載各類數據。第一代車載式多功能DMB接收機已研發成功。在2004年6月批量生產,該機具有接收音頻、視頻、 數據與圖像的功能。同時能夠接收FM廣播、播放DVD、VCD、CD,采用標準的車用1DIN安裝尺寸,完全可以取代目前的汽車音響,價格在3500元左右(若帶LCD屏幕,另加400元,帶GPS增加500元)。第二代小型機頂盒式DMB接收機,性能更好,價格為1300元。2004年年底上市。PDA型接收機,帶5.1寸TFT屏幕,具備多媒體接收與掌上電腦功能,已完成樣機的基本測試。
&